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走马塘:发现千年古村与明清建筑特色

宁波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走马塘:发现千年古村与明清建筑特色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士村2000年3月初,浙江宁波服装博物馆在鄞县茅山镇查考宁波服装史时,发现一个千年古村走马塘。明清建筑特色的民居天圆地方的整体布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在走马塘村是突出的范例。走马塘的石花窗现存60多个,用青石和红石制作,且内容广泛,雕琢精致。老街走马塘在清光绪年间商民汇聚,形成集市贸易。清澈的池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走马塘人。走马塘水利是经过深思熟虑、周密谋划的,它布局合理,功能健全。

宁波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走马塘:发现千年古村与明清建筑特色

进士村

2000年3月初,浙江宁波服装博物馆在鄞县茅山镇查考宁波服装史时,发现一个千年古村走马塘。经考证,确认这是宁波历史上第一个进士村。

有600多户、1500多人的走马塘村,历史可追溯至北宋端拱(988-989)年间。时姑苏长洲人陈矜知明州,卒葬鄞南茅山,其子陈轩为守父墓遂举家迁至茅山南五里的走马塘村。陈轩定居后,子孙鳞集,耕读起家,守诗书礼乐,坠忠孝节义,“封王封侯,任师传历,中书人翰林,都堂教国子,任尚书侍郎,掌太常光禄,充鸿胪,居大理给事中、节度使,知邯知军不可胜数”。

这里出进上76名,在隋至清的11万进士中,就占了万分之七,其中朝官、地方官161人,有4个尚书、8个侍郎、9个大学士、7个大夫、7个人翰林,有35人举明经、举贤良等步入仕途,“父子两侍郎,祖孙三学士”,“直声振赵宋,忠节耀朱明”。

时至今日,这个世德高门的宋代名胄后裔,子孙奉祖训,重教兴学,仅从1982年到1999年,全村有40多人考入高等学府,为国家培养了一批现代化人才。

文化

走马塘村遗留下许多历史遗迹,有唐代走马塘(又名先生塘),四世祖陈禾挖掘的忠孝河(又名君子河)和其在东钱湖开办的“东湖书院”(又名二灵山房),十世祖陈埙始建的“影堂”(即遗忠堂)和“陈侍郎讲舍”,明代的私塾“栖英书舍”、“警枕小庄”,还有一批明清建筑,有宗祠、祖堂、名人故居、古树、桥梁、水塘、荷花池、石花窗、中医诊所水龙会等,文字载体的实物有宗谱、画像、墓志、碑碣等。

明清建筑特色的民居

天圆地方的整体

布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在走马塘村是突出的范例。陈氏祖先在村子的四周开掘了护村河,形成长方形的格局,与地之四维对应。东西向为440米,南北向为250米。通过紫来桥、树桥、团桥、庆丰桥等石砌平桥与外界联系。护村河的引水口是在陈氏落脚处庆丰里西面的东江。

遗忠堂

四世御史中丞陈禾引裾强谏,七世太常寺卿陈概使金不屈,八世西和知州陈大贡城陷而不降,八世秘书省正宇陈大川与史嵩之针锋相对被谪广,九世殿中丞陈钦论贾似道行富国强兵之策,十世吏部侍郎陈埙论史弥远有怙宠弃权之罪,十三世祖周史检阅官陈廷孙与陈宜中据理力争而后居漳……精忠昭乎日月,节义薄于云天,在四明古郡,受到敬仰。北宋大观年间宋徽宗敕走马塘为“忠孝里”,南宋嘉熙(1237-1240)年间宋理宗赐家庙“遗忠堂”。

走马塘和君子河

走马塘是一条临河宜塘,相传是唐代两浙兵马铃辖使张仁皓的骑从往来之地。这条塘原是土塘,元时改为石塘,方国珍起义时,塘上条石被拆运,现在仅存一小部分。走马塘又叫先生塘,南宋嘉定(1208-1224)年间陈氏第十代的陈埙在这里置庄种竹,人称君子河,旧有联句:“先生塘隐先生柳,君子河开君子花。”这条河塘,一直是鄞南茅山部分村庄和奉化西坞沟通州治、县治的必经之路。塘上旧有西隐庵、半路亭等建筑。

走马塘与君子河

报单

至今有两个祖堂的壁上还张贴着清代报单(或称榜单),是陈氏考中科举的实物见证。其中两张清代榜单的天地间绘有二龙抱珠的图像,只见蛟龙趺出水而,遨游氏空,奋力吞珠。透过几张报单斑驳痕迹,可以想见报子送捷报的热闹场面和读书人的喜悦心情

八仙过海石窗之一

民居建筑

占村的建筑有宗祠、祖堂、街坊等,分布在东西向的三条道路两旁。民居以四合院和一字排列为主,早期均为东西向,朝南向原地段为宗祠和祖堂。20多幢深宅大院,墙基与河坎合而为一。条石砌筑的坤头、精心雕琢的下水道出口与平板石桥紧紧相连,勾勒了久远的历史风韵。值得一提的是树桥南堍的一幢民居,有道临水面的角尺形的砖墙,既挡寒风又可采光,还能防止盗贼窥视主人的活动。西边不远处原有一座小桥,以前是座木板吊桥,日铺夜撤,今存有榫口的石柱和吊桥的残件,是江南水乡少见的防盗设置。

