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千里江山图》中的垂虹桥,壮丽桥梁

《千里江山图》中的垂虹桥,壮丽桥梁

时间:2023-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名为《千里江山图》的绢本设色画,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其作者是北宋的王希孟。政和三年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绘成名垂千古的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卷,时年仅十八岁。《千里江山图》采用北方山水画派的图式,画中的长桥却与南方的利往桥和桥上的垂虹亭相似,水边景色也是江南风光。

《千里江山图》中的垂虹桥,壮丽桥梁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名为《千里江山图》的绢本设色画,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其作者是北宋的王希孟。

王希孟(1096—1119?),北宋宫廷画家,政和年间(1111—1118)为宫中“画学”生徒,初未甚工。当时,宋徽宗赵佶是“画学”老师。后王希孟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奉事赵佶左右,赵佶慧眼独具,认为“其性可教”,于是亲授其法。经赵佶指点笔墨技法,王希孟画艺精进,其画遂超越矩度。政和三年(1113)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绘成名垂千古的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卷,时年仅十八岁。可惜的是,他没隔几年就英年早逝

《千里江山图》以长卷形式,立足传统,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

画卷中有一个醒目的公共设施,是前半段中的长桥,宛如一道彩虹,颇为壮观。长桥横跨开阔的江面,为一座巨大的木构梁柱式亭桥,桥身以三根柱子并列上架横梁为一组构架,全桥三十三组构架,共三十二孔。每孔架木梁,铺木板,连成桥面,两侧加木栏杆。桥面自两岸华表处向中央逐渐升高,形成一条优美的曲线。桥的中间有重檐攒尖顶的十字形亭子,结构奇特,舟船可从增高的桥中部通过。廊阁下层接近水面,可作码头。亭为二层,有楼梯相通。二层楼阁除用作桥的通道外,还是商家设肆之所,摆着桌椅,以供行人休憩观景。

《千里江山图》(局部)(www.xing528.com)

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历史学家傅熹年先生所撰的《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北宋建筑》一文考证,画中的长桥极可能参考了苏州吴江利往桥的形象。傅先生在文中写道:“这种巨大规模的长桥在宋代文献中屡见记载,其中最著名的是苏州南面的吴江利往桥。北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说:‘吴江利往桥,庆历八年(1048),县尉王庭坚所建也。东西千余尺,用木万计。萦以修栏,甃以净甓,前临具区,横截松陵,湖光海气,荡漾一色,乃三吴之绝景也。’此桥在当时极负盛名,很多大文学家,如苏舜钦、王安石都歌咏过它,在大书法家米芾的真迹《蜀素帖》《头陀寺碑跋尾》中都提到过它。”傅先生认为,苏舜钦所说“长桥跨空古未有”是宋代工程技术上的新成就。《千里江山图》采用北方山水画派的图式,画中的长桥却与南方的利往桥和桥上的垂虹亭相似,水边景色也是江南风光。这既体现了宋徽宗崇尚江南文化的审美趣味,也体现了“地不分南北”的国家地理概念。

为我国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先生,也在他的代表作《中国古代桥梁》中写道:“北宋天才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中有数座桥梁,以长桥最为突出,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文献所载北宋时吴江利往桥,也是木构长桥,桥上有亭曰垂虹……据研究,王希孟画中的长桥可能就是利往桥的写照。”

当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系艺术作品,不能等同于实景写照,但它与南宋无名氏《长虹卧波图》、明代沈周《垂虹暮色图》、唐寅《垂虹别意图》等诸多美术作品一样,不失为当代人们了解古代垂虹桥的珍贵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