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室内空气污染历程概况及控制来源:《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室内空气污染历程概况及控制来源:《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时间:2023-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围绕室内空气质量的系统研究最初主要着眼于室内与室外空气质量的关系,以及室内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他们以鹿特丹60个住户为对象,测定了室内外SO2和烟尘的关系,获得了空气污染事件期间的室内环境相对安全性、抽烟对于室内溶胶生成、室内SO2衰减与建筑物新旧程度的关系等重要信息。

室内空气污染历程概况及控制来源:《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早期控制空气污染的着眼点主要是减少固定污染源和流动污染源向空气排放污染物,降低空气环境的污染物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毋庸置疑,这对于保障人体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建筑材料的围隔作用,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间是存在差异的。特别是随着节能、温度和湿度舒适要求的提高,建筑物密闭程度不断增大,室内与室外空气交换量减小,室内外的环境差异也更加明显。

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可追溯到远古时代,以原始人类将火种引入洞穴引起洞穴内烟尘污染为标志。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待室内空气问题,至少可追溯到20世纪上半叶,1939年美国成立了工业卫生协会(AIHA),这标志着生产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受到社会关注。不过,当时人们关心的问题主要是生产场所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过程排出的有害物质对工人健康的危害,特别是工业粉尘的危害。对非生产场所,如住宅、办公室、会议室、教室、医院、旅馆图书馆、候车厅等室内空气的关注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北欧和北美,正是在那个时期提出了室内空气质量(IAQ)的概念。当时,促使人们关注室内空气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和环境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加强;二是空调开始普及,为了节省能源,建筑物密闭程度不断提高,门窗开启时间越来越短。同时各种化学制品也开始涌入室内,导致室内化学污染物浓度提高,于是长期在室内滞留的人常常感到不适。

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欧洲各国的报纸杂志上频繁出现SBS、BRI和MCS三个英文缩写,分别代表室内空气污染引发的三种疾病名称,即病态建筑综合征(sick building syndrome,SBS)、建筑相关疾病(building-related illness,BRI)和化学物质过敏症(multiple chemical sensitivity,MCS),室内空气质量问题越来越为公众所关注。人们逐渐发现室内空气污染与哮喘肺癌等疾病发病率的上升有着密切关系,并注意到室内同样存在所谓“环境毒素力、环境激素”和“环境荷尔蒙”等,认识到室内环境质量不一定比室外好,甚至比室外更糟。

围绕室内空气质量的系统研究最初主要着眼于室内与室外空气质量的关系,以及室内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965年,荷兰学者Biersteker等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的大规模的室内与室外空气质量关系的研究。他们以鹿特丹60个住户为对象,测定了室内外SO2和烟尘的关系,获得了空气污染事件期间的室内环境相对安全性、抽烟对于室内溶胶生成、室内SO2衰减与建筑物新旧程度的关系等重要信息。这一研究表明,室内与室外空气质量存在显著的差异,并且揭示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能超过室外。随后,关于室内与室外空气质量关系的研究一直未停止过,而且涉及面越来越宽。通过这些研究,人们对各种条件下,不同污染物的室内与室外关系有了全面的认识,并建立了一系列室内与室外空气质量关系的模型。

20世纪60年代开始,关于室内空气污染健康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种人类活动引起的呼吸性健康疾病。这些研究包括吸烟人群和不吸烟人群居室内的人体健康状况比较,母亲吸烟对婴幼儿呼吸系统机能的影响,燃烧污染物的健康效应等。同一时期,北欧、美国和其他国家先后开始大量使用甲醛制品,如用脲醛树脂和酚醛树脂作为原料制成胶黏剂、墙缝填充剂和多种人造板材等。其中,脲甲醛泡沫树脂隔热材料在那个时期曾被大量用于构建房屋,特别是移动住房。于是,大量甲醛释放到室内,很多居住者出现了急性刺激和急性中毒症状,甚至引起中毒性肝炎或过敏性紫癜。这些问题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振动。于是,工业卫生、环境保护、化学化工和建筑装潢等专业的工作人员围绕着甲醛污染问题,相继开展了环境监测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毒理实验、工艺改革及相应的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www.xing528.com)

氡是地下矿工患上肺癌的主要致病污染物早就广为人知,它也普遍存在于室内空气中。但是,居室氡的污染问题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被重视起来。当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部分地区检测到的居室氡水平达到了地下铀矿的水平。

20世纪80年代,美国EPA的总暴露评价方法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全面评价室内和室外暴露对人体总暴露贡献的模型。这个研究得到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对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来说,通常情况下,室内污染源对人体总暴露的贡献远远高于室外工业污染源。

随着对室内空气污染问题认识地不断深化,室内环境作为卫生和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批专门从事室内环境检测、宣传教育、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咨询和评估的机构开始形成。如美国工业卫生协会(AIHA)专门设立室内环境质量(IEQ)委员会。“国际室内空气质量与气候协会(ISIAQ)”“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和“室内空气质量协会(IAQA)”也于1992年、1993年和1995年相继创立。与此同时,室内环境管理机构也开始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形成,如美国环保署于1988年在其空气与辐射司下设了室内空气质量(IAQ)程序办公室,1995年又与较早设立的氡分部合并成立了室内环境处,并附设了两个与室内环境相关的国家实验室,在相关部门设立了室内环境的监管、执法机构。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也于1998年在其环境署内设立了室内环境主管部门,并于1999年公布了楼宇的IAQ指南。在室内环境管理机构的指导下,室内环境立法也开始进行,到目前为止,欧美发达国家,亚洲的日本、韩国和我国香港地区,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均已建立比较完善的室内环境法规。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室内污染物主要是燃煤所产生的CO2、CO、SO2、NO2。大量研究表明:厨房炉灶炊事时释放出污染物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建材业高速发展、装修热兴起的今天,由装饰材料所造成的污染成了目前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随着空调的普遍使用,要求建筑结构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而现行设计的空调系统大多数新风量不足,从而更造成了室内空气质量的恶化。此外,日常生活中杀虫剂的使用也是现代居室空气品质下降的原因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