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兰州教育史话,榆中县文成小学历程回顾

兰州教育史话,榆中县文成小学历程回顾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9年8月16日,榆中解放,人民政府接管学校,正式确定校名为“榆中县文成小学”。1959年3月,北关一悟小学并入文成小学。1963年,文成小学被列为省、地、县三级重点小学。1984年12月,东风小学恢复原名“榆中县文成小学”。潮起正是扬帆时,新一代文成人正继续谱写百年文成薪火相传、教书育人的长卷。

兰州教育史话,榆中县文成小学历程回顾

高国宴

榆中县文成小学座落于兴隆山麓、县城东南,是榆中教育的发祥地,也是榆中创办教育最早的场所,追溯其渊源,当数建于元英宗至治二年的“金州儒学”,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若追溯“金县小学堂”的前身“增秀书院”,也已经有380多年的历史了。

增秀书院旧址在榆中县城东郭外,是明崇祯七年(1634年)知县张星创建,到了清初仅存有旧址。清光绪二十五年,“增秀书院”并入“金州儒学”。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革命先驱张一悟的父亲张继祖举人,联合秀才窦秉璋、周世勋等积极筹措,在县学的基础上办起了第一所学堂,得到了县令张体信的大力支持。开学时,县令张体信派人送来亲书的匾额“金县小学堂”,这便是文成小学的前身,至此,文成小学在风雨中开始了她艰难而负有历史厚重的前行。

1924年,金县小学堂改名为“榆中县第一高等小学”,陶甄任校长,学制七年。1929年,孙克发接任校长,学校实行积分升科,采用“二四学制”。1935年,儒学街改为文成街,校名也随之改为“榆中县立文成街第一小学校”,简称“文成小学”。时任校长包万象,教师采取校长聘任制。当时,文成小学在对教师的要求上提出“误人子弟,如杀父母”的口号。在这种严格的教学制度约束下,教风严格,学风严谨,成绩骄人,时人赞为“文大”。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省政府下令将各完小、初小一律改为国民学校,文成小学随之改为“榆中县栖云镇实验中心国民学校”。

1949年8月16日,榆中解放,人民政府接管学校,正式确定校名为“榆中县文成小学”。1952年高建华任校长后,文成小学作为试点,开始普通话教学和采用苏联“五级记分制”的推广试验。

1959年3月,北关一悟小学并入文成小学。1963年,文成小学被列为省、地、县三级重点小学。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文成小学也陷入灾难,红卫兵冲击课堂,煽动高年级学生停课闹革命,批斗教师,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校名也因属“四旧”之列而改名“东风小学”。1967年,成立了东风小学革命委员会,校长钟国秀任革委会主任。(www.xing528.com)

1968年,原城关公社李家庄农业中学撤销合并到东风小学,成为九年制学校(小学5年,初中2年,高中2年),校名改为“东风学校”,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1971年3月,城关公社决定将东风学校的初、高中改建为城关中学,占一悟小学校址。一悟小学合并东风学校,校名又改为东风小学。

1978年,东风小学被列为县属重点小学。1984年12月,东风小学恢复原名“榆中县文成小学”。1986年,学校被列为“JIP”实验学校。在此艰难创业的时日,古兴任、刘文郁、张永琴、岳岚、杜预、豆桂荣先后任校长,他们敬业、奉献、无私,用他们的智慧与热情,携全体教职员工,在社会同人、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为了文成小学后来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后,文成小学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逐步凸现出来,学校除重视课堂教学外,还先后建立了各种课间兴趣小组,这一“尊重个性发展,注重特长培养,全方位育人”的办学思路影响至今,使学校在培育人才的阶梯性发展中,不断创新,艺术教育已成了榆中教育领域中的一朵奇葩

艰难创业,岁月如歌,百年文成见证了先贤前哲历任校长数代园丁寻求“教育救国”讲台青锋桃林耕耘的足迹;百年兴学,春花秋实,百年文成亲历了金县大地志士仁人历届政府万千民众办学兴教的沉浮兴衰。潮起正是扬帆时,新一代文成人正继续谱写百年文成薪火相传教书育人的长卷。

现今的文成小学

附:文成小学历任学校领导任职时间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