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级轮滑教育第一课:原地踏步

初级轮滑教育第一课:原地踏步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附:原地踏步的教学法1.双脚平行站立——学生穿好轮滑鞋,穿戴好护具,坐在小椅子上,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由教师双手拉起学生的双手,双脚顶住学生的双脚,保证轮子不发生滚动,辅助学生实现站立;站立后要求学生双腿微屈,上身稍前倾,保持重心在双脚足弓位置,两臂自然放松下垂,放在双膝之上,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腿稍抬起,放下;然后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腿稍抬起,放下……

初级轮滑教育第一课:原地踏步

【教学说明】

第一课:第一进阶必修。

两课时:第一课时45分钟(教学),第二课时45分钟(强化)。

【教学目标】

1.穿上轮滑鞋后,站立并保持平衡。

2.正确学习原地踏步的方法和节奏。

3.掌握正确的摔倒方法和爬起顺序。

【教学重点】

1.平行(双脚呈||形平行)站立和喇叭口(双脚呈∨形)站立。

2.左右脚交替原地踏步。

3.正确摔倒与爬起。

【教学难点】

1.蹲身屈膝,降低重心,保持平衡。

2.重心移动,分别右脚,保持平衡。

3.摔倒方法,爬起顺序,保持平衡。

【注意事项】

1.“原地踏步”是学习轮滑的第一课,教授“原地踏步”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穿上轮滑鞋后,通过会滚动的轮子感受重心移动并捕捉到重心。

2.练习“原地踏步”主要是让学生体会穿着轮滑鞋单脚支撑身体的动作,让学生通过控制会滚动的轮子实现身体的平衡,学会左右脚互换来支撑身体并保持平衡。

3.在练习“原地踏步”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因为失去身体平衡而摔倒,因此,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摔倒姿势和爬起顺序非常重要。

【教学意义】

1.强化平衡能力。平衡能力,并非仅指是否能够稳稳地走路,还包括很多我们平时不够了解和注意的内容。研究发现:平衡能力发育不良会导致儿童没有站相、身体倾斜、走路拖地、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眼睛不能盯住目标、没有耐心、表达力不强,甚至影响脑机能成熟发育,影响语言能力发展及逻辑能力发展等。学生通过轮滑练习,掌握“轮子上的平衡”能力,可进一步强化平衡能力,促进脑机能的继续发育。

2.从一岁开始学步到幼儿时期的不断走动,到三四岁时,孩子基本养成了“感受到身体姿势的各种变化,形成感官”的能力和“应对这些变化并学会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穿上轮滑鞋后,“会滚动的轮子”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感,学生要重新适应和感受新的身体姿势的变化,从而获得“应对这些新变化达到二次平衡”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教学,教师要能及时发现并判断学生“平衡能力”的水平,因材施教,个别辅导。

【益智新招】

1.通过“不倒翁”小游戏进行保持身体平衡的练习——无论是热身时还是穿上轮滑鞋时,教师都可以通过“不倒翁”小游戏帮助学生领会重心的变化和掌握新的平衡,具体方法是教师要求学生“双手平举+单脚站立”或“背手+单脚站立”(左右脚交替进行),看看学生能保持身体平衡多长时间,并配上顺口溜:“不倒翁,翁不倒,我是轮滑小宝宝;左歪歪,右歪歪,歪来歪去不发呆。”教师应该鼓励所有“不倒翁”积极练习。

2.通过“过台风”小游戏练习如何正确地摔倒和爬起——无论是热身时还是穿上轮滑鞋时,教师都可以通过“过台风”小游戏帮助学生掌握摔倒和爬起的要领,具体方法是,教师说“台风来了”,孩子们倒地趴下;教师说“台风走了”,孩子们正确爬起。其间,教师应该不时地提示要点。

