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黎族传统体育课程的认同与教学效果--研究成果

黎族传统体育课程的认同与教学效果--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认为参与黎族传统体育课程,既可提高身体素质和学习兴趣,也可了解相关的民族文化。参与黎族体育课程的学生的满意程度高于参与其他体育课程的学生的满意程度。相比参与其他体育课程的学生而言,绝大部分参与黎族体育课程的学生能够接受黎族体育课程的理念、目标和内容。

黎族传统体育课程的认同与教学效果--研究成果

1.关于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情况分析

体育课程开展的效果如何,一是由教师课程领导能力来决定,二是由学生对本课程的客观评价来决定。学生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应注重主体的主观感受,促使学生由衷热爱此类课程。该体育课程的授课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了解其文化背景,鼓励、调动学生参与器材的制作,在制作器材的过程中,讲述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起源、发展等历史知识,同时授课教师也能熟知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情况。

其一,关于学生儿童时期接触民族传统项目情况的分析。从表9-12分析的数据可知,参与课程的学生与未参与课程的学生在儿童时期接触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人数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儿童时期接触过民族传统体育的选课学生多于其他体育课程的学生,分别是157人和142人,从未接触过民族传统体育的学生分别是29人和49人。以上表明,儿童时期是否接触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选择此类课程有一定的影响。根据图9-12参与课程学生的选项情况可进一步证明,由于传统体育的趣味性和内容丰富性,促使在儿童时期接触过民族传统体育的学生选择黎族体育课程。同时也反映出,该课程的趣味性以及内容丰富性,是其他体育课程所不能比的。

表9-12 参与调查的学生在儿童时期接触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情况

注:○表示没有显著性差异;*表示有显著性差异;**表示极其显著性差异。

图9-12 参与黎族体育课程的学生的认知情况

其二,关于参与黎族体育课程的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认知。在授课期间,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和提高动作技能,还需要让学生了解其内在的价值,促使学生真正喜爱此类体育项目,自觉进行练习,达到教师推广传统体育的目的。表9-13和图9-13直观显示了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认知,分别为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精神价值、审美价值和健身价值等。

表9-13 参与黎族体育课程的学生的认知情况

(续表)

注:N=186。

图9-13 参与黎族体育课程的学生的认知情况

从图9-13可知,学生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化、历史和精神价值方面,选择次数为175、163和111次,这与表9-13中的具体选项十分接近,“了解民族文化”达到162次,“提高学习兴趣”为125次,“提高身体素质”为102次,以及“掌握和提高动作技能”是101次。学生认为参与黎族传统体育课程,既可提高身体素质和学习兴趣,也可了解相关的民族文化。从表9-13和图9-13反映出,只要秉持传承与创新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必然会积极参与其中,主动地去了解、学习、传承传统体育。

其三,关于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态度的访谈情况。笔者根据调研情况,分别对参与黎族体育课程的学生和参与其他体育课程的学生进行访谈,为的是在访谈过程中,能够直接获取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认知和态度情况,而且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的建议,结合实地调研情况,能够实效、科学地获取相关信息,对日后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以及能够在高校更好地传承、推广传统体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别对参与黎族体育课程的黎族学生和其他民族学生,以及参与其他体育课程的学生进行访谈(见表9-14)。

表9-14 相关学生访谈情况

(续表)

从表9-14可知,海南大学开展黎族传统体育课程效果显著,绝大部分海南大学学子对黎族传统体育皆有一定的了解。在采访黎族学生时,黎族学生还特意邀请笔者体验竹竿舞,笔者被他们的笑容所感动,黎族学生们的欢声笑语是对“快乐体育”“健康体育”最好的诠释。参与黎族传统体育的绝大部分学生是喜欢这一门体育课程的,并且当问到如果有机会参与传统体育,你是否有意愿参与其中时,参与其他体育课程的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出——本人愿意参与。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海南大学应开设相应的黎族传统体育社团,或者在素质拓展过程中,让更多的学生参与黎族体育项目。

2.关于学生对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态度分析

自海南大学开设黎族传统体育课程以来,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与认可,多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获得了诸多的荣誉。海南大学黎族传统体育课程和海南省大型黎族传统体育再现展示活动的成功开展,离不开教师的默默付出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及配合。只有在学生对黎族传统体育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够客观地反映对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喜爱程度、满意程度、赞同程度,以及根据开展现状,结合真实感受,给出相应的建议。笔者根据相关学生对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态度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可从学生对此类体育课程的满意度、赞同度以及相关建议三个层面进行论述。

