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网课引起学生兴趣,留意关键点的方法

让网课引起学生兴趣,留意关键点的方法

时间:2023-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把兴趣增加到网课的学习之中,是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课程受众对课程内容感兴趣,那么这门课程本身必会收到理想的效果。那么,如何让网课引起课程受众的兴趣,并使他们留意到关键点呢?一般来说,“有价值的问题”对于课程受众来说应该是“半懂不懂,又想搞懂”的问题。一是要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激发课程受众的兴趣,引起情感共鸣。在教学中应用引发课程受众兴趣的提问,或游戏,还可以进行竞赛,或以故事作引线。

让网课引起学生兴趣,留意关键点的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北宋哲学家、理学家、教育程颐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歌德也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有兴趣的领域往往能激发人们做事情的动力。把兴趣增加到网课的学习之中,是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课程受众对课程内容感兴趣,那么这门课程本身必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那么,如何让网课引起课程受众的兴趣,并使他们留意到关键点呢?给大家重点介绍两种方式。

问题,难度要适中

问题型网课中的“问题”是需要解决或者加以探讨的矛盾,也就是说“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并且是值得探讨的,而不是在所要讲述的内容中随便找一道题目,将它的解题过程安排成网课的形式。那么什么问题才是“有价值的问题”呢?一般来说,“有价值的问题”对于课程受众来说应该是“半懂不懂,又想搞懂”的问题。因此,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能太过艰涩。太简单的问题对于课程受众来说,没有吸引力,不用认真思考就能回答出来,对于课程受众整体水平的提升以及思维逻辑的发展没有太大用处,课程受众不买账,网课自然也就不能发挥作用。然而,如果问题太难,过于艰涩,对于课程受众来说,就会成为一个完全陌生又无法理解的问题,就很难有足够的信心和积极的态度去质疑、探究,更谈不上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了。一个好的问题型网课,其核心就是有一个难度适中,课程受众似懂非懂,又很想弄懂的问题。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网课中提出的问题应该是符合课程受众已有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的,是学习者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既不能让课程受众感觉问题如小菜一碟,解决起来易如反掌,也不能令其望而生畏,感觉高不可攀,应该是在课程受众已有的知识经验范围内,让学习者跳跃后能够“摘到果子”,让他们有动力跳、有兴趣摘。

问题,要能启发受众的思考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网课的授课者恰到好处的提问,能引导课程受众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扩展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网课的最高艺术是激发课程受众探索知识的欲望,引导课程受众解蔽、释疑。能否有效地进行启发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看网课中教学提问水平的高低。随着社会对发展智能的日益重视,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也成为网课成功的关键,其中更有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网课中,怎样的提问方式才会让课程更加具有启发性呢?

一是要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激发课程受众的兴趣,引起情感共鸣。启发提问要有意味、兴趣和吸引力,使课程受众感到有趣和愉快,在愉悦中接受教学。在教学中应用引发课程受众兴趣的提问,或游戏,还可以进行竞赛,或以故事作引线。

二是知识的讲述要有所知有所不知,给课程受众留出思考的余地,再灵活巧妙地设问,激发课程受众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善于发现疑问是课程受众获取知识的重要前提。如在“正方形的周长”教学中,教学重点是理解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讲授者可以先提问“计算长方形周长公式是怎样的,还记得用什么方法推导出来吗,能不能用学过的方法来推导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呢?”这时,也不要忙于让课程受众回答,有意给课程受众留有思考的余地。(www.xing528.com)

三是让课程受众把课题中不同的观点提出来。但授课人不要急于把自己的看法或者标准答案说出来,要让课程受众思索和选择并提出不同的看法,发表独特的见解,培养学习者的求索精神。

四是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让课程受众分析和对比,培养课程受众辩证的思维能力。如“a建筑队修一条公路长5200米,平均每天修40米,修了25天后,还剩多少米?”“b建筑队计划每天修40米,修了25天后,还剩4200米,原计划要修多少米?”然后对比提问:“这两道题的解题思路有何不同?”经常组织这种正反问题训练,便于课程受众面对双向的应用题情节和思维流程自由地顺逆回环,并不断内化增强还原意识,对开拓课程受众的解题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五是从知识结构上提出思考题,要求课程受众全面分析和把握课题,培养全面看问题的能力。如教学乘除法应用题,让课程受众比较,认识乘除法各部分的知识联系,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把题中的条件与问题换成两道除法应用题。在分析解答后引导课程受众进行纵横比较,经过多角度的纵横联系,使课程受众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结构网络,掌握分析解决题目的要领。

六是利用课程受众争强好胜的心理,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激发攻坚克难的意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毅力。在网课授课过程中,既要肯定课程受众所有想法的创新性,又要引导他们用科学的方法观察所学知识的表层意义及本质含义,使课程受众从中得到启发。

七是利用课程受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置悬念,造成认知冲突,鼓励课程受众探索知识的奥秘,培养钻研问题的良好品质。如在“比例尺”相关问题的讲解中,可先出示一张全国地图,提问“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700千米,请从地图上算出由南京坐飞机去北京要用多少时间?”看着地图的课程受众会觉得无从计算。这时,授课者就可以顺势揭示课程主题——比例尺。这样的课程设置必会让课程受众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求知欲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八是举出典型问题和实例让课程受众进行联想,培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和综合思维能力。例如,在提出某个问题时,能兼顾其他问题或涉及其他方面的讲述要求,使课程受众在解答这个问题的同时收获两个或更多方面的知识。

九是从事物的发展顺序和知识内在逻辑上提出问题,引导课程受众有条理地学习和思考,培养逻辑理解能力和思维的顺序等。这种类型的提问一般表现在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如根据题中某两个条件或结合可求得的一个或两个中间问题,启发课程受众根据题意提出恰当的问题,构成一个简单应用题,然后再逐步达到解题目的;或由问题,逆推所需条件,一步一步推问到已知为止。

番外

从学习与教学的层面看,信息技术正在变革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变革必须以学习方式的变革为前提,并与之相匹配,管理方式的变革必须服务于学与教方式的变革,教育研究也必须关注信息时代的新型学与教方式,并将传统以经验和思辨为主要特征的研究,转变为以基于证据和大数据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网课作为一种新事物,在现阶段如何逐步健全和完善评价体系与游戏规则,如何能让网课的对象,包括课程受众以及各类感兴趣的社会公众,愿意学、愿意用、愿意评,就成了最为核心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