【课外练习】

1.学生通过家长帮助,练习“原地踏步”。

2.学生向家长表演摔倒和爬起。

【家长留言】

附:原地踏步(编码:1101)的教学法

【教学方法】

1.双脚平行站立——学生穿好轮滑鞋,穿戴好护具,坐在小椅子上,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由教师双手拉起学生的双手,双脚顶住学生的双脚,保证轮子不发生滚动,辅助学生实现站立;站立后要求学生双腿微屈,上身稍前倾,保持重心在双脚足弓位置,两臂自然放松下垂,放在双膝之上,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腿稍抬起,放下;然后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腿稍抬起,放下……反复进行练习,逐渐加快速度。(www.xing528.com)

2.双脚呈喇叭口形站立——学生穿好轮滑鞋,穿戴好护具,坐在小椅子上,两脚张开呈喇叭口形,前脚掌相距约两个拳头的距离,脚后跟相距约一个拳头的距离,双脚基本与肩同宽,由教师双手拉起学生的双手,双脚顶住学生的双脚,保证轮子不发生滚动,辅助学生实现站立;站立后要求学生两腿张开,弯腰屈膝,双手于后背握拳拼靠在一起,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腿稍抬起,放下,然后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腿稍抬起,放下……反复进行练习,逐渐加快速度。

【教学过程】

一、热身(不穿轮滑鞋)

1.学生双脚平行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平举,听教师口令“蹲身、站立,蹲身、站立……”练习8组。

2.学生保持上述姿势,按“左脚支撑,右脚抬起”和“右脚支撑,左脚抬起”的口令,依次交替练习8组。

3.学生双脚呈喇叭口形站立,双脚与肩同宽,背双手,听教师口令“蹲身、站立,蹲身、站立……”练习8组。

4.学生保持上述姿势,按“左脚支撑,右脚抬起”和“右脚支撑,左脚抬起”的口令,依次交替练习8组。

5.教师示范“双膝跪地,双肘着地,头部抬起,五指张开,双掌趴地”和“右脚抬起与地面垂直,双手支撑右膝向上,左腿跟进辅助支撑,实现爬起站立”。

6.学生按教师示范模仿练习4组。

二、双脚平行站立

说明:学生可以同时听口令练习原地抬脚踏步,也可以逐个听口令练习。教师可要求偏胖的孩子多练习几组。教学过程如下:

1.教师发出口令:预备——立定

2.学生平行站立:双腿微屈,上身稍前倾,保持重心在双脚足弓位置,两臂自然放松下垂。

3.教师发出口令:左,右,左,右……立定。

4.学生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腿稍抬起,放下;然后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腿稍抬起,放下……反复进行练习,逐渐加快速度。

三、双脚呈喇叭口形站立

说明:学生可以同时听口令练习原地抬脚踏步,也可以逐个听口令练习。教师可要求偏胖的孩子多练习几组。教学过程如下:

1.教师发出口令:预备——立定。

2.学生呈喇叭口形站立:两脚张开,呈喇叭口形站立,前脚掌相距约两个拳头的距离,脚后跟相距约一个拳头的距离;弯腰屈膝,双手于后背握拳拼靠在一起。

3.教师发出口令:左,右,左,右……立定。

4.学生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腿稍抬起,放下;然后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腿稍抬起,放下……反复进行练习,逐渐加快速度。

四、摔倒与爬起

说明:学生按照上述两种站立方式做原地踏步练习的时候,会因为重心偏离、失去平衡而摔倒,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正确的摔倒方式和爬起顺序,教学过程如下:

1.要求学生双膝跪地,身体向左或向右倒地。

2.要求学生双手肘部同时着地,头部昂起。

3.要求学生双手掌五指张开扑地,完成摔倒动作。

4.要求学生双手掌支撑地面,双膝间隔一拳距离支撑地面。

5.要求学生右膝离地,右脚垂直于地面。

6.要求学生身体重心回到右脚,双手交叉支撑右膝。

7.要求学生右脚支撑起身,左脚同时辅助支撑,实现站立。

8.要求学生双脚保持平行站立姿势或呈喇叭口形站立姿势。

9.要求学生调整重心,恢复摔倒前姿势,完成爬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