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勤奋与酷爱:力量的源泉

勤奋与酷爱:力量的源泉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增恒的成长,生动地说明了一个事实:人民群众既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也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李增恒同志回答的:“勤奋是天资,酷爱是力量。”1951年春节,乡上群众闹秧歌时,李增恒怀着好奇的心情,第一次随着秧歌队游村转乡沿门拜年。村里人见到他整天跳来跳去的,真是百思不解。在李增恒同志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他不仅重视技艺的勤学苦练,更着重人物形象的刻画与内在感情的表达。

勤奋与酷爱:力量的源泉

一位普通农民,半路出家学跳舞,并成为享有盛名的舞蹈家,虽然不算惊人的奇迹,但也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做到的。在30多个酷暑严冬里,李增恒不知洒下多少汗水,费尽多少心血,磨烂了多少双鞋。在舞蹈表演上所取得的成绩,不仅是他个人含辛茹苦的劳动成果,也为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民间舞蹈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李增恒的成长,生动地说明了一个事实:人民群众既是物质文明创造者,也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人民创造了艺术,艺术激励着人民。从李增恒几十年的艰苦艺术生涯中,我们感受到一个有志于艺术事业的人,要想做出些成绩和贡献,必须永远植根于生活之中,永远和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把毕生的心血献给人民。

一个农民最终成为一位舞蹈家,究竟具备了什么优越的环境和得天独厚的条件呢?李增恒同志回答的:“勤奋是天资,酷爱是力量。”简洁的两句话,道出了他的心声,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正因为他是这样做的,才从几十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了自己的理性感受,言简意赅、语重心长。

李增恒从小生长在陕西绥德县韭园沟乡蒲家坬村,这是一个非常偏僻和落后的小山村,距公路、距县城都很远,几十里的羊肠小道通向山外。1951年春节,乡上群众闹秧歌时,李增恒怀着好奇的心情,第一次随着秧歌队游村转乡沿门拜年。他看到大伙手舞花扇,腰系彩绸,扭得那样得意,跳得那样自如。铿锵的锣鼓、嘹亮的唢呐,使他情不自禁地跟着大家扭跑起来。由于他个头低矮,大家就让他扮包头。一个整年手握img把和黄土打交道的陕北后生,就这样用假发和彩裙打扮成一个十七八岁的天真活泼的姑娘。他的扮相迷人、身材窈窕,使得全村的婆姨、姑娘、小伙、娃娃无不交口称绝,四乡群众闻讯也赶来观看蒲家坬村的“新姑娘”。就这样,他第一次接触陕北秧歌,登上民间艺术表演的大舞台。他以无比兴奋和新奇的心情,敲开了民间舞蹈表演的艺术大门;用勤奋之手、酷爱之心,在民间艺术的园地里,浇灌着绚丽多姿的新花朵。(www.xing528.com)

春节过后,乡上的秧歌队解散了,可他的心却像汹涌澎湃的潮水,再也平静不下来。下地送粪时,他担着担子练小碎步。没有花扇,就用扫帚代替,反复舞动练习扇子花。没有镜子,他在月光下对着身影琢磨身段。田间、地头、窑前、路边都是他的排练场。不管有人无人,有空就得跳上几遍。村里人见到他整天跳来跳去的,真是百思不解。好心的人劝导他,关心他。也有人说:“六,怕是中邪了?”更有甚者,说:“他可能得了神经病。”父母数落他,邻人嘲讽他,娃娃们起着哄,老人们劝说他。四周的非议、群众的褒贬,他从不理睬。他总是淡然一笑,若无其事地念起锣鼓点又跳起来。

在李增恒同志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他不仅重视技艺的勤学苦练,更着重人物形象的刻画与内在感情的表达。为了生动地表现陕北姑娘的神情体态,他一开始就重视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并在群众中寻觅需要的生活原型和人物模特儿。甚至,冬天下地劳动时,自己也买个花围巾包在头上,扮成陕北姑娘,力求在日常生活中,将自己的一行一走、一说一笑,都能体现姑娘们独具的那种羞涩、恬静、纯真、质朴的神情,使内在感情的琢磨和外在形体的塑造,交织为统一的整体。当年,他在生活较为困窘的情况下,省吃俭用,把积攒的零钱都用来买戏曲人物年画,贴满窑内,认真端详,揣摩画上人物的神情。有一次,他在集市上见到卖镜子的,就毅然将打工挣来的钱,买了一面二尺多长的大镜子背回家。婆姨气得几天不理他,他却兴奋地照着镜子练身段,从此,这面镜子就被他视作身边不说话的老师。30多年的岁月,镜面已经泛黄,四周的水银正在脱落,但仍端端正正地挂在窑内正中的墙壁上。镜内映出主人的面容,也随着岁月的流逝,两鬓泛起灰白色。当我看到“六六”是那样深情地擦拭着它,抚摸着它的时候,不由也对这面镜子产生了特殊的情感。这不是一面普通的镜子,是人生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闪亮发光的镜面,我仿佛看到这位民间艺人的成长和生活的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