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彭水高台狮舞:非遗项目的独一无二的表演艺术

彭水高台狮舞:非遗项目的独一无二的表演艺术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列入全国第三批“非遗”项目的彭水高台狮舞,是一种在高台上表演的独一无二的民间舞狮艺术。其中地面狮舞主要用于节日、生日、婚丧嫁娶、开业庆典等表演,高台狮舞多用于重大节庆和比赛。高台狮舞多在节日和庙会及有竞技性质的活动中进行表演。高台狮舞是彭水独具特色的体育、舞蹈相结合的表演艺术,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民众中颇有影响。如今陈家湾的陈家玩班已经消失,只留下唐守益这一脉高台狮舞还在继续流传着。

彭水高台狮舞:非遗项目的独一无二的表演艺术

狮舞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舞蹈,过春节的时候,各地几乎都有舞狮习俗。列入全国第三批“非遗”项目的彭水高台狮舞,是一种在高台上表演的独一无二的民间舞狮艺术。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东南部,地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北接湖北省,南连贵州省。境内居住着苗族、土家族、蒙古族回族仡佬族侗族藏族彝族哈尼族壮族满族等11个少数民族。彭水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诞生了巴蜀最古老的“黔中文化”。狮舞作为彭水土家族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广场、街道、院坝狮舞(地面狮舞)和搭台上架狮舞(高台狮舞)两种。其中地面狮舞主要用于节日、生日、婚丧嫁娶、开业庆典等表演,高台狮舞多用于重大节庆和比赛。

高台狮舞是人们在几张方桌或十几条长板凳搭成的高台上进行的狮舞表演。这种狮舞具有动作难度大、表演技巧高、娱乐性强的显著特点,是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功和高台平衡能力的狮舞艺人喜欢表演的一种狮舞形式。

高台狮舞多在节日和庙会及有竞技性质的活动中进行表演。它是狮舞系列表演第二个段落中的主要内容,一般被安排在地面狮舞之后。高台狮舞表演完之前,舞狮者还要自上而下逐一拆下组成高台的桌凳,并按一定的间隔距离,将其摆成一字横排,供狮子在上面做打滚掠过的最后动作。之后,舞狮者才掀开披在自己身上的狮皮亮相。整个表演至此结束。

狮舞是从模拟狮子的动作开始的,是一种技艺高度发展的拟兽舞蹈。作为民间民俗表演艺术,它是在约1500年前的北魏时代开始兴起的。狮舞的作用十分广泛,最基本、最古老的一种便是借其威仪以驱魔避邪。至清代,各地以舞狮为名组织起各种狮子堂,舞狮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种类和表演形式多起来,有赞狮、少狮、手狮舞、火狮子、板凳狮(高台狮舞原型)、文狮、武狮等。舞狮活动一般在春节灯会、庙会和迎神赛会期间进行,不仅活跃了民间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净化了灵魂,还鼓舞民心,催人奋进。舞狮逐渐成为逢年过节、喜事庆典不可缺少的民间文化大餐。(www.xing528.com)

高台狮舞是彭水独具特色的体育、舞蹈相结合的表演艺术,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民众中颇有影响。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台狮舞代表性传承人唐守益老人介绍,彭水高台狮舞在清朝中晚期十分盛行,原文武乡陈家湾的陈家玩班每年单是表演高台狮舞就达200余场。就在这一时期,唐家班师祖开始跟着陈家玩班的狮舞传人学习舞狮的技巧,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差不多150年。据考证,高台狮舞最初的归类不是表演艺术,而是一项体育活动。后来因其表演人数较多,危险性较大,且不易组织,表演空间逐渐压缩,从传统体育中退出,而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发展成为民间舞蹈艺术。

如今陈家湾的陈家玩班已经消失,只留下唐守益这一脉高台狮舞还在继续流传着。因为这项技艺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现在学习高台狮舞的人越来越少,再加上近年打工浪潮的影响,村里大多数青壮年已远走他乡。现在唐家班除了年龄最大的唐守益,几乎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新招的当地学生,也仅有11岁,而且都是利用假期来练习,至少得十年才能出师。也正因如此,唐守益不得不打破宗族传统,教外姓弟子狮舞技巧,为高台狮舞的传承注入新的血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