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被压迫者的教育学》的背景及弗莱雷解放教育理论

《被压迫者的教育学》的背景及弗莱雷解放教育理论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弗莱雷撰写的《被压迫者的教育学》,正是作者对其丰富曲折的生活工作经历以及对巴西国内外社会状况进行认真思考、缜密分析、长期研究而完成的。[3]弗莱雷的《被压迫者的教育学》揭示了社会压迫的实质,说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从美国回来后,弗莱雷撰写并出版了他的最重要的代表著作《被压迫者的教育学》。很遗憾,至20世纪末,我国还没有翻译出弗莱雷的《被压迫者的教育学》。

《被压迫者的教育学》的背景及弗莱雷解放教育理论

一本著作,尤其是一本有巨大影响的著作,是与作者本人的经历和他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背景密切相关的。弗莱雷撰写的《被压迫者的教育学》,正是作者对其丰富曲折的生活工作经历以及对巴西国内外社会状况进行认真思考、缜密分析、长期研究而完成的。

早在青少年时期,弗莱雷就强烈地感受到巴西社会中存在的阶级压迫和种族歧视的现实。当时的巴西,黑人的社会地位最低,经常受到白人统治阶级的欺压,过着牛马一般的生活。在某种情况下,可以说社会对待宠爱动物的态度也比对待黑人要好。面对如此的社会现实,弗莱雷义愤填膺。弗莱雷回忆道:“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社会对黑人的侮辱,使我意识到巴西社会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和社会不公,使我产生一种憎恶感。这种感觉在我心中不断扩大,使我变得激进起来,逐渐形成一种彻底批判的立场来反对各种形式的歧视和压迫。”[1]此外,弗莱雷也看到广大的民众生活贫困,为改变他们自己的命运,劳工们多次罢工。但是,一次次的反抗,都被统治阶级残酷地镇压了。弗莱雷说:“那个时期,我感受最多的就是种族和阶级的压迫。”[2]

青年时期的深刻感受、严酷的社会压迫现实,不仅激起了弗莱雷的愤怒,更促使弗莱雷去探究消除这种社会压迫的良方。在从事教育工作后,弗莱雷在进行教育研究过程中,逐渐将教育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后来,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弗莱雷开始关注对教育进行社会阶级的分析。弗莱雷承认:“在我写《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一书时,我受到了马克思的阶级分析观的很大影响。如果说我在青年时代在巴西东北地区感受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残酷的阶级压迫的话,那么我现在最关注的就是阶级压迫。在《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一书中,我差不多在33处都涉及了社会阶级的分析。”[3]

弗莱雷的《被压迫者的教育学》揭示了社会压迫的实质,说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正如一位非洲裔的美国学者所说:“我在读弗莱雷的《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一书时,我感到我自己就在《被压迫者的教育学》的书中。”[4]

1964年,由于巴西发生军事政变,弗莱雷遭受迫害,流亡他国。在流亡智利期间,弗莱雷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作为解放实践的教育》。在该书中,弗莱雷总结了他的扫盲教育工作经验,提出了“解放教育”的思想。1969年,弗莱雷到美国哈佛大学作访问学者。在美国的经历,使弗莱雷对教育问题思考得更深更远了。从美国回来后,弗莱雷撰写并出版了他的最重要的代表著作《被压迫者的教育学》。这是一本具有时代特征的、产生广泛国际影响的著作。该书尖锐地提出了教育的政治性问题,从而在理论上阐述了他的解放教育的思想。

在《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一书中,弗莱雷考察了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具体情况以及他们之间产生的社会矛盾,提出了“没有人能解放他人,任何人也不会自己解放自己,人们是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共同获得解放的”这一重要思想。弗莱雷认为,要获得解放,就要通过教育。然而,传统教育是要驯化人,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弗莱雷尖锐地揭露了传统教育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工具,从而把教育与政治联系了起来,他提出了“教育即政治”观点,构建了他的解放教育理论基础。

弗莱雷在该书中严厉地批判了传统教育的“银行储蓄观”,提出了著名的“对话式教育观”。弗莱雷认为,教育既不是谁教育谁,也不是自己教育自己,而是通过世界来相互学习。这种教育是平等的、对话式的。对话就是一种解放,而非对话则是一种压迫。(www.xing528.com)

弗莱雷的《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从其篇幅来说并不是一本巨著,只有短短的四章,十多万字,但是从其内容和思想上来说,它却是一本真正的“巨著”。它对长时期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教育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首次提出了被压迫者自己的崭新的教育学。

弗莱雷的代表作《被压迫者的教育学》出版后,立刻就受到各方的关注,无论是在发达国家的最高学府还是在不发达国家的乡村小野,都有人在谈论这本书。很快,《被压迫者的教育学》就被翻译成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20世纪70年代世界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有人认为这是一本革命性的著作,是一本主张平等与正义的书;也有人认为这是一本被压迫者的教育圣经,是一本真正的革命的教育学;还有人认为它“超越了该书的时代和作者的时代”,是一本“经典之作”。

很遗憾,至20世纪末,我国还没有翻译出弗莱雷的《被压迫者的教育学》。直到2001年11月才有了这本书的中文版,但是,这个中文版是从英文版转译过来的,这样一转译,实际上把许多带有拉丁美洲色彩的和弗莱雷本人的特点给转掉了。例如,弗莱雷常用的一个词汇“concientizaçao”,被译成了“意识化”,其实弗莱雷所使用的这一专用名词,在英语词典中是找不到的。实际上弗莱雷主张的是要使被压迫者“觉悟”,这与意识有很大区别。此外,弗莱雷把传统的教育形象地比喻为“银行储蓄式的教育”,而并不应转译成中国读者熟知的“灌输式教育”。

下面,我们将根据弗莱雷的《被压迫者的教育学》的西班牙文版(1970年第一版,至今已再版了三十多次),分章解读弗莱雷的主要思想,以期能较完整地表达出弗莱雷教育思想的精髓。

弗莱雷的《被压迫者的教育学》虽然分为四章,但并没有给每一章按上标题,只是在目录中的各章里增加了各章论述的一些主题,其中各章之间也出现很多重复。这种写作特点充分地表现了弗莱雷个人的跳跃式思维和口述式表达的特性。为解读方便,我们给各章加个“标题”,归纳出弗莱雷的一些主要思想和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