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人文危机与转机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人文危机与转机

时间:2023-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然,中国的先人们在造词时,已经为“危机”赋予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强烈意味,“危”是“危险”,“不安全”,“生命处在紧要关头”,“损害”;“机”是“机会”,“机遇”,“能迅速适应事物的变化,灵活”。在中国人看来,否极泰来,危险中孕育着转危为安的机会,并且能迅速适应市场的变化,得心应手地生存。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人文危机与转机

台湾著名的社会学家金耀基在他的大作《〈民族主义与现代化中国〉》一书中精确地剖析了民族主义与中国现代化之间的复杂关系,他说:“传统中国人没有现代化的民族主义,只有文化主义。清亡之前,亡国之严重性远不如亡天下,亡天下即是亡文化,故儒生可以忍受亡国之痛,但绝不能见文化之亡。盖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乃因中国之文化。”金先生的观点,言简意赅地说出了文化精髓,这也是历史上所谓的异族入侵中国之后,终会施行文化灭绝——金是这样,回纥、西夏也是这样,他们都各自制作了自己的文字,企图避开文化的入侵;元朝如是,清朝更是实行文字狱,希望透过文化灭绝,达到统治的目的。灭绝他国文人,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害怕融入他国的文化之中,由统治者摇身成了文化的被俘虏者。文化主宰了人的生活、人的思想、人的创造。人的心理饱满或空虚——春秋哲学思想的年代;唐朝是诗的年代;宋朝是词的年代;元朝是曲的年代;清朝是考据学盛行的年代。现代中国却很难说是什么文化的时代。

心理学家从不否认,什么样的文化色彩,会创造出什么样的人。文化是一个时代,或者说是一个国家的生活指标之一,文化水平越高的地方,越有人的尊严与生活的规律。当我们再也找不到时代文化的色彩,或者不甘心承认金钱的主宰力时,我们总说现代社会步入了多元化的文化时代。文化的多元性,一方面令我们觉得潜力无限。另一方面又发现自己彻底软弱无能。这样的矛盾,正是潜藏在现代人心理的事实——无力感。无力的感觉造成了紧张、焦虑、恐惧、忧郁、担心、敌对。这种矛盾吞没了人们原有的自尊心,构成了各种心理冲突以至“第三状态”的社会文化基础。

“第三状态”可以说是用来检验文化的指标。“第三状态”流行的社会体系意味着文化不及格。资本主义文化已被许多社会学家宣判为造成“第三状态”风行的不合格文化,中国的市场经济无法避免地要引进西方文化因素,这在多大程度上造成了中国现代文化的问题?(www.xing528.com)

西方的心理学家早已证实,在黑暗、喧嚣、狂乱、噪音、贪婪等文化生态下生存的现代人很容易疯癫,“疯癫”正是当代文化危机走向极致的产品。66%以上的人处于心身不健康的“第三状态”。就是现代各种危机积累的结果。

当然,中国的先人们在造词时,已经为“危机”赋予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强烈意味,“危”是“危险”,“不安全”,“生命处在紧要关头”,“损害”;“机”是“机会”,“机遇”,“能迅速适应事物的变化,灵活”。在中国人看来,否极泰来,危险中孕育着转危为安的机会,并且能迅速适应市场的变化,得心应手地生存。因此,虽然现代的种种危机已让人心力憔悴,但美好的希望还是存在的。关键是——转危为安的机会在哪里?如何把握机会灵活而健康地生存?我相信这正是全人类目前正在探究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