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迁居成周,东周的中心

迁居成周,东周的中心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周是西周时期的东都,又称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王城公园一带。西周覆亡后,周平王向东迁移,定都成周,这里就成了东周的王城。又把曾经反抗周朝的殷商豪族迁到成周的东郊,以防他们兴风作浪。所以,成周在西周的政治、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周平王东迁后,这里又成为东周的文化中心。在整个春秋时期,成周是全国最繁荣发达的地方。老子举家迁到成周,尹喜真是喜不自禁。

迁居成周,东周的中心

相传老子当年赴宛丘求学途中,有幸结识了一位摆渡老人。这摆渡老人有个孙女,名叫若薇,是一位聪明、勤劳、质朴、善良的姑娘。老子学成回家,途经渡口时,摆渡老人在三天前刚刚去世了。老子和若薇二人再次相见,悲喜交加。他们一同前往坟地,祭拜了摆渡老人——若薇的爷爷,算是向老人作了最后的告别。并按照摆渡老人生前的愿望,老子和若薇这两个有情人结为夫妻,然后回到了曲仁里。

老子夫妇刚到曲仁里,乡亲们告诉老子,他爷爷早在两年前就过世了。老子失去自己最敬重的爷爷,万分悲痛。夫妇二人不顾旅途的辛苦,准备了一些菜肴纸钱等祭品,又去拜祭了老子的爷爷。

一阵忙乱之后,老子夫妇静下心来,开始了普通人简朴的生活。老子招收几位学子,讲授礼仪道德,挣一点小钱养家糊口。

第二年,若薇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宗。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也说:“老子的儿子名叫宗,宗是魏国的将军,被封于段干(魏国都邑)。宗的儿子名注,注的儿子名宫,宫的玄孙(今有人认为‘玄孙’应理解为‘远孙’)名假,假在汉孝文帝(公元前179—公元前157)时做了官。而假的儿子名解,担任了胶西王刘卬的太傅,所以在齐地(今山东泰山以北黄河流域及胶东半岛地方)安家落户了。”但现在有人认为,这可能是汉代某个自称老子后裔、司马迁也认可的李氏的家谱,实在与老子毫无关系。这个说法是否成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证明正确无误。在此之前,应信从《史记》的记载。

儿子的降生,给家里带来了欢乐,同时也增加了一份开销,单靠老子微薄的收入难以维持本来就不宽裕的生活了。正当老子夫妇心急如焚、一筹莫展的时候,远在成周的尹喜托人捎来一封信,请老子到成周任职。尹喜也是陈国人,商容的学生。老子跟随商老先生学习时,就和尹喜相识了。他们志同道合,经常在一起交流、切磋,成了亲密挚友。

这时候,尹喜已经高升了,成为周王朝的大夫了。按周朝的官制,大夫既是官名也是爵名。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官僚,大夫处于卿和士之间,是有固定职司的官署长官,分为乡大夫、遂大夫、朝大夫、冢大夫、县大夫、都邑大夫、公族大夫等。周代的官爵,分公、卿、大夫、士四等,大夫又有上、中、下三级。尹喜所得的大夫,是官还是爵,文献记载不详,但不管怎么样,他已挤入周王朝统治阶级的行列,享有高官显爵,则是毋庸置疑的了。(www.xing528.com)

老子接到尹喜的来信,喜出望外,当天就雇了一辆牛车,带着娇妻爱子,奔成周而去。

成周是西周时期的东都,又称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王城公园一带。西周覆亡后,周平王向东迁移,定都成周,这里就成了东周的王城。据文献记载,伊水、洛水流域是夏人的故地,周武王灭商后,为了巩固周王朝对东方的统治,计划在这里修建新的都城,但计划还没有实现,武王就病逝了。成王继位以后,派召公勘察,确定建城的位置,又派周公视察,绘制地图,占卜吉凶,然后命令殷商百姓和诸侯共同兴建。

新城建成后,举行了祭祀典礼,成王亲自前来主持,十分隆重。典礼结束后,成王返回都城宗周(即镐京,今陕西长安县西北,沣水之东),命令周公留守在这里。当时认为成周是天下的中心,四方朝贡,道里均等。又把曾经反抗周朝的殷商豪族迁到成周的东郊,以防他们兴风作浪。所以,成周在西周的政治、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周平王东迁后,这里又成为东周的文化中心。在整个春秋时期,成周是全国最繁荣发达的地方。

从曲仁里到成周,大概要向西北方向走一千里远的路。老子一家人坐在牛车上,逶迤而行,总算顺利到达目的地了。从偏僻的乡村,来到王朝的都城,这是老子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没有这次出门远行,举家搬迁以及随之而来的差事,老子虽有满腹道学,也会在穷困潦倒中销声匿迹,他的道德之学也会在街谈巷议中烟消云散。机遇、环境对一个人成长和一门学问的传播极其重要,而机遇属于有准备的人,环境是可以改变或选择的。只有把这两个方面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才有可能收到完美的效果。在这方面,老子是十分幸运的,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老子举家迁到成周,尹喜真是喜不自禁。他帮助安顿好了老子一家人,然后与老子促膝交谈,说了两天两夜。在尹喜的引见下,老子拜见了周景王(公元前544—公元前520)的叔叔姬如公。这是改变老子命运的关键时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