第一,参与体育课程的学生的满意度分析。本研究把参与黎族体育课程的学生与参与其他体育课程的学生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检验结果显示两者之间的整体满意度调查呈非常显著性差异。从表9-15可知,参与黎族体育课程的绝大部分学生对课程的内容与组织形式是满意的,“非常满意”与“比较满意”分别占到了80.6%和16.7%。参与其他体育课程的绝大部分学生对选择的体育课也是满意的,“非常满意”与“比较满意”分别占到了62.3%和31.9%。参与黎族体育课程的学生的满意程度高于参与其他体育课程的学生的满意程度。相比参与其他体育课程的学生而言,绝大部分参与黎族体育课程的学生能够接受黎族体育课程的理念、目标和内容。

表9-15 参与体育课程的学生的满意度调查

注:○表示没有显著性差异;*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0.01<P<0.05);**表示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第二,学生对于在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看法。研究团队对高校是否应承担起传播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及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是否应开展传统体育项目这两个问题对学生进行调查。从表9-16统计的数据可知,参与黎族体育课程的学生选择“是”“不是”“未考虑过”等选项的分别为141人、3人和42人,参与其他体育课程的学生的选择分别为135人、5人和51人,经卡方检验,两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高校应传播和发展传统体育文化。从表9-17的统计结果可知,参与黎族体育课程的学生选择“非常赞同”“比较赞同”“不赞同”以及“无所谓”的人数分别是146人、31人、6人和3人,参与其他体育课程的学生的选择分别是92人、77人、8人和14人,运用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处理,两者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表明两组学生的选择情况存在巨大差异,参与此类课程的学生的赞同程度高于未参与此类课程的学生的赞同度。原因在于未参与黎族体育课程的学生不了解此类课程内容,无法体会到该体育课程的趣味性,而参与黎族体育课程的学生不仅非常了解课程内容和组织形式,同时在课堂中也亲身感受到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魅力,感觉内容丰富,项目趣味无穷。

表9-16 学生对是否传播和发展传统体育文化是高校应承担的任务的态度调查

注:○表示没有显著性差异;*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0.01<P<0.05);**表示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表9-17 参与调查的学生赞同在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情况

(www.xing528.com)

注:○表示没有显著性差异;*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0.01<P<0.05);**表示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第三,参与黎族体育课程的学生给予的相关建议情况。海南大学的宋静敏教授是黎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开拓者,根据历年来的教学经验,参考诸多文献书籍,以及多次组织研究团队对黎族村寨进行田野调查,并且根据现实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多次修改,在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成功开设黎族体育课程,非常不易。在课程内容上,如果存在不足,也是能够理解的。表9-18是参与黎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学生提出的一些建议,笔者进行梳理、汇总、分析,发现部分学生未提出任何建议,有的学生提出黎族体育的内容应该更加丰富,项目更加多样化,有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大黎族传统体育的推广,多宣传,弘扬民族文化,还有的学生建议规范考核标准和人性化教学等建议。笔者根据提出的相关建议,结合现场调研的情况,发现黎族体育课程确实存在一定的困境,比如器械传承、人才传承、评价标准困境等。由于学生是体育课堂的主体,是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主力军,充分了解学生对内容的需求,是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研究团队应根据学生提出的相关建议,进一步完善黎族体育课程,促使黎族传统体育课程更加合理、科学。

