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兰州教育史话:焦宪庆校长接受采访

兰州教育史话:焦宪庆校长接受采访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正式接受我们的采访前,焦宪庆校长特意从办公桌前搬来一把椅子,坐在我们对面,他解释说:“这样大家更随意一些。”的确,他的举动大大缩短了彼此间的心理距离,我们的交谈甚是融洽。

兰州教育史话:焦宪庆校长接受采访

在正式接受我们的采访前,焦宪庆校长特意从办公桌前搬来一把椅子,坐在我们对面,他解释说:“这样大家更随意一些。”的确,他的举动大大缩短了彼此间的心理距离,我们的交谈甚是融洽。

“我的青少年时代,恰逢‘文革’,盼望读书,却没有得到更多更好的书和教育。1966年我随祖父母在西安上小学,刚上三年级,‘文革’就开始了。祖父母因为家庭成分高而受冲击,被抄了家,遣送回老家山东农村。我便随着转到村办小学读书。五年级毕业上了初中,农村学校也成天搞运动,写大字报,教材也很简单。

“1971年,我初中毕业后,要上高中,得推荐。按我的家庭背景,肯定没戏。不过,祖父确实相信了‘有成分论而不唯成分论’,希望孙子能不受影响上完高中。但奔走呼告了半年也没结果。我辍学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那时候,祖父身体不好,曾因胸膜炎做手术取了两根肋骨。祖母每天为他换药。家里经济状况很不好,但祖父东拼西凑弄来各种书,包括一些线装书。祖父每天手不释卷,这也深深影响到我。我从小学开始就读‘文革’前的语文、历史等课本,读《济公传》《三国演义》《水浒传》《老残游记》《中华活页文选》和“三言二拍”,什么侠义小说、言情小说、公案小说等等,只要有的,拿来便看。《三字经》就是那时候背下的。

“1975年祖父去世。1976年1月,父母将祖母和我接到了兰州。随后我在金昌的一家化工厂干临时工。1977年恢复高考,因户口没转好,我没考试资格。1978年高考,因为有老家读书的基础,文科成绩很不错。”

选什么学校呢?焦宪庆校长觉得自己小时候丧失了学习机会,春华时没能得到雨露滋润,很遗憾。他一向将老师看作知识的化身,很神圣。于是选择了师范。毕业后在厂办学校教书。(www.xing528.com)

1982年前后,中国最早下海的农民已经富起来了,家里买了电视录音机等几大件,企业工人也是高工资,老师依然清贫。厂领导见他课教得好,文章写得也不错,就动员他别教书了,说来厂办会有大出息的。可他还是喜欢教育,喜欢教书。

人事关系在厂里,往兰州调动就相对容易些,不过还是要在市政府会议上通过。一位领导看了焦宪庆老师的材料,希望他到市政府当秘书。这在20世纪80年代初,是许多人求之不得的事,很多老师跳槽转到行政或企业,可焦宪庆还是喜欢当老师教书。

“任它社会变化,我自有一技安身!”1984年1月,焦宪庆调到了兰州十四中,继续当他的老师。备课,他孜孜不倦;教学,他倾囊相授;带班,他全力以赴。“文革”时,小小的他陪着祖父挨批斗,知道被人伤害是啥滋味。所以他将心比心,上课带班,从来不伤学生自尊。家长称他“开明皇帝”,连带四届班主任,学生说:“焦老师从来不撅人(撅人:兰州方言,意思是让人当众难堪)。”后来因带班有方,教学成绩突出,被提为教务主任。

发表的论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