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环洱海区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内化型空间

环洱海区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内化型空间

时间:2023-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图3.27所示,从尺度层级200~400m到尺度层级50~100m,分形维数值逐渐增大,显示出大理古城的整体空间形态具有较高的分形维数。分形维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0.1764。2)内化型空间羊苴咩城为大理国时期的都城,是当时主要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环洱海区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内化型空间

明清时期环洱海区域的传统聚落空间格局,基本延续了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龙城体系,保留了洱海北部的龙口城和南部的龙尾城。大理古城位于苍山中和峰麓,处于洱海西岸的中部。从使用功能方面,仍保持古城在龙城体系的中心位置;从行政管理方面,体现出其作为县府的管理地位。大理古城为平坝型聚落的代表,其聚落空间的边界形态与自然地形和溪流相协调。古城内的街巷与外部形态之间以平行和垂直的方格网进行划分,顺应地形高差设置沟渠,形成了“水绕青山山绕城,山色四时环翠屏”的生态环境格局。

以1914年测绘的大理古城地形图为底图,按照大理古城总图中城墙、街巷、用地等布局与规模特征,笔者分别选取400m、200m、100m、50m作为栅格单元尺度,计算其分形维数并分析其空间形态特征。其中,选用400m的栅格单元尺度时,单元区域面积为16hm2;当栅格单元尺度降至50m时,单元区域面积约为2500m2。将相关数值带入公式可计算出大理古城的分形维数分别是:1.7189、1.8153、1.8953。分形维数值呈现出连续升高的特点。

如图3.27所示,从尺度层级200~400m到尺度层级50~100m,分形维数值逐渐增大,显示出大理古城的整体空间形态具有较高的分形维数。在不同层级的分形维数相差较小,空间分形层级的复杂程度连续性较好。尺度层级的变化显示出大理古城的空间形态在尺度层级200~400m时,大理古城总平面图分形维数值最低,为1.7189;在尺度层级100~200m时,大理古城总平面图分形维数值为1.8153;在尺度层级50~100m时,大理古城总平面图分形维数值最高,为1.8953。分形维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0.1764。综合比较不同尺度层级中大理古城的分形维数,大理古城的空间形态呈现出较高的分形维数值,且呈逐级上升的趋势。古城内的合院式建筑与整个古城的方形空间格局呈现出较高的分形迭代与自相似性特点。

大理古城作为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聚落,古城的选址与构建不仅依据其所处的自然环境,还受到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明清时期的大理古城在羊苴咩城的东南部新建,其空间形态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受自然地形的影响。西倚苍山中和峰麓,东临洱海,北临桃溪、梅溪,西临中溪,南临绿玉溪、龙溪。利用地形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特点,将自然的溪流引入古城内,用于生产、生活

图3.27 大理古城总平面图分形维数计算

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作为大理府城,其空间格局为方形的棋盘式。对比明清时期大理古城的平面形态(图3.28、图3.29),其聚落演变具有以下特点:

(1)由原来大理国时期以羊苴咩城为中心,转变为明清时期以大理古城为中心,整个聚落规模逐渐向东、南两个方向延伸,靠近洱海发展。

(2)增加了军事管理机构,如南校场、演武厅等。

(3)谯楼的位置变为五华楼,南侧的城墙拆除。

(4)增加书院等教育机构。

(5)增加土主庙等宗教信仰中心。

(6)增加鱼市、米市、牲口屠宰等,完善人们的生活设施。

(7)受自然地形及水资源使用等因素影响,形成清朝时期的古城聚落形态,并一直延续。

(8)明代时期南面的城墙被拆除,形成了新的道路与街区,并新建了一些公共建筑,如城隍庙、火神庙、劝学所等,街巷如红龙井等。

图3.28 大理古城明代、清代复原示意图

来源:大理市城市建设展览馆(www.xing528.com)

图3.29 大理古城明清时期平面形态演变分析图

明清时期的大理古城营建所体现出的环境生态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古城南、北的绿玉溪、白鹤溪,西侧的苍山中和峰,东侧的洱海等自然条件,为古城的营建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2)古城位于平缓的坡地,其采用规整的矩形布局,与自然地形相融合。

(3)古城内的街巷采用方格网布局,与整个古城的平面形态相协调。

(4)各个街区之间的建筑格局与整个街区与道路相一致,使古城在整体形态上呈现出较高的分形维数。

(5)从不同尺度层级的分形维数来看,大理古城呈现出分形维数值逐渐升高的特点,具有较高的数值,表明大理古城从聚落选址、布局、街巷、建筑等都体现出较高的自相似特点,与整体自然环境相融合,并显示出分形迭代与分形同构的思想(图3.30)。

图3.30 大理古城外南北溪流、门楼,古城内街巷、公共建筑、民居

明清时期大理古城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聚落,其空间形态具有以下特点:

1)顺应自然地形

大理古城位于较为平缓的坝区,西倚苍山,东临洱海,与苍山多条溪流相邻。天然的溪流成为古城军事防御的护城河,将溪流引入古城内也为居民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生活水资源。苍山和洱海的自然资源成为人们生活与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也为古城的营建提供了丰富的木材石材、泥土、草等材料。古城的空间布局于溪流之间,开辟沟渠、城壕,修筑水闸,积累理水经验与防洪,充分体现出人们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特点。

2)内化型空间

羊苴咩城为大理国时期的都城,是当时主要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清时期的大理古城则新建于羊苴咩城东南侧,其空间布局受到了当时社会和“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营建思想的影响,呈现出方形棋盘式布局。古城东、西、南、北设有门楼与城墙,古城内设衙署、书院、寺庙、民居等建筑。因与地形相结合,满足古城的发展需要,在清代演变成为东、西门楼并没有设在一条直线上,而是形成了大理古城“双十字”的街巷空间格局。聚落内部街巷与外部形态之间高度统一,各个区块之间的使用功能与街巷相结合。聚落在与自然形态相协调的基础上,更加凸显聚落内部社会功能与聚落空间形态的一致性。

3)具有明显的分形迭代与分形同构思想

从分形维数的角度分析大理古城,可以看出其聚落空间形态不仅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明显的分形同构,而且其内部的建筑单体也与古城的方形格局具有分形同构的特征。古城整体方形的形态与古城空间的构成元素——建筑形成的方形合院,具有明显的分形迭代特征。从其不同尺度层级的分形维数值可以看出:①随着尺度层级的逐渐降低,分形维数值不断升高,体现出大理古城的建筑复杂程度具有较强的连续性特征;②层级之间的分形维数值接近,表明大理古城本身具有较强的分形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