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历史名镇名村走马塘,留千古孝道

宁波历史名镇名村走马塘,留千古孝道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河上架团桥,过桥原有福公祠行五堂。行五堂属行五房,是走马塘陈氏最繁盛的一派。这样,前后历时14年,经过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行五堂全部落成。行五堂拔地而起,气势不凡,雄伟壮丽。“行五堂”之名源于孔子“温良恭俭让”之义。他认为父母家产有限,若想改换门庭,关键要靠自己奋发。他明顺逆、全孝友的言行举止,引起时人的关注和仿效。

宁波历史名镇名村走马塘,留千古孝道

茅山走马塘千余年来风俗淳朴,诗礼相承,绵绵延延,代代相传,形成勋门世族。村子西面有先生塘和君子河,碧波映垂柳,舟楫破浪行。河上架团桥,过桥原有福公祠行五堂。古人认为,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勤,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行五堂属行五房,是走马塘陈氏最繁盛的一派。为表达敬宗追远之诚,光绪二十一年(1895),由陈氏第二十九世孙祖沐、祖湮选择杂地,奠定祠基,大兴土木,建造祠堂。开始,因资金短缺,只造了主体前后两进,中间留一个天井。祖沐、祖湮积劳成疾,相继离开人世。到三十一世孙愈显,亦以水源本木之思,春露秋霜之感,承前辈遗志,复继美于后,再次筹划,垫借资财,建造左右两廊,历时三年,逐一竣工,形成了祠前上下场地,前进中三间为大门,前进、前后左右明轩带网廊的建筑格局。整个宗祠内设有三个步梯,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四通八达,因此又叫走马楼。至民国初年,族人又续建平房十问,作为置办婚丧大事的用房,井安置邳杷水车等农具。这样,前后历时14年,经过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行五堂全部落成。每逢晨曦初露和夕阳西下,一派金光熠熠。当春露秋霜之日,钟鼓之声与弦歌之韵交相盈耳。

行五堂拔地而起,气势不凡,雄伟壮丽。一幅幅楹联和匾额记录了昔日的辉煌。女口“孝友表门闻名传旌义,高曾贻矩夔志在为仁”,“簪绥十余传忠孝光辉昭节册,孝友三百户天然风朴且耕桑委曲体亲心当年产让三分得完成胜国耆英传忠孝,奂轮新庙貌此日堂开行五恰占领先生塘上君子河边”,“产让三分家声丕振,孝留千古世浑源长”,“慷慨一生家声丕振,文明千古庙貌常新”,“一清二正遗风远,四靖三文世泽长”,“孝友代传虞琴余韵,栽培尽善窦桂齐芳”,“扶笻君子河滨风细荷香鱼读月,扫榻先生塘畔花明柳暗鸟谈天”,“孝友家风”,“步武君陈”,“松贞柏节”等,匾额高悬,金碧辉煌。

“行五堂”之名源于孔子“温良恭俭让”之义。温,性情柔和,良,善良;恭,肃敬、谦逊有礼貌;俭,节省、俭朴;让,谦让、不争、尽着旁人。察其字义,都是我国数千年的处事原则和优秀的道德规范,直至今日,仍具有净化人们心灵、促进精神文明的现实意义。(www.xing528.com)

陈士矞(1658-1735),字汝煌,原名士悦。为元卿公三子,深为父所器重。元卿公是明代的一位庠生,晚年恰逢明末清初之际,他不留发、不易服,为避清朝迫害,脱离尘俗,隐居在广目经堂之中。夫人孙家山人,仁孝贤淑。生三子,长子土耀,次子土涵。土耀与父背道而驰,报考清朝开科取土,得了邑庠生。不久,兄弟分家,士耀以庠生自炫,得意洋洋,企图仗势欺人,胁迫父母。在分家前,他公开宣扬,想尽占肥美资产。土涵虽然不比土耀这样横行,但也私心作梗几次向父亲要挟。为此,元卿公面对全家有限的资财,左右为难,终日闷闷不乐,寝食不安。邻居看在眼里,急在心中,都为元卿公担忧。作为小儿子的土矞,从小受家庭教育,为人处世,齐家守业,养成了高尚的德行。危急关头,为解决分家的矛盾,化解兄弟间的矛盾,他淡然处之,以身作范。他认为父母家产有限,若想改换门庭,关键要靠自己奋发。一天,他思前顾后,毅然决定说服家人,急忙跪在父亲膝前,明确表示分家时,先满足两个兄长的需要,自己一份可以礼让。元卿公一听此话,十分感动,他泫然出涕地说:“你能屈于眼前,将来必能获得报应。”由于陈土矞忠恳谦逊的姿态和完美的道德情操,分家一事终于得到妥善处理,村人都称赞陈土矞能明顺逆、能全孝友的高尚品德。此后,陈土矞继父之志,默默无闻地安心农活,出作入息,家业日有起色。他明顺逆、全孝友的言行举止,引起时人的关注和仿效。30多年中,陈土矞培育了五个儿子,其中,瑞凤、瑞麟成了庠生,瑞光、瑞正、瑞飏是国学生。这些晚辈们以父亲为榜样,克勤克俭,振兴家业,从此,门户光大,出人头地,代代传为佳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