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走马塘:水利布局合理且功能健全

宁波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走马塘:水利布局合理且功能健全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走马塘水利足经过深思熟练、周密谋划的,它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品位较高。走马塘之水引自奉化江四大支流之一的东江。走马塘处在上流,东江洪水,域内渍涝,经走马塘过境后向东北流直通奉化江,排泄使捷。南宋建都临安,走马塘陈氏在京为官者多,与京城联络的水上交通是必要的。走马塘乃江南水乡小村,但该村的始祖们在构筑村宅、规划水利设施时的周密和施工实践中的精心,在今人看来也是难能可贵的,它给人们以思考和启迪。

宁波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走马塘:水利布局合理且功能健全

走马塘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它始于北宋,盛于南宋,后经历代开拓繁衍逐渐发展成令人瞩目的历史文化名村。走马塘虽为鄞奉平原上一个小村,但它不仅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且在水系组合、水利布置格局上也值得今人研究考评。走马塘水利足经过深思熟练、周密谋划的,它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品位较高。

走马塘是百户小村,但它四周河道环绕,并由邵家漕、东邻漕、后王漕、蟹肚脐等漕浜引水入村,村中又散布着大小形式各异的十几个小水塘。这些河流、漕浜、小水塘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利网络,具备了十分丰富的内在功能。

引水

一个城市、村镇形成发展,环境、水源是首要考虑的,俗称“风水”。“风水”的好坏关系到村镇的繁荣共废。走马塘之水引自奉化江四大支流之一的东江。东江旧称鄞奉江。走马塘依傍东江,经刘家港(今有刘家碶,即庆丰硬节制),将东江之水引入村西的走马塘河(地方上称君子河),又经北东南及各条漕浜将水源引入村庄腹地,供给居民取水、洗涤、灌溉、消防等用水之需。东江虽为咸潮河流,但有奉化江四条支流丰富的经流量,所以旧时咸汐到不了此地。而东江上游有116平方公里集雨面积,有清澈充裕之水源,可供沿江村镇用水之需。走马塘的先祖们就将东江之水直接引入村庄,这就有了丰富的供水源。

荷花池之一

蓄容

引水有源固然是一大优势,但每当旱时水乏流断就难以为继。始祖们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在解决引水问题后,又考虑蓄储的条件,以备早时之需。为此,在村庄内设置了七八条漕浜和十几个水塘。泗浜既可引水,又可蓄水,将水引入村庄脉络各居民点。同时,河泄又可通舟楫,更加丰富了居民的生活内涵。水塘也称池塘,是平原的蓄水库。山区称山塘,是通过筑填拦蓄水源的设施。平原则利用低洼之地挖土为池。走马塘一个小小的村庄,有如此众多的漕浜、池塘,这不但方便了居民的用水,也有了水源的保证。

排泄

一个城镇村庄,有水可引、可蒂固然重要,但将余水、污水随时排泄也是件非解决不可的大大。能引能泄水就活了。走马塘四周有河,村西的走马塘河,是指今沈西至茅山北港这一段,它南通东江碶、北可通茑萝等碶,并流经茅山南、北港。走马城村北、村南之流与西塘河、东塘河、楝树港贯通,经张家碶,楝树碶等排入奉化江。事实上,旧时鄞南江河不分,均属咸潮下江田,任潮汐出入。走马塘处在上流,东江洪水,域内渍涝,经走马塘过境后向东北流直通奉化江,排泄使捷。(www.xing528.com)

君子河边的泉公祠入口

航运

水运是旧时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村西的走马塘河是航运主干河,河宽水深,设有航船坤头。此河通茅山港、大荻江、西塘河等,沟通鄞南、鄞东河网,去鄞东南各村镇及宁波城区极为方便。走马塘村北、村东、蟹肚脐酒等又可通农船、官船,特别是北河、东河一带,尽管目前淤塞严重,但在当时临河有深宅大院,私家船埠,缆船泊位,可见当时进出船只繁忙。南宋建都临安,走马塘陈氏在京为官者多,与京城联络的水上交通是必要的。时走马塘水上交通可西出东江,经宁波三江口,逆姚江而上再经浙东运河去临安,并经京杭大运河联络中原,极为方便。其后,随着大西坝、杨甲坝等的开通,经由鄞西河网直接沟通姚江、奉化江,更为方便。

防卫

走马塘四周环河,出入村庄只能从东升桥、紫来桥、泥河桥、团桥、后宅桥、树桥等与外部交往,这些桥梁除出入交通之需外,又利于村庄的自身防卫。古时城市的防卫一靠城墙,二靠护城河,护城河称池,所以通称城池。走马塘为平原一小屯,虽无城可防,但有池可御,作为村庄的扉障,对兵燹盗贼能逼之以一助。八条桥梁多为平板石桥,或将桥板启吊,或在桥头设防,这比一般敞开式平原村庄安全得多。

走马塘乃江南水乡小村,但该村的始祖们在构筑村宅、规划水利设施时的周密和施工实践中的精心,在今人看来也是难能可贵的,它给人们以思考和启迪。

(缪复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