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汉政权南越国的形成与发展

西汉政权南越国的形成与发展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南越后陆贾向南越王宣扬西汉“国威”,使赵佗既仰慕又畏惧,遂欣然接受刘邦给予的“南越王”封号,从此“称臣奉汉约”。其国内行郡县制,据考证,西汉之“南越国”内至少有南海、桂林、苍梧、交趾、九真、日南六郡。赵佗的“称帝”和“称臣”由于地处遥远的南部边陲,汉初的南越国同西汉政权间的关系,也不像中原各诸侯国那样简单。开始,西汉君臣对南越国抱有戒备心理。乃是西汉政权下以少数民族为主要成分的藩国。

西汉政权南越国的形成与发展

南越国的出现 岭南地区,在秦统一后就成为秦王朝领土版图的一部分,秦王朝在这里设置了桂林、南海和象郡。

在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以后,岭南地区关山阻隔,与中央断绝往来。秦王朝委派的南海尉任嚣“病且死”,见秦朝将亡,就把属下的真定(河北正定)人、南海令赵佗任命为南海尉。任嚣死后,赵佗“诛秦所置吏”,以自己亲信代替,并断绝通往中原之道,聚兵自守。当秦灭亡的消息传来之后,赵佗便于高帝三年(前204年)自立为南越武王。[119]此后,在中原王朝南边,就出现了一个“南越国”。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无暇顾及南越。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刘邦特派“名有口辩”的陆贾出使南越。至南越后陆贾向南越王宣扬西汉“国威”,使赵佗既仰慕又畏惧,遂欣然接受刘邦给予的“南越王”封号,从此“称臣奉汉约”。成为西汉王朝下的一个属国。

南越虽地处南端,为越族聚居地区,但其国内制度,与西汉王朝属下之其他诸侯国基本一致。其国内行郡县制,据考证,西汉之“南越国”内至少有南海、桂林、苍梧、交趾、九真、日南六郡。官制也与其他诸侯国相仿。从考古资料可知,南越国使用的货币及通行的度量衡制,都是与中原一致的。[120]可见,此时南越乃是西汉统一的封建王朝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赵佗的“称帝”和“称臣”由于地处遥远的南部边陲,汉初的南越国同西汉政权间的关系,也不像中原各诸侯国那样简单。在几十年中,南越王赵佗经历了“称帝”和“称臣”的变化,反映了南越国同汉王朝复杂的关系。(www.xing528.com)

开始,西汉君臣对南越国抱有戒备心理。高后四年(前184年)夏五月,朝廷上有的官员提请禁止中原铁器及雌性马、牛、羊运往南越国。被吕后批准实行,引起赵佗的不满,他猜想:吕后这一决定必是听信距南越最近之长沙王之谗言。就派人向朝廷请求“市易如故”,希望撤销禁令。不料,吕后不但不准,反而将南越国派来之使也扣押起来,接着,赵佗又风闻留在中原之宗族已被诛尽,在真定之祖先坟墓也被掘烧。一气之下,决心拒汉而称帝,高后五年(前183年)春,赵佗自尊为南越武帝,并派兵北攻长沙国,破边邑数县而去。

赵佗称“帝”后,吕后也曾派兵前往镇压,因为中原派去之士卒不服南方水土,且多被瘴疫所染,致使汉军一年多也不能抵五岭。到吕后死时,只得收兵罢战。

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即位后,对“四夷”“喻盛德”(《史记·南越列传》),采取安抚政策。先将赵佗在真定之祖坟“置守邑,岁时奉祀”,对其留在中原之亲属均“尊官厚赐宠之”(同上)。又派陆贾持诏书出使南越,令赵佗去帝号,继续对汉称臣。赵佗本不愿与汉王朝对抗,自称帝后“夙兴夜寐,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钟鼓之音者,以不得事汉也”。归汉之心迫切。一经陆贾面喻,立即同意去帝号“顿首谢,愿奉明诏,长为藩臣”。并声明“老夫死骨不腐,改号不敢为帝矣”(《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从此,又恢复其臣属地位。

总观汉初南越国的历史,可以看出:它同汉中央政权的关系,既与匈奴不同,也与其他诸侯国有异。乃是西汉政权下以少数民族为主要成分的藩国。这种藩属关系,在汉代中央政权尚不够有力之时,能维持一方的稳定局面,对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有一定积极作用。是西汉政权对边疆少数民族统治的一种较好的形式。不过,随着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这种具有较大的独立性的藩属国,就要被加强皇权的历史趋势所扫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