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梅花鹿的栖息地与生态习性

中国梅花鹿的栖息地与生态习性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梅花鹿雌兽无角,雄兽有一对实角。梅花鹿一般不在茂密的森林或灌丛中栖息,而喜欢森林边缘和山地草原地区,这有利于逃避敌害而快速奔跑。季节不同,梅花鹿的栖息地也有所改变。在繁殖季节,梅花鹿群由1只健壮的成年雄兽、1~10只成年雌兽、一些亚成体和幼兽组成,被称为“繁殖群”。在寒冷的冬季,梅花鹿比其他季节的集群性更大。我国梅花鹿的6个亚种[3]为:东北亚种Cervus nip pon hortulorn Swinhoe,1864,分布于长白山一带。

中国梅花鹿的栖息地与生态习性

梅花鹿是中型鹿(图24.1~图24.24),体长1.25~1.70 m,尾长0.12 m 左右,肩高0.85~1.00 m,成年体重100~150 kg,雄兽较大,而雌兽略小。其头部略圆,颜面部较长,鼻端裸露,眼大而圆,眶下腺呈裂缝状,泪窝明显,耳长且直立;颈部长;四肢细长,主蹄狭而尖,侧蹄小;尾较短,背面黑色,腹面白色。

梅花鹿雌兽无角,雄兽有一对实角。1~2岁小雄鹿的初角几乎是直的,以后角的分叉逐年增多,成年后定型,一般有4个分叉。主干一般向两侧弯曲,略呈半弧形,眉叉向前上方横抱,角尖稍向内弯曲,非常锐利。每年春季,骨化鹿角脱落,再从额骨上一对梗节的毛口处生出新角(初出称谓“茸”),到盛夏逐渐骨化,不再生长。

梅花鹿的毛色随季节变化而改变:冬季,体毛呈烟褐色,白斑不明显,与枯茅草的颜色类似;夏季,体毛棕黄色或栗红色,无绒毛,在背脊两旁和体侧下缘镶嵌着许多排列无序的白色斑点,状似梅花,因而得名。颈部与耳背呈灰棕色;一条黑色的背中线从耳尖贯穿到尾的基部;腹部色浅;臀部有白色斑块,周围有黑色毛圈。

梅花鹿一般不在茂密的森林或灌丛中栖息,而喜欢森林边缘和山地草原地区,这有利于逃避敌害而快速奔跑。它们多晨昏出来活动,昼夜的栖息地有着明显的差异:白天多选择在向阳的山坡,茅草丛较茂密,并与其体色基本相似的地方栖息,这样可以较早发现敌害,以便迅速逃离;夜间则栖息于山坡的中部或中上部,坡向不定,但向阳的山坡较多,栖息的地方茅草则相对低矮稀少。

季节不同,梅花鹿的栖息地也有所改变。春季多在半阴坡,采食栎、板栗、胡枝子、野山楂、地榆等乔木灌木的嫩枝叶以及刚刚萌发的草本植物。夏秋季迁到阴坡的林缘地带,主要采食藤本和草本植物,如葛藤、何首乌、明党参、草莓等,冬季则喜欢在温暖的阳坡,采食成熟的果实、种子以及各种苔藓地衣类植物,间或到山下采食油菜小麦等农作物,还常到盐碱地舔食盐碱。

梅花鹿性情机警,行动敏捷,听觉、嗅觉均很发达,视觉稍弱,胆小易惊。四肢细长,蹄窄而尖,故奔跑迅速,跳跃能力很强,尤其擅长攀登陡坡;速度快,姿态优美潇洒,能在灌木丛中穿梭自如,或隐或现。

梅花鹿大部分时间结群活动,群体的大小随季节、天敌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变化,通常为3~5只,多时可达20多只。在繁殖季节,梅花鹿群由1只健壮的成年雄兽、1~10只成年雌兽、一些亚成体和幼兽组成,被称为“繁殖群”。在产仔季节,临产雌兽先离群到僻静隐蔽处产仔,随后自带幼仔生活或与其他母子群组合起来,有时多达数十只,被称为“母子群”。非繁殖季节,数只成年雄兽或成年雌兽组成小群,称为“雄鹿群”和“雌鹿群”。在寒冷的冬季,梅花鹿比其他季节的集群性更大。

梅花鹿雄兽多单独活动,发情交配时归群。每年8~10月开始发情交配,雌兽发情时发出特有的求偶叫声,持续1个月左右,而雄兽在求偶时则发出像老绵羊一样的“咩咩”叫声。这时,它们显得烦燥不安、食欲减退,尤其雄鹿性凶好斗。如果鹿群中存在2只以上成年雄鹿,必会发生激烈的争斗,结果不是两败俱伤,就是强者把弱者赶出群外。直至交配期过后,才慢慢恢复正常(马逸清等,1986;盛和林等,1992;郭延蜀等,2000)。

梅花鹿1.5~3.0岁性成熟,寿命约为20年。梅花鹿雌兽怀孕期7~8个月,每年4~6月为产仔盛期,每胎1仔,极少有2仔。幼兽体色较鲜艳,体背及体侧有密集的白色斑点。幼鹿在3月龄以内增重最快,以后逐渐减少[2]

我国梅花鹿的6个亚种[3]为(盛和林等,1992):

(1)东北亚种Cervus nip pon hortulorn Swinhoe,1864,分布于长白山一带。

(2)华南亚种Cervus nip pon pseudaxis(=kopschi),Eydoux&Souleyct or Gervais,1841,残存于江西、安徽南部及浙江西部。

(3)四川亚种Cervus nip pon sinchuanicus Guo,Chen& Wang,1978,仅分布于四川若尔盖和红原县。

(4)台湾亚种Cervus nip pon taiouanus Blyth,1860,分布于台湾,野生种已在1940年代绝迹,但饲养种群已有相当数量。

(5)山西亚种Cervus nip pon grassianus Heade,1884,仅分布于山西,现在是否存在,尚待证实。

(6)华北亚种Cervus nip pon mandarinus Milne-Edwards,1871,曾分布于河北省,现已绝迹。

图24.1 梅花鹿雄兽[4]

图24.2 梅花鹿雌兽[5]

图24.3 梅花鹿雌兽正视[6]

图24.4 梅花鹿雄兽侧视[7]

图24.5 秀恩爱(一)[8]

图24.6 秀恩爱(二)[9]

图24.7 决斗前夕[10]

图24.8 势均力敌[11]

(www.xing528.com)

图24.9 幼仔[12]

图24.10 亲昵[13]

图24.11 哺育[14]

图24.12 舐犊[15]

图24.13 天伦之乐[16]

图24.14 孤独守望[17]

图24.15 雄鹿群[18]

图24.16 雌鹿群[19]

图24.17 呼唤[20]

图24.18 脱角[21]

图24.19 不同生境(一)[22]

图24.20 不同生境(二)[23]

图24.21 不同生境(三)[24]

图24.22 不同生境(四)[25]

图24.23 不同生境(五)[26]

图24.24 不同生境(六)[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