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北秧歌:特征与表演形式

陕北秧歌:特征与表演形式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陕北秧歌的特征在陕北地区,灯节中表演的所有民间艺术形式泛称“闹秧歌”“闹社火”,并且秧歌活动中仍保持着诸多古老的习俗。根据当地习俗,在十五日灯节这天,秧歌队要“绕火塔”“转九曲”。在陕北秧歌表演中,领头人一般称作伞头,他一手持伞,一手持“虎撑”,这两种道具在当地都代表着吉祥。陕北秧歌中的双人对舞也就是“踢场子”,这里面,男角叫“挂鼓子”,而女角则叫“包头”。

陕北秧歌:特征与表演形式

(一)陕北秧歌的特征

在陕北地区,灯节中表演的所有民间艺术形式泛称“闹秧歌”“闹社火”,并且秧歌活动中仍保持着诸多古老的习俗。在陕北的绥德米脂吴堡等地,每年春节各村都会组织秧歌队演出,在演出前会先到庙里拜神敬献歌舞,之后在村内挨家挨户到各家表演,俗称“排门子”,借此来表示送上最真挚的新年祝福,这便是古代时祭社活动的一种延续形式。

根据当地习俗,在十五日灯节这天,秧歌队要“绕火塔”“转九曲”。“转九曲”已在“灯阵”一节中讲述。关于“绕火塔”,在当地也称之为“火塔塔”。它是先用大石和砖堆起通风的座基,之后上面用大块煤炭搭垒成塔形,煤炭之间留空隙,之后填入柴火便于燃点。当地煤炭的质量很好,同时有柴木可以助燃,因此,在当晚点焰之后,所有的火焰照红了整个夜空,秧歌队同时绕着塔高歌欢乐起舞,很是好看。这种风俗大概是前述古代“祀太乙”“积薪而燃”,来求用火消灾驱邪的遗风。在清代县志中我们可以看到也有关于此风俗的记载,《绥德县志》(光绪三十一年刻本)上说:“并以煤块积垒如塔,至夜,然(燃)之,光明如昼。”;《米脂县志》中称:“铺户聚石炭垒作幢塔状(俗名‘火塔塔’),朗如白昼。”由此可见,此风俗历史悠久。我们一行人在绥德采风学习时,就有幸看到秧歌队“排门子”,群众搭垒“火塔塔”和“绕火塔”的活动,至今难忘。

在陕北秧歌表演中,领头人一般称作伞头,他一手持伞,一手持“虎撑”,这两种道具在当地都代表着吉祥。伞,也就是庇护众生,风调雨顺;虎撑,是和“药王”孙思邈有关。在传说中,孙思邈曾为老虎治病,他用一铁圈撑开老虎的嘴,以此便于观察和治疗治愈,这铁圈便被称作“虎撑”。后来,虎撑逐渐演化为在各乡治病的民间医生手中发出声响的“串铃”,是当时民医的一种标志。而它在伞头的手中,便是象征着消灾除病,又是可以指挥秧歌队表演以及变化队形图案的响器之一。

一般来说,伞头也就是秧歌队中的领者,他必须能歌善唱,通晓古秧歌唱段,即兴编唱新词,适宜根据场地气氛出口成章。在演唱时,他领唱,后面的队员重复他最后一句,形式虽然简朴。

但是非常热闹,而且他的词句生动,易懂,观众无不满心欢喜。陕北秧歌中的双人对舞也就是“踢场子”,这里面,男角叫“挂鼓子”,而女角则叫“包头”。在过去无论男女角均由男子扮演,“挂鼓子”的动作要求朴拙,但具有武术的爆发力;“包头”的动作具有农村妇女的特点,它较为质朴,活泼有趣。其表演虽有一定的套路,但带有即兴创造的成分,充满陕北广大农村人民生活的情趣,而一些技艺精湛的演员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例如名艺人李增恒曾经扮演的“包头”形象俊俏,表演洒脱、灵巧,“溜溜旦”便是人们给他起的艺名,当地还流传有“三天不吃饭,要看溜溜旦”的说法。

(二)陕北秧歌的动作技巧

1.手臂的动作

(1)单摆臂

单摆臂:面对1点,左(或右)手叉腰位,右(或左)山膀位准备。动作时右(或左)手向下摆至胸前甩小臂,再由下向右摆至山膀位甩小臂,腰随之扭动。

(2)双摆臂

双摆臂:面对1点,双手体前下垂准备。动作时双手由下向左侧摆至右按山膀位向上甩小臂,左右交替进行,腰随之扭动。

(3)上摆臂

上摆臂:面对1点,左按山膀位准备。动作时左手由下向左摆至山膀位向上甩上臂,右手由下向上摆至头上方甩小臂,两手交替进行,腰随之扭动。

(4)单翻手

单翻手:面对1点,左(或右)手叉腰位,右(或左)山膀位准备。动作时稍扣右(或左)腰,右手内手腕带动手臂由右向下至胸前再向下至右山膀位推出,绕“一”形翻动,腰随之扭动。(www.xing528.com)

(5)双翻手

双翻手:面对1点,双手体前下垂准备。动作时双手内手腕带动手臂由下向左划弧线至肩高再向下至右肩高推手腕左右交替进行,绕成一个“一”形,腰随之扭动。

2.基本舞步

(1)十字

小八字步准备。动作第一步,左脚向右前方2点迈步脚跟先落地,重心移至左脚;第二步,右脚绕过左脚向正前方1点迈步,脚跟先落地,重心移至右脚;第三步,左脚向左侧7点横迈步,脚掌先落地,身体斜向左前方8点,倾向右,重心移至左脚;第四步,右脚向后5点撤一步,全脚掌落地,重心移至右脚。双手可做双摆臂动作或加以变化。

(2)平扭步

正步准备。动作时左(或右)脚稍抬小腿然后脚跟用力向前迈步,左右脚交替平走直线。双手可做双摆臂动作。

(3)退步

秧歌退步,亦叫三步一停。

正步准备。动作时,左脚(或右)起向前平扭三步,第四步后退一步,重心移至后脚。双手可做双摆臂动作或单摆臂。

(4)跳步

正步准备。做法基本同后踢跳步,但脚要推地而起,在空中有腾跃感,同时上摆臂。此步也可与平扭步结合起来做。

(5)回望跳

正步准备。动作时,左(或右)脚向前平扭三步,第四步右(或左)脚向前左(右)脚后抬斜探海跳起。双手可做双摆臂动作,第四下双手向上甩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