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露芗:土木工程名师,宁波历史名镇名村走马塘的贡献

陈露芗:土木工程名师,宁波历史名镇名村走马塘的贡献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光绪三十一年,36岁的他才华横溢,获博士学位回国,毕生从事土木工程设计,风餐露宿,默默耕耘在大江南北的建设工地上。日久舟漏木朽,铁绳断,竹索腐事故不断。由此可见,陈露芗身在异国,心系故土,寄托着对灵桥命运的关切和对宁波民众利益的关心。1936年落成的灵桥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往往与名胜古迹产生矛盾,陈露芗总是想方设法,兼顾双方。蒋介石思念旧时的乡人陈露芗,写信给他赴重庆供职,想不到遭到拒绝。

陈露芗:土木工程名师,宁波历史名镇名村走马塘的贡献

走马塘古村入口,过紫来桥往西百米,有一排五间朝南向原的楼房,俗称老流房。楼房东首为一私家花园,紧倚花园的是陈露芗故居。

陈露芗,愈字辈,学名陈树棠。自号甘园老人。生于清光绪二年(1876),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聪颖过人,学业优异。早年人清华园清华大学)。光绪二十九年(1903)赴日本留学,深造于东北帝国大学农业课土木工程系。在校期间,留心日本各地优秀建筑,利用假日,约伴考察,努力将书本知识与建筑实例联系起来,探讨研究。光绪三十一年(1905),36岁的他才华横溢,获博士学位回国,毕生从事土木工程设计,风餐露宿,默默耕耘在大江南北的建设工地上。他协助国民政府建造湘桂铁路广西大铁桥、浙江海宁海塘等,并应邀规划日本北海道渔港。作为土生土长的宁波人,陈露芗酷爱家乡,经常接待慕名而来的政府官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工商业者,曾先后设计并监督建造了象山军港、栋社机场、奉化方桥医院、蒋氏故居等,均按照各自的要求,结合地理环境,突出人与自然二者的和谐融洽,又独具个性特色,受到了各方的赞赏。他还出谋划策,改造东钱湖,提高湖泊蓄水量让,鄞、奉、镇三县七乡受益。

陈露芗先生

灵桥,又名老江桥,唐浮板成桥,宋更名“东津浮桥”,桥身以船只承托木板相连。日久舟漏木朽,铁绳断,竹索腐事故不断。在19世纪与20世纪交替之际,陈露芗曾设计制图,试图用铁桥替代,并告于同乡。然而时雨人思想保守,且嫌造桥工程浩大,故无人发起。1907年暑假回国,他实地测量,对奉化江的宽度,水的深度,潮的速度进行综合分析。1910年,他在日本就读卒业时,将改建灵桥作为论文,悉心研究,桥体中座用人力起重开关,左右两座用准林式钢制高架。前后花费半年时间,以备后日改筑之用。1922年秋,风雨成灾,灵桥二次败坏,交通梗阻,船渡狂险,随修随坏,随坏随修,所费不赀。后来,他听说雨上士绅有改筑钢桥之议,在1922年将改建老江桥(灵桥)事拟定计划书,分致宁波各当道。这份详尽的改建计划,《鄞县通志》称之为“改建江桥之嘴矢”。计划书中指出:“东津浮桥,垂虹古迹,相仍不改,惟是居民日繁,都市日盛。该桥为全镇之中心点,每日自上午三四时起至下午十二时止,肩摩毂击,前于后喁,往来行人以数万计。两潮朝夕汐,船楫进出尤难悉数。期间之遭危险者,一岁之中动以数卜起,关人是非关天时也。……本年洪水为灾,迭遭冲击,以往来如织之通衢,忽然中断,行人病之,事后遂有一部分之商人提议改建,好义急公,实地嘉尚……”由此可见,陈露芗身在异国,心系故土,寄托着对灵桥命运的关切和对宁波民众利益的关心。他不但据理力争,而且拿出自己亲自调查测绘、精心设计的计划和图纸,是那么的执著认真,奉献赤胆忠诚。