表9-18 参与黎族体育课程的学生的建议情况

注:N=186。

3.关于海南大学开设黎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分析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是体育课程的5个学习领域目标。身体发展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前提,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海南大学开设黎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一方面是该课程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效应和影响,另一方面是该课程是否达到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身体发展的相关要求。本书利用SPSS17.0的相关统计方法,分析参与黎族体育课程的学生和参与其他体育课程的学生的体测数据是否存在差异,以此来验证黎族传统体育课程对学生身体素质影响情况。本书根据分析的数据结果,把该体测数据情况分为两组学生的体测的具体得分、等级比较以及整体的单项得分情况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其一,两组学生体测的具体得分情况对比。本书为了验证参与黎族体育课程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否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将课程实施后两组学生的体测数据进行检验。根据表9-20可知,无论是参与黎族体育课程学生的体测数据结果,还是参与其他体育课程学生的体测数据结果,皆已达到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不过,课程实施后两组学生的体测数据检验结果存在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参与其他体育课程学生的体测均值均高于参与黎族体育课程学生的体育均值。表9-19是课程实施前两组学生的体测数据的得分比较情况,课程实施前两组学生的体测数据检验结果是为了进一步验证课程实施后两组学生的体测数据变化和差异情况。从表9-19可知,虽然课程实施前两组学生的体测数据检验结果存在非常显著性的差异,但课程实施后两组学生的体测均值总体大于课程实施前两组学生的体测均值,说明两组课程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具有促进作用。由于课程实施后两组学生的体测总体成绩均有增长,需要利用课程实施前后同组学生的体测总体成绩进行比较,分析两组学生的体测总体成绩增幅情况。由表9-21可知,尽管参与黎族体育课程同组学生的体测总体成绩略有提高,但前后对比统计学上未存在差异性,而参与其他体育课程同组学生的体测总体成绩前后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2018年参与其他体育课程的学生的体测总体成绩的增幅程度略高于参与黎族体育课程的学生的体测总体成绩的增长。

表9-19 课程实施前两组学生的体测数据的得分比较情况

注:○表示没有显著性差异;*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0.01<P<0.05);**表示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表9-20 课程实施后两组学生的体测数据的得分比较情况

(续表)

注:○表示没有显著性差异;*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0.01<P<0.05);**表示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表9-21 两组学生课程实施前后的体测数据的得分比较情况

注:○表示没有显著性差异;*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0.01<P<0.05);**表示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其二,两组学生体测的具体等级情况对比。通过对两组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比较,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两组学生在哪个层次的差异性更明显,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课上干预,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表9-22 两组学生的体测数据的等级比较情况

注:○表示没有显著性差异;*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0.01<P<0.05);**表示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从表9-22显示的情况可知,参与黎族体育课程的学生的体测等级与参与其他体育课程的学生的体测等级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同时两组间的不及格和优秀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间的及格和良好情况存在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参与其他体育课程的学生的良好和优秀情况远远高于参与黎族体育课程的学生,同时参与黎族体育课程的学生的不及格人数占比多于参与其他体育课程的学生。

其三,两组学生的体测单项得分情况对比。通过分析单项体测数据,能够让授课教师清楚学生的优势项目和弱势项目,进而进行针对性训练,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从图9-14可知,参与其他体育课程的学生的单项体测数据皆高于参与黎族体育课程的学生的单项体测数据,明显的差异性在仰卧起坐和引体向上项目上,参与其他体育课程的学生的仰卧起坐和引体向上的均值达到了62.85,而参与黎族体育课程的均值仅仅是38.72。表9-23统计结果显示,除了体重指数、肺活量立定跳远不存在差异性,其他项目皆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且参与其他体育课程的学生的单项均值均高于参与黎族体育课程的学生的单项均值。

图9-14 两组学生的体测数据的单项得分比较情况

表9-23 两组学生的体测数据的单项得分比较情况

(续表)

注:○表示没有显著性差异;*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0.01<P<0.05);**表示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通过定量分析相关学生填写的问卷和参与黎族体育课程学生的体测数据,是为了印证学生参与黎族体育的态度、黎族体育课程开设效果,以及是否达到了《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要求。根据表9-20、表9-22、表9-23分析出的数据结果可知,通过黎族体育课程的实施,学生可以达到《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相关要求,并且学生的测试成绩有一定的提高,测试成绩均值及合格率情况较好。但相对于黎族体育课程而言,参与其他体育课程的学生的身体素质高于参与黎族体育课程的学生的身体素质,尤其是在耐力、力量和爆发力等项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造成学生身体素质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黎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来看,练习强度和对身体素质的干预较少也是原因之一。黎族体育课程采用的是“多合一”的教学模式,体育项目种类繁多,黎族体育教师团队在组合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体育项目分配不合理的现象,这也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体育项目本身存在差异性,例如,打木节与打狗归坡相比,打木节是投掷类体育项目,而打狗归坡是竞技类体育项目,打狗归坡的运动强度本身就高于打木节的运动强度。除此之外,黎族体育课程的学习内容缺少专项的身体练习手段,且没有安排常规的身体素质练习内容,造成整体练习密度和强度低于其他体育课程,这可能是导致黎族体育课程学生的身体素质偏低最主要的原因。在客观因素方面,也可能是学生身体素质的个体差异,在选择黎族体育课程的时候,身体素质就偏低,又不擅长其他体育项目,就选择了黎族体育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