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游牧文化的起源与匈奴崛起在中国边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游牧文化的起源与匈奴崛起在中国边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认为,考察中国北方游牧文化的起源应当突破长城内外的视野,应将视野扩大到横跨欧亚大陆的欧亚草原带。大量墓葬的发掘证实了这一文化的存在。所以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文化应该是在受到斯基泰文化东传影响上兴起的。斯基泰文化的西来,或许可以说明蒙古高原上成熟的游牧文化很可能有一个外部起源。

游牧文化的起源与匈奴崛起在中国边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这一部分讲述中国北方游牧文化的起源和匈奴的兴起问题。笔者认为,考察中国北方游牧文化的起源应当突破长城内外的视野,应将视野扩大到横跨欧亚大陆的欧亚草原带。欧亚草原上最早的游牧文化,大概于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300年形成于黑海北岸的斯基泰人群中。大量墓葬的发掘证实了这一文化的存在。这些墓葬乌兹别克语称为“库尔干”,新疆称之为乌孙墓,实际上是同一种文化。墓中出土了大量受到希腊文化影响的金器、漆器。这就是斯基泰文化,这些墓主人高鼻深目,是印欧语人群。在这一时期,蒙古高原以西的欧亚草原为斯基泰文化所覆盖。

斯基泰这个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斯基泰指的是黑海北部。广义的斯基泰,一直到了阿尔泰山、中国新疆等地,分布在东面直到阿尔泰山为止的欧亚草原整个中西部。它西部的希腊人称之为斯基泰,南部波斯人叫萨伽(saka),中国汉文材料称之为塞,实际为同一个名称在不同民族语言里面的翻译。

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文化不是原生性的,而是受到了斯基泰文化的影响。斯基泰文化的东传,远至蒙古高原南北大草原。证据十分丰富。如位于今蒙古国境内的匈奴王墓中的希腊艺术风格银盘(斯基泰文化受希腊文化影响较大)。南俄草原上的斯基泰金牌。这一类的斯基泰工艺品有三个特征。第一,它们的材质都是贵金属(银或金);第二,很小的空间布满密集的形象;第三,主题多为“斯基泰动物格斗母题”,凶兽与偶蹄类食草动物搏斗,尤其是格里芬(鸟嘴兽身凶兽)。(www.xing528.com)

内蒙古出土的四虎斗牛金牌,写实加扭曲的身躯挤满空间。蒙古国匈奴王大墓出土的文物鄂尔多斯青铜器,俄罗斯阿尔泰地区出土的文身,汉代丝绸(专为匈奴织造)上的格里芬,元代波斯风格织锦缎袍子上的形象,14世纪伊朗织锦缎上的格里芬等都表现出了斯基泰文化特征。

所以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文化应该是在受到斯基泰文化东传影响上兴起的。当然,匈奴文化接受的外来文化,并非全部来自西方,也有受到来自南方华夏民族的影响。斯基泰文化的西来,或许可以说明蒙古高原上成熟的游牧文化很可能有一个外部起源。匈奴是第一个汉地北方的从事发达的游牧经济的人群。胡服骑射在公元前4世纪末,比斯基泰晚400年,应该是受到斯基泰文化的影响。匈奴是在发达成熟的斯基泰游牧文化东传之后,迅速覆盖整个蒙古大草原的第一个游牧政治体。蒙古高原成熟的游牧文化开始兴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