首页 理论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下的传统音乐传承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下的传统音乐传承与发展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这些文化遗产被定义为无形文化遗产,但是真正“看不见、摸不着”的道德、理念、信仰等纯精神的东西,是不能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另外诸如宣纸制造技艺、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等无形文化遗产可以转化为实物和实践表现形式的,也均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的文化品质,也为其产业化提供了可能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下的传统音乐传承与发展

从时间上来讲,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体性的实践表达必须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要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母题。所以,各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遴选过程中,都有一定的时限要求,这一时限上的要求基本上能够满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品质和稳定性的保障,尤其是中华文化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形态种类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那些能够流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都经历了百年乃至千年的千锤百炼

因此,在历史积淀和总体上数量、质量都有所保障的基础上,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种类上、品质上都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在保持其文化母题的内核上因时代和历史经验而产生了诸多外延含义,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时代性和优胜劣汰的选择性,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丰富的可供挖掘的内涵与相当多的外延,这就为产业化运作提供了可能的结合点。

从表现形态上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能附会于某一具体表现形式。从现有申报的世界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来看,所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均是附着某些理念、文化内涵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传统表现形式。尽管这些文化遗产被定义为无形文化遗产,但是真正“看不见、摸不着”的道德、理念、信仰等纯精神的东西,是不能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如“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道德层面不能被单纯地定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一些“孝道”的表现形式,如花甲宴,还有具有“孝道”母题的民间故事,如天仙配则都可以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另外诸如宣纸制造技艺、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等无形文化遗产可以转化为实物和实践表现形式的,也均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

基于这一特质,无形文化遗产终究要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得以实现,这就为产业化尝试提供了出路,如厦门漆线雕技艺,形成于明末清初,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附着了漆线雕工艺的漆雕产品融合了漆线雕工艺线条美的审美特质,以线条的盘结合浮雕的形式制成的工艺品,精细之处毫厘不爽,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已经形成了一个年产35万件左右、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漆线雕产业。其中蔡氏漆线雕年产值已达805万元,供不应求,吸引了大批高等院校的学生前来就职,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漆线雕企业之一。(www.xing528.com)

从品质上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并非所有的传统文化都可以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概念界定时必须要摒弃那些传统文化中落后的,甚至是糟粕的东西,如裹小脚、抽大烟、民间的封建迷信或者是群众参与度较高的行酒令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能成为全人类的宝贵遗产,是因为它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与社会价值。优秀的文化遗产应该具有历史承继性和创造性,是一种历史的和发展的互动,能够使人们从中获得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如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故事传说,最初这个故事只是反映在繁重徭役之下老百姓困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随着儒家文化的逐步浸染,在历史流传的过程中,“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逐渐浸入“忠孝”的文化因素,而成为忠贞爱情的典范。

这种在历史流变过程中能够顺应时代和文化的变迁而变迁,但是又保持相对稳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挖掘潜质和内在生命力,如果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产业化运作,借助其文化母题在产业的平台上进行操作,有可能挖掘出更深的文化内涵,获得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开发的双赢。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的文化品质,也为其产业化提供了可能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