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巴渝舞蹈:开州区巫舞概述

巴渝舞蹈:开州区巫舞概述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州区巫舞又称为“跳端公”,起源于遥远的原始时期,有着浓厚的巴文化和楚文化遗韵,一直传承于民间,以此祭神娱人。开州区“跳端公”即来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巫舞”。开州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北邻城口;东邻巫溪、云阳;南接万州;西与四川省的宣汉、开江两县接壤,是重庆市区通往巫溪、城口的必经之地。开州区民间文化资源丰富,有竹枝词、祭祀巫舞、劳动号子、薅草锣鼓、打莲箫、舞龙灯、车车灯、划彩船等艺术形式。

巴渝舞蹈:开州区巫舞概述

开州区巫舞又称为“跳端公”,起源于遥远的原始时期,有着浓厚的巴文化楚文化遗韵,一直传承于民间,以此祭神娱人。在古代,人们对抗自然的能力差,在战争频繁的状态下生存十分艰辛,于是就诞生了向神灵祈祷平安和幸福的巫舞。开州区“跳端公”即来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巫舞”。巫舞手诀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随之产生,当时的巫师使用手诀跳巫舞为人们祈福。楚国被秦国灭亡后,巫舞随着巫师的流散在民间四处流传。

开州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北邻城口;东邻巫溪、云阳;南接万州;西与四川省的宣汉开江两县接壤,是重庆市区通往巫溪、城口的必经之地。开州区民间文化资源丰富,有竹枝词祭祀巫舞、劳动号子、薅草锣鼓、打莲箫、舞龙灯、车车灯、划彩船等艺术形式。开州区巫舞又叫跳端公,“端公”的意思就是“巫”。

端公法器主要有:面具、衣箱、神案、锣鼓乐器、牛角、席子、七星竹根等,其驱邪、驱鬼、驱瘟、招魂等用的面具和傩戏非常接近。祭祀活动中,还必备各种条幅、帐幔。

巫舞流传于开州区境内,是民间祭祀时巫师跳的舞蹈,起源久远,可追溯到巴人先民的活动,且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分为双人手诀、排带舞、神席舞、大鹏金翅鸟、跑城传花等,是开州区相当珍贵的文化遗产。

巫舞的舞蹈动作原始古朴,每个剧目的舞蹈动作都大同小异,一个动作可以任意使用。主要舞蹈动作有作揖、跪拜、忏四门、砍四门、打四门等,基本步伐主要有禹步、罡步、便步、独脚跳、转、旋、跳、筋斗及舞枪、舞排带、舞旗、舞席、舞板凳等。其风格特征为稳(要求稳健不飘、刚劲有力)、沉(感情深沉淳朴、动作粗犷大方)、直(身体挺拔,富有阳刚之美)、圆(其动作步伐要以太极图和“∞”字符为轨迹)。

端公手诀保留了远古时代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特点,多为直接模拟飞禽走兽、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体器官的象形手势。这些手诀是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生殖崇拜的产物,大都充满着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痕迹。它不同于佛教手印,是巴人自创的手势。巫舞的舞蹈音乐由打击乐和唱腔两部分组成,独唱、独舞、唱舞结合,配以打击乐伴奏,伴奏乐器主要为锣、鼓、马锣、钵、铙、川大鼓等。其音乐在开州区称为“端公锣鼓”和“神歌”,某些地方也称为“神腔锣鼓”和“神腔”,比较原始、古朴、简单,音调的高低没有严格的规范,全凭端公做法事时自我决定。

跳端公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不为死人做法事,专为活着的人们祈福、驱邪、酬神。旧时的巫舞主要是民间祭祀活动,如初一祭祖,初三贴鸡画,望日祭门神送穷,五月五为天中节,又称为地腊,祭祀活动最多,同时也是端公最忙的时候。史料记载:“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作金刚力士以逐疫。”可见民间祭祀活动之繁多、端公之繁忙。

跳端公的法事程序是:安坛卦象、开坛请圣、迎百神、圆坛送神,与楚辞九歌》中的程序相似。(www.xing528.com)

端公受到祭祀主人家的邀请,便会约定一个时间前往。到了约定的时间,他们便会挑着各种行当前往,快到祭祀主人家时,在其附近鸣牛角三声,告诉主人家他们来了。

到达主人家后,首先是布置坛场,一般设在堂屋,由端公们挂彩门,挂神像(正案和行案),置办香蜡纸钱,书写牒文,制神枪、神旗。

彩门两旁挂有拖到地面的条幅,分别写着“骑兰蛇坐东川而保家道兴隆,踏车轮震西蜀迪吉人间郡安”。堂屋正前方设“天地君亲师位”神龛,在其前方悬挂《总真图》(正案),神龛左侧挂《行神图》(行案一般下午3点左右才挂)。正案和行案前都有条桌,放置着各种供品及木制法器、面具等。神桌前铺有一床席子,大约10米长,5米宽,即端公们跳神之地。如端公们所说:“上了席子就成了神,下了席子就成了人。”

整个坛场烟雾弥漫,充满着神秘的巫术气氛。大约上午8点左右,祭祀活动正式开始。“鸣鼓发擂,开坛请神。”神龛右侧的端公随着鼓师起立,名曰“站坛起鼓”,随后配乐响起。三擂后,东南角上身穿黑色法衣、脚穿八卦靴、手执法器的主坛师便三步走至神桌前,拍三声令牌,唱道:“头戴五佛阳官帽,身穿五色紫罗袍,腰中系着九州玉罗带,脚上穿着八卦靴,浑身上下多齐整,弟子开坛一时辰。”接着就是发牒、打申行文、迎师下马、祭水、请水、占卜等。

请神、开坛结束后,接着就是唱神、跳神,由端公戴着面具假扮成某一神灵,在席子上唱跳自己成神的自传故事。

祭祀一般为3天或7天,3天共做39场法事,7天则相应增加。先把众神接到人间祭祀、庆坛和娱乐,最后,跳起了“花罡”《圆满送神》,送众神归位、安神扎将,几天的庆坛法事也随之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