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韵古意与建筑意境的分析介绍

古韵古意与建筑意境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园林之妙,亦在苍古,几乎可以说无古意则无好园林。所以,建筑的空间环境性与意境的“境”的空间特性具有先天的契合性。建筑在意境创造上具有氛围表现的契合性。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为建筑意境的创造提供了优越条件。在这种充满建筑意境的景中,创造电影意境岂不如信手拈来一般!

古韵古意与建筑意境的分析介绍

四、古韵古意与建筑意境

这些古城古镇古村落之所以能够得到青睐,还在于它们能够触动我们的尚古情怀。

中国人的尚古情怀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常常以古雅、古润、古朴、古拙、苍古、荒古、醇古、浑古来评价艺术品的韵味。在中国画中,一枝一叶含古意成了画家们的普遍兴趣。林木必求其苍古,山石必求其古拙,山体必求其古润。园林之妙,亦在苍古,几乎可以说无古意则无好园林。明顾大典说他的谐趣园“无伟丽之观、雕彩之饰、珍奇之玩,而惟木石为最古”(24)。他得意的就是这个古意。沈周对此也体验颇深,他有一首题画诗道:“碧障遥隐现,白云自吞吐。空山不逢人,心静自太古。”(25)赵子昂自题竹画云:“怪石太古色,丛篁苍玉枝。相看两不厌,自有岁寒期。”(26)

朱良志先生说:“中国艺术中的这种尚古趣味在世界艺术史上是罕见的,它源于一种深沉的文化沉思。立足于当下的艺术创作,却将一个遥远的对象作为自己期望达到的目标。在此刻的把玩中,却将心意遥致于莽莽苍古,就是要在现今和莽远之间形成回味无穷的回旋。”(27)古人所谓“抗心乎千秋之间,高蹈于八荒之表”,说的就是此意。

古韵、古意对于绘画、园林如此,那么对于建筑呢?也许,我们可以从古人的凭吊、怀古诗中得到一点启示。让我们从唐诗宋词里拈出几例,看看一个“古”字曾经使多少墨客骚人渭然长叹、涕泪滂沱。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巾。

(《蜀相》)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绝句》)

苏东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赤壁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www.xing528.com)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何以至此?

梁思成林徽因1932年在他俩合著的《平郊建筑杂录》里对这种凭吊、怀古情怀做了建筑学家的描述:

北平四郊二三百年间建筑遗物极多,偶尔郊游,触目都是绕有趣味的古建。其中辽金元古物虽然也有,但大部分还是明清的遗构。有的是煊赫的‘名胜’,有的是消沉的‘痕迹’,有的按期受成群的世界游历团的赞扬,有的只偶尔受诗人的凭吊,或画家的欣赏。

这些美的存在,在建筑审美者的眼里,都能引起特异的感觉,在‘诗意’和‘画意’之外,还使他感到一种‘建筑意’的愉快……顽石会不会点头,我们不敢有所争辩,那问题怕要牵涉到物理学家,但经过大匠之手艺、年代之磋磨,有一些石头的确会蕴含生气的。天然的材料经人的聪明建造,再受时间的洗礼,成美术历史之和,使它不能不引起鉴赏者一种特殊的性灵的融合、神志的感触……

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于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由温雅的儿女佳话,到流血成渠的杀戮。它们所给的‘意’的确是‘诗’与‘画’的,但是,建筑师还要郑重声明,那里面还有超出‘诗’、‘画’以外的‘意’的存在。(28)

梁思成和林徽因把这种诗与画以外的“意”叫做“建筑意”,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建筑意境。打动那些唐宋诗人墨客的就是这种建筑意境。正是这种建筑意境激起了那些诗人墨客凭吊与兴衰的感慨,引发了他们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在古迹、古人与当下、今人之间架起了心灵沟通的桥梁

对于建筑为什么能够产生意境原因,侯幼彬先生说:“建筑和诗不同,在意境的创造上,建筑有它不利的方面。建筑要满足复杂的实用功能,要适应一整套技术法则,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建筑意境的创造不得不受到功能、技术、经济的严格制约。但,建筑也有创造意境的一系列有利因素。”(29)

侯幼彬先生认为这些因素至少有四点:

第一,建筑自身是一种环境空间,就是一种实在的“境”,而意境恰好是一种“境界”。所以,建筑的空间环境性与意境的“境”的空间特性具有先天的契合性。

第二,建筑艺术是表现性的艺术,它的艺术表现主要呈现为一定的气氛、情调、韵味。而意境所追求的恰好就是言外的、象外的气氛、情调和韵味。建筑在意境创造上具有氛围表现的契合性。

第三,建筑与自然山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建筑组群内部或庭院空间中,常常引进自然景色,外部则还常常融化在大自然的山泉丘壑之间,成为特定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为建筑意境的创造提供了优越条件。

第四,建筑又是石头、砖瓦、木料构筑的史书,一些历史建筑,经历长久岁月的洗礼,常常形成历史故事、人文轶事的积淀,蕴涵着丰富的纪念性、情感性的内涵。身临其境,触景生情,很容易生发历史的、人生的感悟,为建筑意境的创造提供了充实的人文内涵。

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些古代的诗人墨客会因为看到那些城墙关隘、那些楼台亭阁而涕泪滂沱、感慨万端了。由此,我们也就不难发现为什么那么多电影要跑到古城、古镇、古村落去拍摄。的确,只要处于这样的景中,你就会感到一种弥漫其中的历史沧桑感与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化韵味,你甚至会感到宛如处身于一种“可居”、“可游”的水墨画里。这景已经为意境创造提供了整体的视觉氛围。也正因此,我们就不难解释观众为什么会从《芙蓉镇》里的“扫街”中品味出那么多的人生、社会和文化意味。实在是这景的妙用!在这种充满建筑意境的景中,创造电影意境岂不如信手拈来一般!图3-5是我们从电影《小城之春》、《大红灯笼高高挂》和《变脸》中选取的三幅画面,不需多言我们就能理解这三种建筑对于营造这三部电影的意境起了何等重要的作用。

img85

图3-5A 《小城之春》中戴礼言家的院子

img86

图3-5B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颂莲初进陈家大院所面对的高楼深墙

img87

图3-5C 《变脸》中变脸王生活的古镇

所以,我们说景是创造电影意境的母体。没有这“景”,“事”就会失去其意义的依托,就会变味。在景与事的组合中,景是起决定性意义的要素;事,只有在景的基础上与景形成互动关系,才具有作为电影意境要素的资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