旧时;宁波地区的民居墙体上采用石花窗。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的石窗,既具有防腐、防盗、通风、采光的功能,更包含房主人驱邪、保安、招财、纳福的祈求。走马塘的石花窗现存60多个,用青石和红石制作,且内容广泛,雕琢精致。其中一个石窗融门、窗为一体,细看两个屏门合二为一。这个石窗突破以往设计,能开启关闭,堪称宁波一绝。

蟹肚脐

走马塘村中水面凸出的一条河漕称蟹肚脐,以船只作为航运工具的年代中,这里来来往往的木船集结。河漕南北边是石砌的河埠,河埠分一家一院的私用埠头和数家合并的公用埠头,还有因水位变化而设置的高低埠头,仰向河中的平桥埠头。蟹肚脐的弧形长埠头,长约30米,平整的氏条石一级一级往水里延伸,以满足不同水位时人们的使用。岸上有株古树——重阳木,如今枯木逢春。

千年重阳木(www.xing528.com)

荷花池是村中最大的一个水池,面积约2亩。每逢夏日,池中皓素荷花亭亭玉立,淡妆娇舞,多姿多彩。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历来被陈氏奉为族花,告诫后世做人当官都应清正廉洁,以求流芳百世。池旁古建筑鳞次栉比,重檐尖长的翼角高高起翘,这优美的弧线与精致的木牖、镂空的石窗、古朴的台阶融为一体。

老街

走马塘在清光绪年间商民汇聚,形成集市贸易。当口寸十天四市(逢农历一、三、五、八日),在这条百米长的老街上和村中,兴盛时有“源顺”、“森茂”等各种商店32家,经营绸布、零货、小吃和小百货,还交易四时农副产品。老街西边尽头的凉亭脚下建有埠头和拴船的设施,以方便客商往来。在这条风貌基本依旧的老街上徜徉,随处可以发现清末、民国时这里经济发展的历史卬汜。

两个墙门交叉的民居

石池头

走马塘原有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池塘20多个,族人约法三章,禁止在水塘堆物和洗涤污物等,石池头是其中之一。旧时这个水池边围以石栏,每到岁冬清理杂物,防淤泥、去污染。族人就地取池水饮川、洗涤、防火。清澈的池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走马塘人。池边清康熙年间镌刻的公禁石碑上的禁令,百余年来,为确保水质清洁发挥了正要的作用。

生态村

走马班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不仅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且在水系组合、水利布置格局上也值得今人研究考评。走马塘水利是经过深思熟虑、周密谋划的,它布局合理,功能健全。

石池头清代公禁碑

村西边有君子河。沿君子河漫步村子四周,水绕渠回,四条河流环抱村落,东升桥、紫来桥、西沈桥、泥头桥、庆丰桥、团桥等一座座平板桥架于河上,东邻漕、邵家泗、蟹肚脐、后王漕、徐家漕散落其间,还有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水池,荷花池上置两座近1米宽的汀步桥。一到初夏,池中荷花盛开,亭亭玉立,水面倒映房舍,飞椽亦真亦幻,一派生机盎然。日夜身居高楼林立、车流不绝的闹市中的城里人,来到这么一块与水为伴的古村,格外心旷神怡。

引水

走马塘依傍东江(鄞奉江,奉化江四大支流之一),经刘家巷(今刘家碶)将东江之水引入村西的走马塘河(亦称君子河),又经北东南及各条漕浜将水源引入村庄腹地,供给居民取水、灌溉、消防等用水之需。东江虽为咸潮河流,但有奉化江四条支流丰富的经流量,所以旧时咸汐无法到达此地,而东江上游有116平方公里的集雨面积,能够清澈充裕的水源。

扩展后的荷花池

蓄容

为防大旱时水乏流断,陈氏先人在村庄内设置了七八条漕浜和十几个水塘。漕浜既可引水,又可蓄水,并将水引入村庄脉络各居民点。同时,河漕又可通舟楫,更加丰富了居民的出行方式。水塘则是平原的蓄水库。一个小小的村庄,有如此众多的漕浜、池塘,保证了水源的供应。

新建进士墙

排泄

水,能引能泄水就活。走马塘四周有河,村西的走马塘河,是指今沈西至茅山北港,其南通东江碶、北可通茑萝等碶,并经茅山南、北港,走马塘村北、村南之流与西塘河、东塘河、楝树港贯通,经张家碶、楝树碶等排入奉化江。事实上,旧时鄞南江、河不分,任潮汐出入。走马塘处在上流,东江洪水,域内渍涝,经走马班过境后向东北直通奉化江,排泄便捷。

航运

村西的走马塘河是航运主干河,河宽水深,设有航船埠头。此河通茅山港、大荻江、西塘河等,沟通鄞南、鄞东河网,去鄞东南各村镇及宁波城区极为方便。走马塘村北、村东、蟹肚脐漕等又可通农船、官船。南宋时走马塘水上交通可西出东江,经宁波三江口、逆姚江而上再经浙东运河去临安,并经京杭大运河联络中原。其后,随着大西坝、杨睦坝等的开通,经由鄞西河网直接沟通姚江、奉化江更为方便。

防卫

走马塘四周环河,出入村庄只能从东升桥、紫来桥、泥河桥、团桥、后宅桥、树桥等与外部交往,这些桥梁除出入交通之需外,又利于村庄的自身防卫。走马塘为平原一小村,虽无城可防,但有池可御。环河作为村庄的屏障,对兵燹盗贼能遏之以一助。

(陈万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