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我防御机制:压力与心理平衡的关键

自我防御机制:压力与心理平衡的关键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最早由精神分析学派系统地加以论述。所谓自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置换、文饰、投射等。例如“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和“甜柠檬”心理现象。A.情绪B.性格C.认识D.思维8.“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

自我防御机制:压力与心理平衡的关键

(一)压力

1.压力的概念

压力即个体面对具有威胁性的刺激情境时,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也称应激状态。

压力状态下身体反应的三个阶段:一是警觉反应阶段,二是搏斗阶段,三是衰竭阶段。

2.压力与心理反应

过度的压力会带来负面反应,出现消极的情绪,使人思维狭窄、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减弱、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表现出消极被动。

(二)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最早由精神分析学派系统地加以论述。所谓自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置换、文饰、投射等。

1.压抑

也叫潜抑,指把那些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冲动、观念或回忆、情感等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例如,一位妇女的独生女死于车祸,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她把这段不堪忍受的记忆压抑到潜意识里,“遗忘”了。

2.否认

指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似乎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以此减少心灵上的痛苦。如有的人听到亲人突然死亡的消息,短期内否认有此事,以减免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

3.置换

又称转移。指对某一对象的情感,因某种原因无法向其直接表现时,就转移到其他较安全或易被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迁怒”就是这个机制。

4.文饰

即合理化,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目标,给自己找一些有利的理由来解释。例如“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和“甜柠檬”心理现象。

5.投射

一般是指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等,投射到别人身上或外部世界去,而断言别人是这样,以免除自责的痛苦。“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属于这种作用。

6.代偿

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这种作用。

7.升华

是一种最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防御机制。因为它可以把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性欲或攻击性冲动所伴有的力比多能量转向更高级的、社会所能接受的目标或渠道,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如因为失恋而“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最终功成名就。

8.退行

退行是指个体在遭遇到挫折时,表现出其年龄所不应有之的幼稚行为反应,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例如,已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儿童,因母亲生了弟妹或家中突遭变故,而表现出尿床、吸吮拇指、好哭、极端依赖等婴幼儿时期的行为。

9.幽默

当一个人处境困难或陷于尴尬境地时,有时可使用幽默来化险为夷、渡过难关;或者通过幽默间接表达潜意识意图,在无伤大雅的情形中,表达意见,处理问题。我们将这种心理防卫术称为幽默作用。

10.认同

认同是指无意识中取他人(一般是自己敬爱和尊敬的人)之长归为己有,作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去表达,借以排除焦虑与适应的一种防御手段。例如,儿童在做作业遇到困难时,常说“我要学习解放军叔叔”,从而有信心和动力坚持完成作业。

11.抵消

这是指以象征性的事情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以补救其心理上的不舒服的一种心理防卫术。健康的人常使用此法以解除其罪恶感、内疚感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一个丈夫在娱乐城玩得太晚而回家很迟,他也许会为妻子带回较贵重的礼物来抵消他的愧疚之情。

12.反向形成(www.xing528.com)

反向形成是指对内心的一种难以接受的观念和情感以相反的态度与行为表现出来。例如:一位继母根本不喜欢丈夫前妻所生之子,但恐遭人非议,乃以过分溺爱、放纵方式来表示自己很爱他。

习题演练

单项选择题

1.当地震火灾发生时,人会做出适应性的生理和心理改变,这种情绪状态称为(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挫折

2.林黛玉式的“见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情绪状态属于(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挫折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受人的(  )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4.儿童5岁开始懂得提问,并对结果表现出快乐、满足或者表现出不满、愤怒的情绪,属于(  )。

A.理智感 B.美感

C.道德感 D.自我效能感

5.某中学生成功解决一道难题后产生的自豪、愉快感属于(  )。

A.理智感 B.美感

C.道德感 D.成就感

6.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说的是一种(  )。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7.“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这句话描写的心理现象是(  )。

A.情绪 B.性格

C.认识 D.思维

8.“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是(  )。

A.否认 B.文饰

C.投射 D.幻想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5.CABAA;6-8.BAB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