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弗莱雷解放教育理论-文化行动的教育性质

弗莱雷解放教育理论-文化行动的教育性质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对对话和反对话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弗莱雷又提出了文化行动论。弗莱雷历来重视行动,重视反思。因此,弗莱雷强调,不能将行动和反思截然分开,行动和反思、反思和行动是在实践中同时发生的。弗莱雷认为,文化行动具有教育的性质。

弗莱雷解放教育理论-文化行动的教育性质

弗莱雷的《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提倡对话。在对对话和反对话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弗莱雷又提出了文化行动论。

弗莱雷历来重视行动,重视反思。他认为:“人类世界上的活动,实际上就是行动和反思,也就是实践,是对世界的改造。人类的活动需要理论来指导。因此,人类的活动既包括理论又包括实践,既包括反思也包括行动。实际上,批判性反思也是一种行动。”[50]

弗莱雷把行动和反思看作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只强调行动而不进行反思,那么纯粹就是为行动而行动的行动主义;如果仅仅为反思而反思而不采取行动,那么就会出现空话连篇,一无所得。因此,弗莱雷强调,不能将行动和反思截然分开,行动和反思、反思和行动是在实践中同时发生的。行动中包含着反思,反思中也包含着行动,两者缺一不可。

弗莱雷认为,文化行动具有教育的性质。人们通过文化行动,了解、批判和改造现实世界,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受到了教育,也获得了解放。实际上,这种文化行动也就会成为一种文化革命。

要改造被压迫者所处的现实,需要一种指导改造行动的理论。弗莱雷认为:“这种理论必须承认在改造过程中人民的基本作用。领导者不能将被压迫者看做仅仅是执行其决定的人,看做只行动不反思的单纯的行动主义者。如果领导者否定被压迫者的真正的实践,也就否定了他们自己的实践,就会用具有统治者特点的虚假的语言,将自己的话强加给人民,这样,在要达到的目标与其行动方式之间就产生了问题。因此,如果领导不与被压迫者对话,那么对双方来说都不可能有真正的实践。”[51]

弗莱雷指出:“进行操纵、大喊口号、灌输思想、严格控制、制定规章等,都不是革命实践的组成部分,而恰恰是统治行为。为了统治,统治者只能否定人民的真正实践,否定人民具有正当思考和讲真话的权利。因此,他们无法与人民进行对话。不与人民进行对话的领导者,保持了统治者的特点,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革命领导者。即使取得了政权,但与统治者不会有很大区别,因为他们仅仅是为了夺取统治权,而不是为了获得解放。与人民进行对话,才是真正革命的基本要求。”[52](www.xing528.com)

作为革命的文化行动需要进行对话,而且弗莱雷认为对话开展得越早越好,也就是说,并不是要等到革命胜利后,而是在文化行动中甚至在文化行动前就要开展对话。与人民进行对话,与人民一起行动和反思,才是真正的革命的文化行动。

弗莱雷认为,不应把对话与革命分割开来,先对话,再革命。革命行动的本质就是对话,没有对话就没有革命。按照文化行动理论,文化行动的主体是革命领导者和人民群众,客体是应进行改造的现实,目标是通过改造现实来获得解放。而压迫者的行动理论,将压迫者自己看作是主体,把他们要进行维护的现实和被压迫者都看作是客体,其目标就是为了维护其压迫,进行统治。因此,压迫行动的本质是反对话的。

弗莱雷指出:“历史现实无一不是人类创造的,不存在无人的历史。同样,没有‘给予’人类的历史,而只有‘属于’人类的历史。但是,许多历史现实表明,大多数人被剥夺了作为主体参与历史的权利,他们被统治、被异化。然而,他们要从客体走向主体的意愿、要在改造现实中进行反思和行动的意愿是不会放弃的。”[53]

为什么统治者不与人民一起思考问题?弗莱雷认为,统治者与人民是相对抗的,如果与人民一起思考就会克服他们之间的矛盾,也就相当于他们统治的终结。正是由于这种原因,统治者不希望人民进行反思,也不会与人民一起进行反思。因此,“在压迫的过程中,统治者依靠被压迫者的‘活着死’而生存;在革命的过程中,只有一条路,即与被压迫者一起,‘死而复生’”[54]

弗莱雷重申,“在压迫过程中,可以说某人压迫某人,但在革命的过程中,却不能说某人解放了某人,或某人自己解放了自己,而应是人们共同获得了解放。”[5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