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心未改,少年依旧:与李海鹰的音乐对话

初心未改,少年依旧:与李海鹰的音乐对话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如李海鹰对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高度关注是他吸收并运用民族音乐语言的前提,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除此之外,李海鹰在对待民族音乐的态度上,也能引发出一系列有关“如何做好民族音乐的传承”等理论问题的思考。

初心未改,少年依旧:与李海鹰的音乐对话

一位作曲家采用了何种音乐语言,通常也能反映出这位作曲家对该音乐语言所持的态度。正如李海鹰对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高度关注是他吸收并运用民族音乐语言的前提,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其作品中所体现的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相互融合的创作视角既推动了流行音乐的发展,也刷新了大多数人对民族音乐的审美,使民族音乐与时代审美对接。具体来看,一方面,他通过创作实践为流行音乐的风格表现、音乐语言等方面积累了可靠经验,为流行音乐创作者们提供了研究的范本,其创作中所体现的创新思维,为流行音乐未来的发展开启了新的思路。另一方面,基于对民族音乐的研究与运用,他打破了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的隔阂,弱化了民族音乐在当代艺术审美中的局限性,将那些由地域、文化、风俗、语言等方面产生的审美差异性,通过大众化的、普适化的、时代化的音乐形式将其带入一个全新的审美语境。在保留其差异性的同时,力图让它们在新的审美语境中被理解、被关注,最终蜕变为经过历史积淀之后留下来的传统中“最本质的东西”而世代延续。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方面,李海鹰或许想得更远,他曾说:“要说源头,还得算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我做的是音乐,是流行音乐,所以我要在浩瀚的传统文化中去寻找。从中我找到了自己的根,那就是我们无比深厚的传统文化。从中我进而吸收它最根本的东西,就是那些一脉相承的东西。”[1]李海鹰以他的方式汲取民族音乐素材,同时用更多样的形式表现我们的民族文化,使它具有普适的意义,就像柴可夫斯基斯美塔那瓦格纳那样以民族和时代的语言为基础,写出跨越文化、跨越地域、跨越时间的音乐来。

除此之外,李海鹰在对待民族音乐的态度上,也能引发出一系列有关“如何做好民族音乐的传承”等理论问题的思考。(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