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环洱海区域

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环洱海区域

时间:2023-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挖掘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的环境生态观,深入分析当前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特点。通过测绘等方式搜集基础资料与数据,对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进行量化分析,构建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生态可持续发展模型。

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环洱海区域

首先,对国内外关于传统聚落相关文献进行评述,提出问题。其次,以环境生态学剖析传统聚落空间形态演变为线索,结合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空间生态发展现实要求,实地调研环洱海区域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聚落空间,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对环洱海区域不同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的发展比较,科学构建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生态可持续发展模型,运用于当代传统聚落实例中,并得出结论与展望。具体的研究方法如下:

1)文献检索研究法

通过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查阅环境生态学、传统聚落、分形理论、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相关研究,梳理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的发展脉络与当前的研究现状;分析环境生态学理论运用于传统聚落研究的切入点与可行性;查阅分形理论在传统聚落研究中的运用;探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研究中的应用。

2)实态调查法

主要以深度访谈和实地调研为主。对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空间的调查从居民、相关政府部门(如环保局、洱海管理局、规划局等)、使用者与历史文献中收集的第一手资料展开,深入实地访谈调查。挖掘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的环境生态观,深入分析当前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特点。通过测绘等方式搜集基础资料与数据,对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进行量化分析,构建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生态可持续发展模型。

3)系统分析数学模型研究法

运用系统分析法与数学模型,将生态系统理论与传统聚落相结合,探讨传统聚落的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机制。以种群的Logistic方程(图1.14)为基础,结合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模型(图1.15),构建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模型。

图1.14 种群Logistic增长与指数式增长的曲线比较

来源:[英]A.麦肯齐等《生态学》(www.xing528.com)

图1.15 城市生态系统的理想发展模式

来源:王飞儿《生态城市理论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将分形理论中计盒维数分析法运用于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研究中,通过对可量化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对不同聚落的空间形态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潜在的影响因素,并探寻其规律,尝试将分形理论的研究方法运用于传统聚落的规划设计中,提出可供参考的策略与方法。分形理论中运用计盒

维数计算分形维数公式如下:

式中 Db——分形维数;

N——所覆盖的盒数目(即所使用的单元数目);

1/S——划分栅格比例(即网格底部的盒子数,整体大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