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城村空间形态研究:位置、示意图及特点

周城村空间形态研究:位置、示意图及特点

时间:2023-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5.44周城村区位示意图来源:根据Google Earth底图加绘图5.45周城村平面示意图图5.46周城村戏台、龙泉寺、新建牌坊周城村西倚苍山沧浪峰和云弄峰,东邻214国道,北临蝴蝶泉。如图5.47所示,从尺度层级100~200m到尺度层级25~50m,分形维数值逐渐增大,显示出周城村的整体空间形态具有较高的连续性。图5.48周城村街巷、新增给排水设施等

周城村空间形态研究:位置、示意图及特点

周城村位于洱海西岸北端,隶属大理市喜洲镇,为白族主要的聚居聚落之一(图5.44~图5.46)。周城村至今保存着完整的聚落形态和典型的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类型。“白族扎染技艺”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白族本主节、栽秧会、蝴蝶泉会,《舍利子花树》《蝴蝶泉》等构成了当地特有而丰富的民俗文化,被赞誉为“白族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图5.44 周城村区位示意图

来源:根据Google Earth底图加绘

图5.45 周城村平面示意图

图5.46 周城村戏台、龙泉寺、新建牌坊

周城村西倚苍山沧浪峰和云弄峰,东邻214国道,北临蝴蝶泉。整个村落依地势西高东低布局,东西向以大充路、塔充路为主,街巷交错其间。位于聚落东北设四方街广场,保留着古戏台、大青树;龙泉寺建于村落西侧地势较高之处,村内有景帝庙、灵帝庙等。周城村内东西向3条主要街巷贯穿整个聚落,聚落内小巷交错,将合院式民居相联系,构成自然肌理较强的聚落空间单元,好似生长的细胞,与聚落的整体形态相协调。大充路为聚落内南北向的主要街巷,街巷东侧聚落入口处设戏台与四方街,内植大青树;街巷西端地势较高处为龙泉寺,为保留较好的公共建筑院落空间。周城村内的白族民居多为合院式建筑,与周城村聚落的长方形具有较高的自相似性。聚落背倚苍山,面朝洱海,聚落内建筑多沿等高线坐西向东布局,整个聚落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整体呈现出较好的空间形态。

运用分形理论的计盒维数法计算周城村的分形维数,尝试对其空间形态进行归纳、分析,寻找其空间形态的特征。笔者分别选取200m、100m、50m、25m作为栅格单元尺度,计算其分形维数并分析其空间形态特征。其中,选用200m的栅格单元尺度时,单元区域面积为4hm2;当栅格单元尺度降至25m时,单元区域面积约为625m2。将相关数值带入公式中计算可得出上末村的分形维数分别是1.6920、1.7944、1.9668,分形维数值随着尺度层级的降低,数值逐渐升高,说明周城村的聚落尺度层级之间的相似性较高,其空间形态呈现出较高的分形维数值,在尺度层级变小的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复杂程度连续性。

如图5.47所示,从尺度层级100~200m到尺度层级25~50m,分形维数值逐渐增大,显示出周城村的整体空间形态具有较高的连续性。不同层级的分形维数相差较小,空间分形层级的复杂程度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尺度层级的变化显示出周城村的空间形态在尺度层级100~200m时,其总平面图分形维数值最低,为1.6920;在尺度层级25~50m时,周城村总平面图分形维数值最高,为1.9668;在尺度层级50~100m时,周城村总平面图分形维数值为1.7944。分形维数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0.2748。综合比较不同尺度层级中周城村的分形维数,周城村的空间形态呈现出较高的分形维数值,且相互之间的差值较小,具有较好的尺度层级连续性。周城村聚落的整体与周围环境之间联系较紧密,具有较好的空间形态特征。(www.xing528.com)

周城村的聚落营建体现出的环境生态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1)西倚苍山沧浪峰,东朝洱海,南临沧浪峰溪流,北临霞移溪,聚落依自然地形构建长方形平面形态。

图5.47 周城村总平面图分形维数计算

(2)聚落利用地形西高东低,设置排水体系;公共建筑空间为四方街与戏台,内植大青树,作为人们主要的聚集场所,有集市、聚会、表演等。

(3)聚落内以东西向3条主街巷贯通,南北以2条主街巷贯通,各街区内按照自然地形构建建筑,形成有机的自然生长形态。

(4)传统街巷内道路以当地青石板、卵石等铺砌,设置排水沟。

(5)当代街巷内增设给水管污水设施等(图5.48)。

图5.48 周城村街巷、新增给排水设施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