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洲合唱形态:中国合唱的多元发展

欧洲合唱形态:中国合唱的多元发展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如今,这种合唱体系已发展成为中国合唱的重要形态。这样一种传统西方合唱形态,近百年来始终是中国合唱发展中的主要合唱形态之一,也是在20世纪初最早传入中国的合唱形态之一。随着中国合唱的历史进程,欧洲传统合唱形态走近中国大众。综上所述,欧洲合唱形态作为最早的合唱艺术,声部均衡协调,艺术性高。

欧洲合唱形态:中国合唱的多元发展

西方合唱范式有多种形态,它们从中世纪后期以来不断发展,逐渐演变成了多种多样的西方合唱体系。其中最传统、最典型的合唱艺术形态就是欧洲合唱形态。这种合唱形态的主要特点是音乐分为多个声部,并且这些声部高度统一,以达到一种和谐的声音理念。这是因为在合唱中也讲究美学原理,而合唱的美学追求就是高度和谐。现如今,这种合唱体系已发展成为中国合唱的重要形态。这种合唱形态有着浓厚的宗教属性,它是由7世纪初所出现的格里高利圣咏演变而来的。经过长时间的洗礼,最终形成了西方早期合唱。这种以宗教合唱为主要形式的合唱曲目就是西方合唱艺术开始的萌芽。

14世纪,随着世俗力量的增长,猎歌和牧歌等世俗合唱形式脱颖而出。这些新艺术时期的合唱,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世俗合唱的先声,也成为古典合唱形成的重要基础。总之,中世纪晚期的宗教合唱和世俗合唱为古典合唱的形成做了充分的准备。作为古典合唱最主要美学特征的“和谐”与“崇高”在中世纪晚期合唱中已通过一定方式显现出来。

文艺复兴时期,随着人文主义的高涨,世俗合唱勃兴。意大利的牧歌就是此类的代表,它可以算是16世纪合唱艺术形式的典型例子。它在传统歌唱形式上添加了人文因素,如民族风格以及人文风格,它反对宗教对于音乐艺术的垄断统治,开始展现出人民反抗的意识,从而强烈地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尤其是“和谐”作为西方合唱艺术最本质的审美特征,已开始在一种“协和”与“不协和”的对立统一理性主义思维中展现出来。

文艺复兴时期,宗教合唱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达了较高水平。比如,15世纪英国作曲家鲍尔和邓斯特布尔的弥撒曲、经文歌、赞美诗等宗教性合唱都达到了较高水平,这样的合唱艺术发展对于整个世界的乐曲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紧接着就是勃艮第作曲家或勃艮第乐派开始崭露头角,他们的很多弥撒曲、经文歌成了当时的经典之作。到了16世纪,宗教开始改革,其与合唱的关系更为紧密,这时候的合唱歌曲也代表了文艺复兴合唱的最高水平。比如,马丁·路德的众赞歌等。以纳尼诺和维托利亚等为代表的罗马乐派和以安·加布里埃利和乔·加布里埃利为代表的威尼斯乐派也对合唱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进作用。从时间上看,16世纪是合唱发展的高峰时期,是合唱艺术繁荣的重要阶段,也为如今合唱艺术的普及铺平了道路。(www.xing528.com)

因此,我们认为,传统的西方合唱形态是建立在宗教合唱与世俗合唱两者的基础之上的,为古典合唱的形成做了充分的准备。宗教合唱的代表有弥撒曲、经文歌以及赞美诗等;世俗合唱则以意大利的牧歌、法国的尚松等为代表。而且,中世纪之后的这种西方合唱形态实际上是在宗教合唱与世俗合唱的对立统一发展中逐渐壮大起来,并通过一定方式显现出了“和谐”与“崇高”的美学特征。这样一种传统西方合唱形态,近百年来始终是中国合唱发展中的主要合唱形态之一,也是在20世纪初最早传入中国的合唱形态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中国许多大城市没有很好的音乐演出厅。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为例,城市的教堂基督教青年会的礼堂都曾成为当地音乐活动的中心。1932年4月,华中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组在安德胜教授的指挥下举办了首次年度(合唱)音乐会;1937年,南京燕京大学演唱亨德尔清唱剧《弥撒亚》;20世纪30年代,福建协和大学在美籍指挥徐克丽的组织下演唱《Spring Time》等曲目;1943年,马革顺先生指挥华夏合唱团在西安演唱《弥赛亚》。随着中国合唱的历史进程,欧洲传统合唱形态走近中国大众。在西方传入大量经典合唱作品的同时,中国作曲家逐步创作众多此类合唱作品。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央乐团合唱团、上海合唱团、广州合唱团等专业合唱团演出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合唱》《D大调庄严弥撒》、亨德尔的《弥撒亚》、海顿的《创世纪》、莫扎特的《安魂曲》等大量的欧洲合唱经典作品,对中国合唱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这个艺术多元化的时代,这种唱法影响了很多合唱团。因为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创新能力较强,能够很积极地探索新鲜事物,容易接受非主流文化思维因此,这样的演唱形态在大学合唱团中较为流行,在我国迅速发展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近年来,在很多专业合唱比赛中也有这种形式出现。

综上所述,欧洲合唱形态作为最早的合唱艺术,声部均衡协调,艺术性高。不论在国外还是国内,都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是当下中国合唱的一种重要形态。我们应该对其加以重视和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