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本土化的内涵与要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本土化的内涵与要求

时间:2023-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而言,有两方面的基本要求:第一,本土化追求了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而本土化就是为了切实地描述、分析、理解及预测中国学生的心理与行为,进而建立有关中国学生心理与行为的知识体系,以此来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本土化的内涵与要求

讨论理论的本土化发展首先要明确本土化的内涵。目前对本土化有两种较普遍的理解,一种是从传统文化入手研究中国人的性格特点,一种是对外国心理咨询理论改头换面进行中国化的解释。这两种理解并没有厘清本土化的内涵,台湾心理学者杨国枢提出了一个衡量本土化的标准,叫本土契合性,这一标准认为,研究要和研究的现象高度契合,照抄照搬的东西无法和研究现象的性质、结构、情况相契合;使用的工具根本测不到我们要研究的东西。契合性就是研究者找问题、概念化、理论建构以及建构研究的程序和工具等等研究活动,以及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要和被研究者的心理行为及其经济、社会历史、文化脉络密切地高度地配合、符合及调和的状态。只有具有足够的本土契合性,才能有效反映、显露、展现或者重构所探讨的心理、行为及其脉络,这种研究才能真正帮助我们了解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

上述标准主要是针对心理学研究提出的,参照这一标准,将心理咨询理论的本土化定义为:心理咨询工作者在进行心理咨询研究时,以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及其所处的经济、社会、历史和文化环境等具体情况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关注中国高校心理咨询人员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研究课题,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具体而言,有两方面的基本要求:第一,本土化追求了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外国的心理咨询理论主要是针对外国的社会背景和意识形态下的人群而设计总结的,所以,这些理论和技术如果照搬到中国,很多方面可能不一定适应中国的大学生。而本土化就是为了切实地描述、分析、理解及预测中国学生的心理与行为,进而建立有关中国学生心理与行为的知识体系,以此来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第二,本土化着眼于解决中国大学生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对于面对各种抉择和各种困惑的大学生来讲,解决实际问题非常关键,而本土化的尝试就是让我们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切入点。心理咨询研究者要以中国的国情为立足点,不能一遇到问题就在外国的理论中寻求解药。(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