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名家美育课:感受一只慈柔小鸡的鸡雏图

名家美育课:感受一只慈柔小鸡的鸡雏图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只毛茸茸的小鸡被放置在画面的中央,画面中除了题跋之外,未着一笔。八大山人《山水花鸟册》之一《鸡雏图》 上海博物馆 37.8cm×31.5cm“鸡谈虎亦谈”,由讽刺魏晋清谈谈起,谈超越知识的重要性。这显然造成了思想的荒漠化。最后一句话讲“归放南山头”,说他人生的生命旨归:我是一只小鸡,毛茸茸的小鸡,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很高的权势,也不会去斗争,只是这样从容地、自在地生活。这只雌柔的鸡,如旁侧小印所云,可得神仙也。

名家美育课:感受一只慈柔小鸡的鸡雏图

《鸡雏图》,八大山人《山水花鸟册》之一,纸本墨笔,纵37.8厘米,横31.5厘米,作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今藏于上海博物馆

一只毛茸茸的小鸡被放置在画面的中央,画面中除了题跋之外,未着一笔。笔法的精湛,造型能力的超迈,乃八大山人本色。没有凭依物,几乎失去了空间存在感,这其实出自八大山人的精心构思,就是要抽去现实存在特性。画家也没有赋予小鸡运动性,小鸡似立非立,驻足中央,一副混沌的眼神。

画上有题跋道:“鸡谈虎亦谈,德大乃食牛,芥羽唤僮仆,归放南山头。八大山人题。”并钤有“可得神仙”印。这幅画画的是他的人生哲学。

八大山人《山水花鸟册》之一《鸡雏图》 上海博物馆 37.8cm×31.5cm

“鸡谈虎亦谈”,由讽刺魏晋清谈谈起,谈超越知识的重要性。与西方思想不同,中国传统思想对知识有别样的看法,如董其昌所讲,“知之一字,众妙之门;知之一字,亦众祸之门”。在中国传统思想看来,“知识就是力量”,同时,“知识也是障碍”。人类创造了知识,创造了文明,建立了秩序,形成了很多习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中,就被掷入这知识构成的世界中,非常容易被塑造成适销对路的产品。所以,《老子》讲“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庄子》讲“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禅宗讲“不立文字”,都显示出对知识的警惕。人没有知识不能生活,但我们有时候也会发现,知识的寻取正好跟我们的生命依存成反比。求知,知识的累积,不是人生唯一的求取。

第二句话,“德大乃食牛”,德是能力的意思。“乃食牛”,一口可以吞下一头牛,这是禅宗的话。无数的政治权威道德权威、文化权威,为人提供标准,指定法式,支配人们的生命,要求人们遵循。“曾经圣人手,议论安敢到”——曾经圣人讲过的话,我怎么能够议论呢?只有世世代代守着。这显然造成了思想的荒漠化。禅宗有“诃佛骂祖”,它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对自己的崇拜对象进行戏弄的宗教派别。其实“诃佛骂祖”发挥的正是大乘佛教的核心思想,大乘佛教强调:佛告诉你,并没有佛!佛在你心里,不在外求,而自心的证验中,你自己就是佛。这是中国文明中极为重要的思想。作为禅宗中人的八大山人,深受此一思想影响。(www.xing528.com)

第三句话,“芥羽唤僮仆”,说的是古代斗鸡的习惯。《左传》中就有记载,斗鸡是当时重要的活动,斗鸡时,两只雄鸡对峙,鸡的尾巴上拴一个小袋子,袋子里放着芥粒,一抖动,芥的气味就传出来,刺激着鸡向前冲去。“芥羽唤僮仆”意思是:孩子们,我们看斗鸡去!这第三句话是讲斗争的,讲世事峥嵘、竞争人我的世界,一个熙熙而来、攘攘而去、为利益角逐的世界。八大山人说,他是“劣于斗者”,他是“在天津桥上,看弄猢狲”。

最后一句话讲“归放南山头”,说他人生的生命旨归:我是一只小鸡,毛茸茸的小鸡,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很高的权势,也不会去斗争,只是这样从容地、自在地生活。就像他画的一朵小花,自由自在地开放。

此画高扬一种“雌柔之境”:这不是一只耀武扬威的雄鸡,它解除了“芥羽而斗”的欲望,“归放南山头”,混沌地优游;它也不是一只能言善辩的鸡,那夸夸其谈的“清谈”究竟没有摆脱分别的见解;它也不是一只受人供养的鸡,为人掌中玩物。这只雌柔的鸡,如旁侧小印所云,可得神仙也。

这幅画,可以给《老子》一书做封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