1936年落成的灵桥

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往往与名胜古迹产生矛盾,陈露芗总是想方设法,兼顾双方。1932年10月,应鄞县县政府之邀,他担任宁穿公路顾问,指导主任工程师施求臧和段工程师全绍桓、邵槐,测量绘图,设计、组织工程实施,为鄞、镇两县及舟山群岛的交通发展奥定基础。起先测绘规划者在宝幢一带,为了节约造价,去弯改直,缩短路程。这样一来,由西向东的路基,要横穿阿育王寺,把庄严佛国“开膛破肚”,遭到破坏。寺方一听,方丈和当家十分焦急。四处打听公路的设计顾问陈露芗,希望能疏通关系。当陈露芗在方丈殿入座后,和尚敬上一杯“金珠茶”,碧绿清香的茶叶底下,放了价值昂贵的金饰品,陈露芗发现后,当即拒绝,并叫方丈收回这一套。回府后,陈露芗看了方案图纸,马上意识到这种只管公路造价,偏废千年古刹的做法应予修改。第二天,他亲临测绘现场,踩了几个点,坚持公路路基绕道阿育王寺大殿,改在寺宇前面。寺方得知,千恩万谢,善男信女下跪叩拜。在揶县茅山乡村师范建造时,校址设在唐代始建的茅山庙(又称灵隐庙旁边),建造在鄞南茅山茹峰亭下,方案初稿拟定后,请他审核。陈露芗一看该校一墙之隔紧临茅山寺,晨钟暮鼓影响了学校的教育,而课余嘈杂的师生活动又妨碍了寺方肃静的氛围。权衡再三,他反复比较设计了几个方案,终于理出了头绪,在学校与寺宇之间,留出一定的距离,各做各的,互不干涉。

陈露芗爰国爱乡,言行一致。他常常告诫儿女,中国地大,到处有可开发的宝地。像宁波这样的一个国内著名的商贸口岸,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列强早已垂涎三尺,企图实行殖民统治。我们应该防御警惕,走实业强国之路,加速军事设防。为此他注重帮助建造象山军港和栎社机场。

陈露芗业有专攻,高人一筹。36岁出任治淮工程主任,供职浙江省专署,接触的是大大小小政府掌权的官员,经手的大中型工程一个又一个。那时,国民党政府不少官员假公济私,贪污腐败。有人以金钱引诱、拉拢他,干不可告人的勾当。陈露芗心中以走马塘陈氏的族花——荷花激励自己,清正廉洁,出淤泥而不染。抗战爆发,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蒋介石思念旧时的乡人陈露芗,写信给他赴重庆供职,想不到遭到拒绝。陈露芗坚持诺言:一不做官,二不发财。村口南堰附近的紫来桥,是交通要道,多年未修,三块木板破败不堪,—遇洪水冲击,摇摇欲坠。1936年,陈露芗体谅族人无力出资改建,慷慨解囊,带头捐款,并免费设计。(www.xing528.com)

这是一座单孔、平坦不通航的水泥桥,长5米,宽2.5米,桥堍呈喇叭状,主要用于碶闸的泄洪,阻隔倒灌的江水,内蓄淡水,灌溉农田。桥的设计相当精巧,在进水处,设坝拦水。坝中埋设方形长木管(俗称水棺材),在支渠的一面,设自动开关木门,涨潮时,潮水冲开木门,自动流入桥南。退潮时,桥南流出的水自动关闭木门,使桥南的水不致外流。桥的两头,立着3米多高的方形望柱,柱左右两旁,原装有防盗设施——两扇铁门,晚上上锁,早上开门。为了方便乡亲晚上安全通行,安装4根望柱,顶端安装煤油灯。每当夜幕降临,灯火通明,引来族人驻足观看和啧啧称赞。

陈惹乡为素来桥题字

前年,当年插队落户的知青邬毛银找到了题有紫来桥的桥拦,桥正中镌刻“紫来桥,民国二十年立,甘园老人书”,字字有力,辉映河水。紫来——紫气东来、吉利平安的良好祝愿,足见陈露芗的匠心和诗意。

1943年秋后,倾顷注了自己一生全部心血的陈露芗,坐在一问厢房中安静地谢世了。家人在料理其后事时,翻箱倒柜,找不到一笔可供丧葬的经费。紧急之中,依靠族人到外村借来的。按照他生前意愿,家人在村子东南而选择墓地。坟墓十分简朴,毫无雕饰。

陈露芗生前著有《中国道路建筑学》,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是:“发展交通运输,乃是国民经济之基础。”陈露芗时刻吩望国家的交通运输发展起来,热衷于道路桥梁建设,以发展经济,振兴中华!

铁牛车水机器

(陈万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