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融合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融合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族声乐是近现代出现的一种称谓。可以这样说,民族音乐、民族声乐的称谓是伴随着西方音乐、西方声乐进入中国而产生的,其目的是将中西音乐、中西声乐区分开来。为了将二者区分开来,前者就被称为传统民族声乐,后者被称为现代民族声乐。将受到西方声乐影响发展起来的民族声乐称为现代民族声乐,符合民族声乐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尊重这一客观事实,也是进行民族声乐理论研究的一种需要。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融合

民族声乐是近现代出现的一种称谓。众所周知,20世纪之前,中国处于闭关自守的封建统治下,与西方现代文明几乎隔绝,在中国本土,只有“中华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民歌、说唱、戏曲这些不同表现形态、不同演唱方法分类的声乐门类。20世纪初,随着西方音乐进入中国,西方声乐也随之踏入中国的土地,从此,中国大地上就有了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声乐艺术,一种为中华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声乐艺术,一种是具有西方文化特征的西方声乐艺术。

“开始,西方传来的音乐被称为‘西乐’,中国本土音乐被称为,‘中乐’‘国乐’。……辛亥革命时,由日本传来的‘民族’一词在国内被广泛使用,不久,‘中乐’‘国乐’ 便改称为‘民族音乐’。”[1]将中国本土音乐称为“民族音乐”,目的显然是为了将中西音乐区分开来。中国本土音乐也就开始被称为“民族音乐”。中国本土声乐什么时候被称为“民族声乐”,没有确切的资料可查,我们只能根据20世纪初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进行符合历史发展的推论,即民族声乐是在有了“民族音乐”称谓之后,为了将中西声乐区分开来而出现的称谓,凡属中国本土内的声乐都被称为“民族声乐”。可以这样说,民族音乐、民族声乐的称谓是伴随着西方音乐、西方声乐进入中国而产生的,其目的是将中西音乐、中西声乐区分开来。

西方声乐的到来,使民族声乐受到影响而开始了专业音乐道路的发展。中华民族固有的声乐形态本质上属于民间音乐。所谓民间音乐,主要指音乐的创作具有民间创作的性质,即演唱的曲调“不是由某一作曲家个人创作出来的,而是民间音乐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世世代代集体创作的成果,凝聚着世代人民的艺术智慧”[2]。这种集体创作是以口头传唱方式,经过多人演唱创造形成的。演唱者同时也是作曲者,不同的演唱者在其演唱中会因个人的嗓音、语言和审美不同,形成不同于他人的演唱(创作),曲调也因为这种创作而发生变化。“集体创作,不断衍变”就是民间音乐的显著特征。而西方音乐属于专业音乐。所谓专业音乐,是指由作曲家个人完成的音乐创作,这种创作以作曲家个人的意识和审美为主,音乐一旦被创作出来,一般是不允许改动的,演唱者就是尽可能地去完成作曲家的表现,在作品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一定的创作处理(即二度创作)。

民族声乐在西方音乐创作方式——专业音乐创作的影响下,从作品的创作到演唱,都已不同于中华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创作与演唱。民族声乐开始有了两种音乐性质的发展:一种是按照民间音乐的创作模式,具有民间音乐的性质;一种是按照西方音乐的创作模式,具有专业音乐的性质。为了将二者区分开来,前者就被称为传统民族声乐,后者被称为现代民族声乐。《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国歌唱艺术”条目中就这样写道:“……欧洲声乐艺术方始在中国得到推广和普及,对现代中国民族歌唱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3]“现代中国民族歌唱艺术”显然是指受到西方音乐影响发展起来的民族声乐。“现代”一词的采用,既标明了时代的特征,又含有表现形式上的差异。将受到西方声乐影响发展起来的民族声乐称为现代民族声乐,符合民族声乐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尊重这一客观事实,也是进行民族声乐理论研究的一种需要。

传统民族声乐和现代民族声乐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传统民族声乐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早已形成了独特的演唱技法、表现形式、丰富的曲目和有代表性的声乐表演艺术家。在新的历史时期,传统民族声乐以其丰厚的艺术底蕴,在表现现实生活、展现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情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现代民族声乐则在从萌芽、趋向成熟和新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保持着与传统民族声乐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接受着西方声乐的影响,传统民族声乐为现代民族声乐提供了丰富而坚实的发展基础,西方声乐为现代民族声乐提供新的发展元素。(www.xing528.com)

【注释】

[1]杨久盛.为“民族音乐”正名[J].人民音乐,2003(9):18.

[2]章诒和.中国戏曲平[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3]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