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弗莱雷解放教育理论:被压迫者的教育学

弗莱雷解放教育理论:被压迫者的教育学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弗莱雷揭示了反对话的压迫文化行动论的四大特征:征服、分化、操纵和文化侵犯。只要存在压迫,就会进行征服。弗莱雷指出,被压迫者在政治上越不成熟,就越容易被统治者操纵。弗莱雷认为,这种文化侵犯实际上就是一种暴力行为。弗莱雷认为,压迫的社会结构肯定要影响这个结构中的教育方式。从压迫的文化行动论的四大特征来看,它们构建了一种统治压迫的现实,营造了一种反对话的气氛。

弗莱雷解放教育理论:被压迫者的教育学

压迫的文化行动论是反对话的。弗莱雷揭示了反对话的压迫文化行动论的四大特征:征服、分化、操纵和文化侵犯。

1.征服

要实行统治,统治者就要征服民众。征服者把自己的意图强加到被压迫者的身上,使他们成为“物体”,而被压迫者在征服者的征服过程中,也逐渐“内化”了征服者的意识。

因此,征服者是反对对话的,他们不愿与被压迫者对话,他们要扼杀被压迫者的思想。为了进行征服,他们也会与被压迫者接触,但是,这种接触不是交流,不是对话,而是传播维护其社会现状的神话。这些神话不断地渗入到被压迫者的内心,被压迫者也就相信自己的命运,认为世界就是这样的,自己是无法改变的。这样,被压迫者也就被剥夺了说话、表达其意愿及文化的权利。

只要存在压迫,就会进行征服。征服的内容和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所不同,但在征服中反对对话却是共同的特征。

2.分化

要实行统治,统治者就会对被压迫者进行分化。统治者是不允许被压迫者团结起来的,因为这会对他们的统治构成威胁。因此,他们要阻止被压迫者的团结,要分化被压迫者。

这种分化也包括强制被压迫者仅从局部来看问题,把他们局限在某一区域,使人们之间以及人们与社会整体环境之间更加疏远。而这种疏远和分化会更有利于压迫者的统治,因为他们阻碍了被压迫者的觉悟,阻碍了被压迫者的团结,阻碍了被压迫者参与对整个现实的批判。

为了维护统治而分化被压迫者,就成为压迫行动论的主要特点之一。

3.操纵(www.xing528.com)

要实行统治,统治者就会操纵被压迫者。通过操纵,统治者使被压迫者顺应他们的旨意,便于他们的统治。弗莱雷指出,被压迫者在政治上越不成熟,就越容易被统治者操纵。

统治者一方面用他们宣扬的一系列的神话来操纵被压迫者,另一方面又用约定来操纵被压迫者。弗莱雷认为,从表面上来看,约定似乎是经过对话的,实际上这种约定是反对话的,因为这种约定都是按照统治者的意愿来确定的,被压迫者只有按照压迫者的约定来行动。

统治者的操纵是要麻痹被压迫者,使他们不能独立地思考。

4.文化侵犯

要实行统治,统治者也会对被压迫者进行文化侵犯。压迫者无视被压迫者的文化,把自己的世界观强加给被压迫者,压制被压迫者的表达和创造。弗莱雷认为,这种文化侵犯实际上就是一种暴力行为。

在文化侵犯过程中,侵犯者成了文化的主角、文化的创造者,是他们来塑造别人,来作出选择。别人都是客体,要被塑造,要按照侵犯者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来行动,要以侵犯者的观点而不是以自己的观点来看待现实,要使被压迫者认为自己是低劣的而压迫者是优越的,因此要尽力模仿压迫者,如果模仿压迫者越多,那么统治就会更容易。

弗莱雷认为,压迫的社会结构肯定要影响这个结构中的教育方式。如果社会充满独断、专制、僵化,那么家庭也会不断增强其压制的气氛。孩子在这种气氛中生活,就会逐渐把这种专横的家长式作风内化为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学校也会受这种气氛的影响,学生受到权威的压制,努力遵守制定的规章制度,不会进行独立思考。

从压迫的文化行动论的四大特征来看,它们构建了一种统治压迫的现实,营造了一种反对话的气氛。因此,弗莱雷认为,要进行对话,首先要对形成反对话的结构进行改造。要用革命的文化行动论来取代压迫的文化行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