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桥老屋与花灯:探寻老建筑的古韵与灯光艺术

古桥老屋与花灯:探寻老建筑的古韵与灯光艺术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位于永宁北街的双美桥,是小榄现存最古老的桥梁横跨在水色匝上的桥约有40座,而位于永宁北街的双美桥是小榄现存最古老的桥梁。水色匝、古桥、镬耳屋、当铺,以及那些夹在城市变幻中的旧居,构筑成为老小榄的一角。康公路、正义路与云街上的沿街商铺已经挂满了花灯。小榄镇的花灯制作技艺有悠久的历史,拟列入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桥老屋与花灯:探寻老建筑的古韵与灯光艺术

我一直觉得小榄镇是一个让人难以摸透的地方。因为这里每年举办的菊花会,我很小的时候便来过,沿途是耀眼的花灯、热闹的夜店、拥挤的人群以及推着走双翼就能扑动的小马玩具。那时,我的心里还只停留在港口镇那一个小圈子内,而小榄镇的夜会只是虚幻的一幕。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要独自走进小榄镇,迂回曲折的街道以及密布的水道让我彻底迷失了方向。坐上镇内“5”字头的公交车,七绕八拐,左穿右插,也许只是很短的一段距离,却绕上了数倍的路途——怎能不迷失。

小榄镇内河道纵横,其中由东庙涌、泰宁涌、下基涌、东边涌、北村涌、竹围涌、葵树庙涌、竹源大涌、滘口涌这九条连接成环的河涌水网,有个很好听的名字——水色匝。明末清初,乡民为祈求风调雨顺、安康太平,每逢正月上元、七月中元,便会聚集起来,按照传统民间故事或典故人物为童男童女装扮,举行水上飘色巡游。这种飘色巡游将中原地区的跑旱船与飘色等民间艺术融为一体,渐而成为小榄镇独特的民间艺术。20世纪60年代初,这种极富小榄水乡色彩的水上飘色活动被指责为封建迷信活动而被取缔,让人深感惋惜。现今,就只剩下昔日举行巡游的那圈6.8公里长的水色匝。

位于永宁北街的双美桥,是小榄现存最古老的桥梁

横跨在水色匝上的桥约有40座,而位于永宁北街的双美桥是小榄现存最古老的桥梁。这座石桥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洪武年间,是为当时驻榄都首任巡检陈忠所建。最初为木桥,后来重修成石桥。连接蓝田大街的桥脚边有块黑色大理石碑,记录了这段历史。双美桥为单孔桥,红砂岩构筑,长18.5米,宽3.16米,高4.5米,南北走向,南连永宁北村北街,东接蓝田大街,南边有8级石台阶,北边则有10级。

桥拱顶东侧上方石刻“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孟冬吉旦岁进士何圣强重建”,下方石块则刻“双美桥”,上款“嘉靖岁次辛酉”,下款“孟秋吉旦重修”。桥的另一侧则刻“道光二十年岁次庚子十月十一日阖乡重修”。两边石刻皆因风化雨蚀稍显模糊,尤其是那小字,需极力辨认。双美桥因青苔、水迹以及在罅隙中扎根的蕨草而显现老态疲容,石阶棱角也被磨蚀圆钝,但历经了六百多年风雨洗礼,仍坚实稳固,叫人惊诧。

小榄镇内的老建筑风格多样,有如蓝田大街42号与公善街11、13号的平素民宅,有如公善街35号中西合璧的繁复老屋,也有如公善巷2号与大涌边路诚堂书室那样以典型岭南建筑风格为主的建筑。最让人啧啧称道的当数散布于各处的镬耳屋,于基美街上的“昭武第”就是其中之一。

镬耳屋为岭南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独特代表,是风行于明清时期的建筑,因其镬耳状的山墙得名。据说,镬耳屋为当时高中科举或升官发财的达官贵人所建造,以彰显其显赫的身份。最鼎盛之时,小榄镇有镬耳屋99座,故有“百楼镇”的美誉。可惜在时间冲刷之下,仍然屹立的只剩约32座,且大多无人打理,于窄巷中自行颓败。“昭武第”镬耳屋是当中少数的幸存者,也是幸运者。

“昭武第”建于清康熙年间,是一李姓武官的大宅。现在的这座老宅,是李家后人重修后的模样。与昔日照片中檐上枯草悬挂、门边墙身开裂的破落宅子相比,现在的“昭武第”似乎重现了古时敦实辉煌的气派。麻石基台、红砂岩墙脚与门框、水磨青砖墙、素胎瓦顶、龙船脊,当然少不了标志性的镬耳山墙。檐下整齐排列的叶子状装饰是新近修复的,与已经长了绿色苔藓的瓦顶不甚相配,有点强加上去的错觉。趟栊门两侧的门框上书对联“昭衍德星彰垂后裔,武科荣举泽惠苍生”。门额牌匾则书有“昭武第”三字,原为康熙皇帝所赐,可见当年房主身份地位之显赫。当年五进的宅子现在只剩下四进。听说留守于此的李氏后人乐于带领寻访者入内参观,只可惜拜访当天大门没有打开,无缘入内参观。

基美街17号“昭武第”建于清康熙年间,有着标志性的镬耳山墙,敦实气派

渐行至新市社区滘口涌西岸,闪身进小巷,一块刻有“兴仁里”的石板嵌在巷口地面,并刻有“光绪甲午孟秋重建”。我推想,也许这块石板原是嵌在牌坊上的,不知何时流落地上。兴仁里是一条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小巷,内里隐藏着一间非常漂亮的镬耳楼——源泉当铺。(www.xing528.com)

源泉当铺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隐藏于窄巷,仍高拔出于众房屋,威严十足。它是现有文献记载中小榄最早的当铺,也是中山现存年代较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清代当铺旧址。当铺坐西向东,高四层,约13.5米,砖石木混合结构,硬山顶。墙体下部约2/3为红砂岩构筑,予人坚实之感,且艳丽夺目。墙体上部则为青砖砌筑,四面均设有通风口与窗口,现大多用青砖块堵上了。

水色匝、古桥、镬耳屋、当铺,以及那些夹在城市变幻中的旧居,构筑成为老小榄的一角。从它们身上已难以看到往昔老小榄的繁华光景,但抓住那些沉默的蛛丝马迹,添上些想象,或多或少,还能在脑海中重现。

康公路、正义路与云街上的沿街商铺已经挂满了花灯。小榄镇的花灯制作技艺有悠久的历史,拟列入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源泉当铺一角

坐在竹凳上的阿姨用竹子、绳和防水油布扎着灯笼,有圆柱形、方形、菱形、星形的,有鲤鱼形、水果形与鹤形的,也有各类卡通形象,色彩斑斓。小女孩牵着奶奶的手欢喜不已地挑选着。她跑进跑出,拿不定主意。奶奶给了她一些意见,但似乎没有帮助,她仍旧不着边际地悉心挑选着,偶尔托着这只,偶尔拉出那只。奶奶无奈地与店家相视一笑,开始拉家常。

任由她挑选去吧,她总会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并在农历八月十五的皎月下,点上烛光,跟随着小伙伴,在月色相拥的街道上,摇曳出萤黄的光晕。

一整个中秋,她都会为自己的选择而感到自豪。

小榄镇永宁、新市社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