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荀子:中国历史最重视教师的思想家

荀子:中国历史最重视教师的思想家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职业道德就是反映教师职业特点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荀子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视教师的。严格挑选教师,既要求教师有广博的文才,精湛的学业,更要求教师有高尚的德行,正所谓“经师易致,人师难遇”。而这正是任何时代和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具普遍意义的根本要求。

荀子:中国历史最重视教师的思想家

1.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中国传统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顾名思义,就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道德。也就是教师这个行业的人在从事教师的职业活动时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既要体现社会、时代的道德准则,又要根据各行各业自己的特点,并且具有在较长期社会实践中自然形成的特点。教师职业道德就是反映教师职业特点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

古今中外,凡属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都认为,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同教育事业的好坏息息相关。而教育事业的状况又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状况。所以,他们对教师的地位和作用都深有所悟,发表过不少精湛的言论。我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就说过:“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9]他还把师与天、地、君、亲并列起来,给予同样崇高尊贵的地位。荀子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视教师的。先秦尊师重道或师道尊严的思想代表者正是荀子。但尊师并不以荀子为限,而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优良传统之一。中国自古就有“务学不如务求师”之说。但正因为重视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历来对教师的条件和素质要求都是极为严格的。“古者天子诸侯,自国至于乡党皆有学,博置教导之官而严其选”[10]。这种“严其选”,在古代中国,“即‘闾里’之塾为之师者亦必七十致仕之大夫,而佐之以庶老,其非仕焉而已者,皆不能任教事也”[11]。“以齿兼尊者为教师”[12]。《学记》中也指出:“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即使是“乡学”,也要“选其耆老有高德者”[13]。这就表明,选择的教师都坚持道德标准第一,要求德高望重者为师。

儒家最重人类精神道德的建设道德教育最重人格感化,以身作则,以为个人人格高尚,能尽一己之性,别人就会受到感化而臻完善。

概括起来讲,我国自古以来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人师”重于“经师”,把对教师的道德要求放在首要地位;其次,要求“教者必以正”,即要求教师在道德上符合标准,要正人先正己,要成为一个严肃、端庄、正直的人。中国传统道德中的“正”是一个根本性的思想道德和行为的规范,是对人立身行事的最根本的要求,也是为师的根本条件所在。严格挑选教师,既要求教师有广博的文才,精湛的学业,更要求教师有高尚的德行,正所谓“经师易致,人师难遇”。

荀子认为教师必须具备有尊严、耆艾、诵说、知微四个基本条件才配做人师。他说:“得良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之道也。”教育家朱熹也说:“学校必选有道德之人,使为学官。”对于德育教师,“德”的要求就更严,如朱熹所说:“国子先生,必求天下贤士真可为人师者,就其中又择其尤贤者,如胡翼之之徒,使专教导规矩之事。”[14]这种“严其选”的择师方法,可说是“教者必以正”的前提。

孟子说:“教者必以正。”这可以说是中国儒家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孔子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又说:“子帅以正,孰敢不正?”[15]我们现在来审视古人的这种思想观点,不仅应说有其可取之处,而且必须肯定,它依然是完全正确的。在今天,倡导教者必须“修德”、“正己”,“正人”先“正己”仍然极为重要。

2.教师的职业道德内容

(1)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点和根本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点是其自觉性,即教师所表现出的自觉自为的道德精神。而教师职业道德的中心问题或根本要求即在于教师的敬业精神。这是因为,纵观古今中外教师生命的全过程,可以用“自立立人,自达达人,自强强人”这12个字来概括。这就是说,任何教师客观上都要走这条共同的为师之道。但作为教师的每一个人,从思想到行为,其为师之道有自为与自在的根本区别。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表现,都要求教师从自在的状态转化到自觉自为的状态,以便自觉地自立、自达、自强,从而更有效地立人、达人、强人,即为国家、社会培养人才。

可以这样说,真正自觉自为的道德精神,不仅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的起点,并且是成为一名成熟的优秀教师的根本条件。在这里,自觉自为的道德精神最为可贵。梁启超非常注重“教育家之自觉”,强调教师应对国家、社会尽道义责任,说教师应“抱有一种热忱,皆视教育为应尽之义务”。“盖凡为教育家者,必终身以教育为职志,教育之外,无论何事均非所计;又须头脑明净,识见卓越,然后能负此责任”。(www.xing528.com)

应当说,梁启超对教师职业特点和教师职业道德根本要求的见解是很深刻的。而以上所说的特点和要求归根结底是由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导、主动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教师在教育活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主动地位,要求教师在职业活动和职业道德修养中必须具有主动、自觉的态度和精神,而这种态度和精神也就是敬业、乐业精神。“敬”在这里是和“怠”相对而言的。荀子说:“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16]教师工作是平凡而艰苦的,却又绝对不能“怠慢”和“怠忽”。相反,却要求人们乐此不疲,始终不渝,具有一种孜孜不倦的执著精神。所以,敬业也就是乐业,亦即乐此不疲的执著精神。而这正是任何时代和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具普遍意义的根本要求。因此,我们对于教师职业道德也可以做这样的理解:它是一种以敬业精神为基础或基本要求的教师道德行为规范。

(2)教师职业道德包含的其他方面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这里所说的其他方面,包括政治上的,道德上的,对己、对学生、对同事等诸方面的一些行为规范。

政治上要求教师要讲政治,懂政治,具有政治眼光。不问政治,远离政治,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表现,是幼稚甚至愚昧无知的表现。这是一个自觉自为的教师必须引以为戒的。

讲政治就不能不表现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而这些首先要求教师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坚持真理,不为邪说所惑,做一个具有清醒的政治头脑的教育工作者。

道德上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人格。每个自觉自为的教师应努力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把高尚人格作为目标来追求。高尚人格的主要内涵是正直无私,讲正气。在这里,讲正气具有根本的意义,不讲正气,就谈不上正直的品格,也达不到无私的境界。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自己要讲学习,讲修养,勤奋学习,钻研业务。这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前提条件。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做到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教书育人,循循善诱。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动、主导地位,并不表示教师有特殊的社会地位,教师和学生的社会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动、主导地位,只意味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为学生更多地服务,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而没有任何在肉体上、精神上损害学生的特权。体罚,对教师来说,并非理所当然,而是侵犯人权的非法非道德行为。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对其他共事者抱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态度。领导要尊重、信任和依靠教师,教师也要服从领导;同事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配合,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一个教师,从他从事这个神圣事业的第一天起,便和学生、家长及社会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联系双方的纽带,是相互间的信任、尊重和爱护。这个纽带的牢靠程度,决定着学校中合格人才的培养效率,也反映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水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促使教师走向成熟、完善的条件。道德的实践性要求教师能切实履行这种有益于教师走向完善、成熟,成为自觉、自为教师的行为规范。而要切实做到这些,不流于徒托空言,关键仍在教师本身的自觉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