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虚论:太虚是万物凝聚的存在

太虚论:太虚是万物凝聚的存在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太虚就是气,是真正存在的物。太虚就是万物,万物为太虚所凝聚而成的。譬如元素,能组成一物,可知万物决非悬在于太虚中的。(太和)气坱然太虚,升降飞扬,未尝止息。(同上)太虚无刑,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同上)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同上)张子又以太虚生阴阳二气,故二气同为太虚,惟其凝聚性不同,兹述其所生关系。

太虚论:太虚是万物凝聚的存在

张子的根本主义为太虚,太虚就是气,那个苍苍焉茫茫焉的都是气,故太虚为实在者。(二上八)惟太虚应从两方面看,一从自动的方面,一从本性的方面:从自动的方面看时,他的中间有活动性,这样就称为太和;从本性的方面看时,其德为虚明。(二上九三)太虚凝聚的时候,就是物。故万物为太虚所变化的客形,而本体就是太虚;万物分散,则仍复归于本体的太虚。今再说明张子所讲的太虚。

(1)太虚就是气,是真正存在的物。为张子所主张的。他以为老子所说有自无生,这理决不可通。

(2)太虚就是万物,万物为太虚所凝聚而成的。譬如元素,能组成一物,可知万物决非悬在于太虚中的。如以太虚与万物分为二时,则与佛氏以山河大地为见病,其弊相等。

(3)所说中间有活动性,就是阴阳屈伸相感的性,研究这理的,就是《易》,故《易》非本体论,乃专论法则的。所以圣人的书,无尝说有无者!(三中十二)惟万物从阴阳的原则而生,而从未有两物相同的,且一物亦有阴阳左右,故说道:“天下之物,无两个有相似者。”(十二五)这和德国哲学家赖勃尼志取两叶细看,无相同处,极相似。

附张子的原说:

太虚无刑,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至静无感,性之渊源,有识有知,物交之客感尔。客感客形,与无感无形,惟尽性者能一之。(同上)

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气之为物,散人无形,适得吾体。聚为有象,不失吾常。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循是出入,是皆不得已而然也。然则圣人尽道其间,兼体而不累者,存神其至矣。彼语寐灭者往而不反,徇生执有者物而不化,二者虽有间矣,以言夫失道则均焉。聚亦吾体,散亦吾体,知死之不止者,可与言性矣。(同上)

知虚空即虚,则有无隐显,神化性命,通一无二,顾聚散出入形不形,能推本所从来,则深于《易》者也。若谓虚能生气,则虚无穷,气有限,体用殊绝,入老氏有生于无自然之论,不识所谓有无混一之常。若谓万象为大虚中所见之物,则物与虚不相资,形自形,性自性,形性天人不相待,而有陷于浮屠以山河大地为见病之说。此道不明,正由懵者略知体虚空为性,不知本天道为用。反以人见之小,因缘天地,明有不尽,则诬世界乾坤为幻化幽明,不能举其要,遂躐等妄意而然。不晤一阴一阳,范围天地,通乎昼夜,三极太中之举,遂使儒佛老庄,混然一涂。语天道性命者,不罔于恍惚梦幻,则定以有生于为无,穷高极微之论。入德之途,不知择而求,多见其蔽于诐而陷于淫矣。(同上)

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故圣人语性与天道之极,尽于参伍之神,变易而已。诸子浅妄,有有无之分,非穷理之学也。(同上)(www.xing528.com)

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同上)

张子又以太虚生阴阳二气,故二气同为太虚,惟其凝聚性不同,兹述其所生关系。

(4)张子解释鬼神为二气之良能:“与鬼者归也,神者伸也。气之伸者为神,气之屈者为鬼。”“人死,肉归于土,血归于水,骨归于石,魂升于天。”等话略同。说道:“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圣者至神得天之谓,神者太虚妙应之目。凡天地法象,皆神化糟粕尔。天道不穷,寒暑已。众动不穷,屈伸已。鬼神之实,不越二端而已矣。”(太和)又说道:“鬼神往来屈伸之义,故天曰神,地曰示,人曰鬼。”(正蒙神化篇)可知天神地示人鬼,就是指二气变化良能而说,并非别有其他想象的鬼神。古人相传下来有祭祀,正因见阴阳造化,神妙无穷的缘故。

(5)天地亦是一个气。地在纯阴中凝聚,天在浮阳外运旋,这就是天地的常体。恒星系附于天,与天共同运旋而无穷。日月五星逆天而行,并包地。地在气中,随天左旋,地所系辰象,随天稍迟,故如右。(二中二)此非天动说,亦非地动说,是天地共动说。

(6)二气化成万物,阴的性为凝聚,阳的性为发散,雨、风、雷、露,皆其结果。总而言之,太虚以自己的能力,先作阴阳两者,而阴阳两者,再生成万物。

就以上所论,可知宇宙全是太虚的凝聚分散,此外无他道。张子的世界观为一元的,和万物互相贯通,这一点与哈德门的无意识界之万物交通极相同,惟张子所假定的,以太虚为本体,决非哈德门的无意识的实在可混同。张子的本体在空间内,故为一元的,而其立脚地为经验的,至于哈德门的实在为超经验的。相当的说来,张子的一元,非形而上的,为形而下的。故张子为纯粹的,模范的,唯物论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