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蔡元培的美学思想-中国现代哲学史成果

蔡元培的美学思想-中国现代哲学史成果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哲学的各部门中,蔡元培贡献最大的是美学。蔡元培用“观照”二字表示直观的意义。蔡元培对于自然主义有所肯定,也有所批评,对于理想主义则作了大段的扼要中肯的发挥,可见他的美学思想也是理想主义的,他自己也是一个理想派。所以,蔡元培主张“以美育代宗教”,这是他的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蔡元培认为,每一种文化的精神文明都有四个主要成分:宗教、科学、哲学、艺术。

蔡元培的美学思想-中国现代哲学史成果

哲学的各部门中,蔡元培贡献最大的是美学。他指出:在美学中有两个主要的主义,一个是自然主义,一个是理想主义。“理想主义,是要求艺术超过实体的。”怎样超过呢?蔡元培说:“与自然派最相反对的,是理想派。在理想派哲学上,本来有一种假定,就是万物的后面,还有一种超官能的实在;就是这个世界不是全从现象构成,还有一种理性的实体。美学家用这个假定作为美学的立足点,就从美与舒适的差别上进行。在美感的经历上,一定有一种对象与一个感受这对象的‘我’,在官觉上相接触而后起一种快感。但是这种经历,是一切快感所同具的。我们叫做美的,一定于这种从官能上传递而发生愉快的关系以外,还有一点特别的;而这个一定也是对象所映照的状况。所以美术的意义,并不是摹拟一个实物;在实在把很深的实在,贡献在官能上;而美的意义,是把‘绝对’现成可以观照的形式,把‘无穷’现在‘有穷’上,把理想现在有界的影相上。普通经验上的物象,对于他所根据的理想,只能为不完全的表示;而美术是把实在完全呈露出来。这一派学说上所说的理想,实在不外乎一种客观的普通的概念,但是把这个概念返在观照上而后见得是美。他的概念,不是思想的抽象,而是理想所本有的。”(《美学的趋向》,《全集》第四卷,第108页)

譬如一幅画马的画,人们可以评价说:“这幅画的马,真像一匹自然的马。”其实真正大艺术家所画的马,不是真像一匹自然的马,而是比自然的马更像马,其所以如此,是因为“美术的意义,并不是摹拟一个实物;而实在把很深的实在,贡献于官能上”。大画家在画马的时候,当然要根据于自然的马;但是画出来的马比自然的马更像马。这就是所谓“出于自然、高于自然”。

一件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总是一个形象,不是一个公式;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它的来源是直观,不是推理。一个大画家所画的马,总要表现马的特点,这些特点是画家的直观所得,并不是用归纳法推论出来的。归纳法的推论可能得出一个科学的公式,不可能得出一个艺术的形象。公式化或抽象化是艺术的大忌。任何艺术作品一有了这些,便不成其为艺术了。蔡元培用“观照”二字表示直观的意义。一面镜子反映一个事物,只是如实地反映出它的形象,不杂一点概念或公式。这个问题就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所讨论的“隔”与“不隔”的问题。一个诗人凭其直观所得,当下即脱口而出,便成名句,这就是“不隔”;如果加工为概念或公式,那就是“隔”了。(参看本书第六册第六十九章

蔡元培对于自然主义有所肯定,也有所批评,对于理想主义则作了大段的扼要中肯的发挥,可见他的美学思想也是理想主义的,他自己也是一个理想派。他在叙述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时说:“科学者,所以祛现象世界之障碍,而引致于光明。美术者,所以写本体世界之现象,而提醒其觉性。”(《世界观与人生观》,《全集》第二卷,第290页)可以证明此点。(www.xing528.com)

蔡元培也作了一个艺术与宗教的对比,他本来说宗教的根据是信仰,每一种宗教都认为它这一教的信仰是绝对真理,其他宗教信仰都是不可容许的异端邪说。每一种宗教都企图把人类社会统一于它的教义之下,其结果是在人类社会中制造分裂,以致引起战争,自相残杀。艺术就不是这样。蔡元培说:“鉴激刺感情之弊,而专尚陶养感情之术,则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盖以美为普遍性,决无人我差别之见能参入其中。食物之入我口者,不能兼果他人之腹;衣服之在我身者,不能兼供他人之温,以其非普遍性也。美则不然。即如北京左近之西山,我游之,人亦游之;我无损于人,人亦无损于我也。隔千里兮共明月,我与人均不得而私之。中央公园之花石,农事实验场之水木,人人得而赏之……美以普遍性之故,不复有人我之关系,遂亦不能有利害之关系。马牛,人之所利用者,而戴嵩所画之牛,韩干所画之马,决无对之而作服乘之想者。狮虎,人之所畏也,而卢沟桥之石狮,神虎桥之石虎,决无对之而生搏噬之恐者。植物之花,所以成实也,而吾人赏花,决非作果实可食之想。善歌之鸟,恒非食品。灿烂之蛇,多含毒液。而以审美之观念对之,其价值自若……盖美之超绝实际也如是……要之,美学之中,其大别为都丽之美,崇闳之美(日本人译言优美、壮美)。而附丽于崇闳之悲剧、附丽于都丽之滑稽,皆足以破人我之见,去利害得失之计较,则其所以陶养性灵,使之日进于高尚者,固已足矣。又何取乎侈言阴骘,攻击异派之宗教,以刺激人心,而使之渐丧其纯粹之美感为耶?”(《以美育代宗教说》,《全集》第三卷,第33~34页)一个真正能审美的人,于欣赏一个大艺术家的作品时,会深入其境,一切人我之分,利害之见,都消灭了,觉得天地万物都是浑然一体,人们称这种经验为神秘经验。这是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一般的人固然不能得到这种经验,达到这种境界,但也可以于审美之中陶冶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这是艺术的社会作用。所以,蔡元培主张“以美育代宗教”,这是他的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

这个主张是蔡元培在当时一个学术团体演说中提出来的。这篇演说词的文本刊登在《新青年》第三卷第八号,也被采入“新潮社”出版的《蔡孑民先生言行录》,可见这篇文章的重要性。

蔡元培认为,每一种文化精神文明都有四个主要成分:宗教、科学、哲学、艺术。随着人类知识的进步,宗教的影响越来越小,艺术的影响越来越大。一些不明社会进步真相的人,见西方在中世纪时宗教统治一切,误以为中国也要建立宗教。他们不知西方的现代化是在反对宗教的斗争中产生出来的。中国要现代化,不是要建立宗教,而是要提倡艺术,就是要以美育代宗教。这是蔡元培为新文化运动指出的一条正确的道路,也是蔡元培为中国建设新文化提出的重要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