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社交媒体可信度研究

中国社交媒体可信度研究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交媒体可信度的评价究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人口学变量、人格特质变量、媒介使用变量都对社交媒体可信度的评估造成一定影响,调整的判定系数R2显示:三大类变量累计可解释变异量35.8%。具体而言,几类变量中,对社交媒体可信度影响最显著的变量是社交媒体使用,可解释近25%的变异。与此前的媒介可信度研究结论相似,社交媒体使用越频繁,对其可信度评价越高;并且,本章提出的获取信息动机变量的确能积极预测可信度。

中国社交媒体可信度研究

社交媒体可信度的评价究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为了回答研究问题3~5,以及检验研究假设1~3,本研究采用了普通最小二乘估计(OLSE)回归法进行分析,各变量都进入回归方程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见表6-5),总体而言,本章的研究假设基本都得到了支持,也回答了研究问题3~5。人口学变量、人格特质变量、媒介使用变量都对社交媒体可信度的评估造成一定影响,调整的判定系数R2显示:三大类变量累计可解释变异量35.8%。并且,各变量的容忍度和方差膨胀因子(VIF)取值都较接近1,说明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较弱。

表6-5 社交媒体可信度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续表)

说明:*P<0.05;**P<0.01;***P<0.001。

具体而言,几类变量中,对社交媒体可信度影响最显著的变量是社交媒体使用,可解释近25%的变异。与此前的媒介可信度研究结论相似,社交媒体使用越频繁,对其可信度评价越高;并且,本章提出的获取信息动机变量的确能积极预测可信度。假设3.1和假设3.4得到证实。然而,用户的参与行为(β=-0.072,P<0.05)和使用经历(β=-0.134,P<0.001)却对其社交媒体可信度评估有显著的负面作用。参与愈多、使用经历愈丰富的用户,越有可能对社交媒体的可信度做出负面评价,这恰与前文提出的与假设3.2和假设3.3相反。本章进一步对用户的使用经历和使用频率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发现,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0.076,P<0.05)。这说明越是新手,则越使用社交媒体频繁,但信息验证能力较薄弱,所以对社交媒体可信度评价更高。这一发现颇为有趣,一方面说明资深社交媒体用户的眼光更为“挑剔”,不易轻信;另一方面,也对社交媒体如何应对日益成熟和理性的用户提出了挑战。(www.xing528.com)

从其他媒体的使用情况来看,Web 1.0的使用与社交媒体可信度关联不显著,而传统媒体的使用(β=0.233,P<0.001)却对社交媒体可信度有显著的正面作用。这从一个角度说明,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并非对立关系,而是互补。在人格变量方面,本书提出的新变量——创新性(β=0.196,P<0.001),确实对社交媒体可信度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这说明,社交媒体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它更易赢得创新个性突出的用户的信赖。就人口学变量而言,与西方此前有关传统媒体可信度研究的结论相似,年龄(β=-0.11,P<0.01)和教育程度(β=-0.106,P<0.01)对社交媒体可信度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这与假设3.2和假设3.3的被推翻相似,从另一角度说明,越是年龄大、文化程度高的资深用户,越是眼光苛刻,不易轻信社交媒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