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师们的求学记忆:1912-1937清华园的天堂般回忆

大师们的求学记忆:1912-1937清华园的天堂般回忆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面对那些鼎鼎有名的学校,我们或许都曾怀有这样“朝圣”的心理。幸运的是,有些人确实找到了他们理想中的“学术圣殿”。何炳棣曾这样深情描述过他的清华求学时光:如果我今生曾进过“天堂”,那“天堂”只可能是1934—1937年的清华园。天堂不但必须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充裕的物质资源,而且还须能供给一个精神环境,使寄居者能持续地提升他的自律意志和对前程的信心。在何炳棣看来,他最好的年华是在清华这人间“伊甸园”里度过的。

大师们的求学记忆:1912-1937清华园的天堂般回忆

1920年,李济(后为知名人类学家)进入哈佛大学,开始攻读人类学学位。初登哈佛的他是怎样的心情?他打了这样一个比方:没有出国以前,他曾登过一次泰山,也游过一次西湖。震于哈佛的名声,当他决定从乌斯特到哈佛去的时候,预期着一种登泰山的滋味。那是一种情绪上的激动,对于哈佛的期望,有点近乎宗教式的崇拜。当他搭乘火车,从乌斯特到达波士顿(哈佛大学所在地)的时候,好像经历了一次哲学家讲的“顿觉”,达到一种似乎不能到达的境界。[1]

面对那些鼎鼎有名的学校,我们或许都曾怀有这样“朝圣”的心理。幸运的是,有些人确实找到了他们理想中的“学术圣殿”。

何炳棣曾这样深情描述过他的清华求学时光:如果我今生曾进过“天堂”,那“天堂”只可能是1934—1937年的清华园。天堂不但必须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充裕的物质资源,而且还须能供给一个精神环境,使寄居者能持续地提升他的自律意志和对前程的信心。在何炳棣看来,他最好的年华是在清华这人间“伊甸园”里度过的。

清华当时直接隶属于外交部,费用一向充裕,拥有大礼堂、图书馆、体育馆和科学馆这四大建筑的清华园以环境优美、设施完备而著称。今天有机会到清华园里走一走,漫步于曾经的皇家园林,绿荫掩映,优雅的西式建筑点缀其间,却并不显得突兀。在荷塘边漫步,欣赏水木清华之地的静谧,到草坪前留影,看日晷上的时光流转。清华园确实是个读书的好地方。(www.xing528.com)

作为新生步入清华园的何炳棣也为环境陶醉:空旷草坪的北面屹立着古罗马万神殿式的大礼堂,无论是它那古希腊爱奥尼亚式的四大石柱,古罗马式青铜铸成的圆顶,还是建筑整体和各部分的几何形状、线条、相叠和突出的层面、三角、拱门等的设计,以及雪白大理石和浅红色砖瓦的配合,无一不给人以庄严、肃穆、简单、对称、色调和谐的多维美感。此后,何炳棣曾拜访过其他经典建筑,但也许是感情作祟,清华大礼堂一直是他心目中中国最美的古典西式建筑。

感于校园之美的学子并不在少数,曾经与清华比邻而居的燕大校园也坐落于一座旧王府。在当年求学燕园的学子记忆中,燕园也是一番如画风景:燕园内有一个湖(即为今天北大校园内著名景点“未名湖”),湖中养了些小鱼,有一些水草,夏秋水盛,望去颇有“烟波浩渺”之感,湖中有一个圆形半岛,岛上有亭,亭边种了很多枫树,秋天可以看红叶。燕大校园远山近水,风景明秀,得江山之助,也催生了全校浓厚的文艺气息,春秋佳日,在湖滨岛上临流赋诗、步月行吟的,不仅有中文系同学,还有不少古典文学爱好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