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狭义教学向广义教学的转变: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研究

狭义教学向广义教学的转变: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研究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狭义教学以书本为教学对象,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作为教学的核心目的,坚信知识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狭义教学以书本知识为教学对象,把毫无遗漏地传授教材内容视为教学的根本和唯一目的。广义教学是一种面向生活的教学,是把教育教学内容从书本里、课堂中引向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的教学。

狭义教学向广义教学的转变: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研究

狭义教学以书本为教学对象,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作为教学的核心目的,坚信知识教学(双基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狭义教学也重视智慧的或发展的功能,但终究把这种功能视为知识的从属、附属或自然延伸。客观地说,知识教学并非一无是处,问题在于它混淆了书本知识的获得与学生素养的发展之间的差异性。书本知识的获得并不一定能带来学生素养的发展,事实也是如此。在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中,学生往往能学到大量而系统的书本知识,却并未因此形成或发展某种身心素质。

狭义教学以书本知识为教学对象,把毫无遗漏地传授教材内容视为教学的根本和唯一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牵着学生的鼻子去“钻”教材,甚至去背教学参考书。教材被神化了,被绝对化了,教学变成了教书,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甚至被窄化为教要考的书。不容置疑的事实是,我们的学生擅长从书本中学习,擅长解书本的习题,而不擅长从生活中学习,不擅长解决实际问题。

广义教学以课程资源为教学对象,教材无疑是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课程资源绝不仅限于教材,也绝不仅限于学校内部。课程资源是新世纪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从教材到课程资源的转变,体现了教学范式的根本转变。在新课程中,教材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孤立的整体,而是开放的、完整的课程资源中的有机构成部分,教材成为学生与他人、生活、社会、自然等发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www.xing528.com)

对学生来说,有了课程资源的概念以后,学习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了。学生学习的内容不仅来自教材,也来自于教师和同学的交往,各种媒体及日常生活。换句话说,凡是能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经验、感受等的载体与渠道都可以是学习的资源。对教师来说,教学过程也不再是一个照本宣科的过程,而变成了不光是使用教材,同时也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教师要积极捕捉、发现、利用学生的经验、感受、创意、见解、问题、困惑,使之成为教学过程的生长点;注重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广泛利用校内外场馆资源——学校图书馆、各种专用教室、运动场馆等,以及校外的科技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鼓励学生合理选择与有效利用网络,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教师不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其自身也是实施课程的首要条件资源。教师的素质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取得成效的水平。同时,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人格魅力等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关注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情感等融入教学过程,发挥自身的优势,使自身的能力、需要、经验和学习方式诸方面进入教学过程,变成课程内容。

广义教学是一种面向生活的教学,是把教育教学内容从书本里、课堂中引向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的教学。它高度体现了学生日常生活的意义,注意将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熟悉的现实世界和想象中的未来世界联系起来,整合、拓展、深化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使实践和生活成为学生个人发展的源头活水。广义教学突破了“教学就是在教室里上课”的传统观念,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不再局限于教室,而是拓宽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象也不再局限于有字的教科书,而是延伸至整个自然界和社会这部“活”的无字书中。广义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生产和各学科中发现问题的眼光,注重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学以致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