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越国与中原关系发展进步

南越国与中原关系发展进步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嚣、赵佗平定岭南时所率军队人数众多,赵佗上书秦始皇,“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秦皇帝可其万五千人”。秦末,赵佗建立“南越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开发岭南。[2]汉末三国时期的太守士燮治理交州四十年,颇有建树。唐朝时期,安南的一些优秀人才经遴选进入中央政府任职,如姜公辅、姜公复两兄弟和廖有方等。整个郡县时期,随着中原与安南地区交流的不断深入,交趾地区各个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

南越国与中原关系发展进步

中国和越南山水相连,民族相融,自古以来就有很密切的交往。在远古时期,中国东南部百越的一支——雒越,他们在红河中下游一带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历经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公约前214年,秦始皇攻取岭南,将今越南北部地区纳入中国版图,中原与当地的交流从此拉开序幕。

任嚣、赵佗平定岭南时所率军队人数众多,赵佗上书秦始皇,“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秦皇帝可其万五千人”。秦经略岭南,迁徙平民开发其地,发配罪人到岭南戍边。这样,大量官吏、军队、平民、犯人进入岭南,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

秦朝时有交趾人李翁仲在秦始皇军中任职。据越南史书记载:“时我交趾慈廉人李翁仲,身长二丈三尺,少时往乡邑供力役,为长官所笞,遂入仕秦,至司隶校尉。始皇得天下,使将兵守临洮,声振匈奴,及老归田里卒。”[1]可见,秦在交趾地区设置象郡时,已有人北上在朝做官了。

秦末,赵佗建立“南越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开发岭南。他重视传播中原汉文化,使用汉字;“和揖百越”,鼓励汉越通婚,融合越地社会,增进民族和睦;推广中原农业技术,发展生产。赵佗为岭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路博德攻取南越,在今越南北中部地区设置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中国封建王朝直接派遣官吏管理其地,其中著名的有交趾太守锡光和九真太守任延。二人积极传播汉文化,向人们传授先进的铁犁、牛耕和种植技术。在他们的治理下,今越南北中部地区社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对此史书评价:“岭南华风,始于二守焉。”[2]汉末三国时期的太守士燮治理交州四十年,颇有建树。他治民有方,礼贤下士,爱民教民,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传播儒学,深受越人爱戴,被尊为“士王”和“南交学祖”。

汉末,中原大乱,中原人士“往避难者数以百”,其中有著名学者刘熙、程东、薛综、许靖、刘慈、刘巴、牟博等,他们和士燮一道大开文教,传播汉字和汉文化,诗书教化交州子弟,以儒家思想淳化当地风俗,促进了汉文化的传播和交州的发展。

刘熙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他在交州招收学生数百人,薛综、程秉、许慈等著名儒士都曾师从刘熙。牟博(牟子),东汉苍梧人,奉母流寓交趾,成为当地最早传播佛教的人物之一,其著作《牟子理惑论》是一部重要佛教典籍。名医董奉曾到交趾,把已经“病死三日”的士燮救活。史书记载:“燮尝病死,已三日,仙人董奉以一丸药与服,以水含之,捧其头摇之,食顷,即开目动手,颜色渐复,半日能起坐,四日复能语,遂复常。”[3](www.xing528.com)

李进是东汉高兴郡(今广东化州)人,灵帝中平年间任交趾刺史,向朝廷奏请交趾刺史部应依中州规例贡士,交趾部的茂才应与中州茂才一样授官给禄。朝廷从其请,从此交趾人才得与中州同选。李进此举不但对交趾士人的进取有鼓励促进作用,对岭南的文化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其后阮琴(也称作李琴)仕至司隶校尉,张重官至金城太守。

679年,唐朝在交趾设安南都护府,对其地进行有效管理,中原与安南的交往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唐朝派往安南的官吏文化素质较高,热心倡导文教,如都护高骈喜欢与儒士交游,任内写下不少诗文;另一位都护马“用儒术教其俗,政事嘉美”[4]。王勃的父亲王福畤被贬为交趾令,在任内“大开文教,士民德之”,为儒学广泛传播作出贡献。王福峙去世后,当地人民特立“王夫子祠”,以表怀念。

在官吏们大兴文教的同时,唐朝许多文人墨客也曾来到安南,对汉语汉字及汉文化在当地的传播做出了贡献,如著名诗人杜审言、沈佺期、刘禹锡等都曾寓居安南,留下不少吟诵安南的诗篇,如杜审言的《旅寓安南》、沈佺期的《初达州》等。

中原文人墨客南下的同时,安南不少文人如无碍上人、奉定法师、惟鉴法师等北上进入中原,与内地文人切磋诗艺,《全唐诗》中收录有中原诗人与安南诗人相互唱和的诗篇,如张籍的《山中赠日南僧》、杨巨源的《供奉定法师归安南》、贾岛的《送安南惟鉴法师》等。

唐朝时期,安南的一些优秀人才经遴选进入中央政府任职,如姜公辅、姜公复两兄弟和廖有方等。其中姜公辅于唐德宗时在朝为官,他不但精通儒典,有经论之才,而且睿智有谋,忠贞鲠直,曾官至谏议大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全唐文》收录他的《白云照春海赋》、《对直言极谏策》一赋一诗,这两篇文章在越南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前者被为“安南千古文宗”,后者是迄今所见越南人撰写的最早的政论文

整个郡县时期,随着中原与安南地区交流的不断深入,交趾地区各个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农业方面,铁农具和耕牛得到应用,改变以前“刀耕火种”和“火耕水耨”的耕作方法,产量大幅提高。畜牧业渔业、制陶业、纺织业、造船业等取得长足进步。史书记载“扬州租绸以钱,岭南以米,安南以丝”[5],可见当时安南丝的质量已经非常高,成为唐朝重要的税收之一。安南织工用芭蕉的丝织成葛,称蕉葛。九真织工用细嫩的簟竹浸泡后织成布,称竹疏布,都很有名。中越之间的交通运输条件得到改善,交趾地区处于中国与东南亚、南亚、欧洲诸国海上贸易的交通枢纽,商人云集,海外贸易繁荣,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