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表面活性剂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表面活性剂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面活性剂广泛地应用于日用化工、食品、纤维和印染加工等工业中,是一类很重要的助剂,在对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分析和合成路线等方面的研究中,红外光谱已经成为很重要的分析手段。表2-13列出了有关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基团和相应的吸收谱带。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中,利用上述特征吸收带可以判定烯基存在。

表面活性剂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表面活性剂广泛地应用于日用化工、食品、纤维和印染加工等工业中,是一类很重要的助剂,在对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分析和合成路线等方面的研究中,红外光谱已经成为很重要的分析手段。表2-13列出了有关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基团和相应的吸收谱带。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羧酸盐在1605~1560cm-1出现羧酸离子—COO-非对称伸缩振动(νasCOO-),此吸收峰尖而强,所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第一吸收峰若出现在1600cm-1前后,可以判定是羧酸盐。

表2-13 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基团和红外吸收带

续表

续表

磷酸酯盐在1290~1230cm-1为νP═O吸收,1050~970cm-1是νP—O—C吸收,两个峰宽而强,一般后者较强,有时分为两个峰。

磺酸盐的SO3非对称伸缩振动(νasSO3)或硫酸酯盐的SO3非对称伸缩振动(νasSO3)在1250~1170cm-1出现宽的强吸收,一般磺酸盐的最大吸收多数出现在波数低于1200cm-1处,硫酸酯盐的最大吸收出现在波数高于1200cm-1处,所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1200cm-1前后若出现第一吸收峰,则可以判断是磺酸盐或硫酸酯盐。

(1)硫酸酯盐类

①脂肪醇聚氧乙烯盐。脂肪醇PEO硫酸盐的IR光谱特征是硫酸酯在1270~1220cm-1有νasSO3吸收峰,PEO键在1120cm-1处为νC—O—C的吸收(图2-7),此吸收峰随环氧乙烯加合摩尔数的增加而增强。

②脂肪醇硫酸盐。十二醇硫酸盐的IR光谱特征是在1250~1210cm-1出现νasSO3的强吸收,在1085cm-1、~1000cm-1和835cm-1分别为νS═O、νC—O和νS—O的吸收(图2-8),另外,可根据1085cm-1或1000~975cm-1的吸收带区别于磺酸盐。

图2-7 十二醇PEO硫酸钠(EO=3)的IR光谱图(薄膜法)

图2-8 十二醇硫酸钠的IR光谱图(KBr压片法)

钠以外的反离子,如铵盐、乙醇胺盐有NH和OH引起的特征吸收带,所以,很容易和钠盐、钾盐区别开。也可根据表2-4确定反离子的种类。

由十二醇硫酸盐反离子的变化引起νas═O吸收带和νs—o吸收带的位移(cm-1)见表2-14。

表2-14 十二醇硫酸盐反离子存在下的νas═o和νs—o

①与乙酰胺盐的νC—O(醇)重叠。

③烷基酚聚氧乙烯盐。烷基酚PEO硫酸盐的IR光谱,除硫酸酯在1270~1220cm-1的吸收(νasSO3)和PEO在1100cm-1(νC—O—C)附近的吸收外,在1610cm-1、1580cm-1、1515cm-1处为苯核的νC═C吸收,在830cm-1(δC—H面外,2个邻接的氢)出现取代苯核的吸收(图2-9)。

图2-9 烷基酚PEO硫酸钠(EO=9)的IR光谱(KBr压片法)

(2)磺酸盐类。

①烷基烯丙基磺酸盐。图2-10是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的红外光谱图,LAS的磺基在1190cm-1处有νasSO3强吸收,在1135cm-1、1045cm-1(νsSO3)和690cm-1(δSO3)亦有吸收。此外,苯核在1600cm-1、1500cm-1(νC═C面内)有弱吸收和1010cm-1(δC—H、面内)、833cm-1(2个邻氢)的吸收。

图2-10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的IR光谱图(KBr压片法)

支链烷基苯磺酸钠(ABS)与LAS的光谱类似烷基的吸收,LAS的δCH3出现在1410cm-1,ρCH2出现在722cm-1。ABS在1400cm-1、1380cm-1为δCH3,1367cm-1为δCH2(面内),760cm-1为ρCH2吸收,LAS出现在690cm-1,而ABS位移至660cm-1。基于此,可以将两者区分。另外,根据1400cm-1和1379cm-1的吸光值比可以测定烷基分支程度。

1045cm-1吸收谱带因不同反离子存在而发生变化,见表2-15,同时,乙醇铵盐和铵盐会出现NH、OH基的吸收。

②链烷基磺酸盐。链烷基磺酸盐的IR光谱与α-烷基磺酸盐的IR光谱很相似,出现在1180cm-1(νasSO3)和1055cm-1(νsSO3)为磺酸基吸收,因此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中,得不到少量有关链烷磺酸盐的信息。

表2-15 烷基苯磺酸盐反离子存在下的νSO3

③α-烯基磺酸盐。α-烯基磺酸盐的IR光谱图在1190cm-1(νasSO3)和1070cm-1(νsSO3)出现吸收(图2-11)。此外,α-烯基磺酸盐在965cm-1(δCH,面外)出现反式双键的吸收。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中,利用上述特征吸收带可以判定烯基存在。

图2-11 α-烯基磺酸钠的IR光谱图(KBr压片法)

④磺基琥珀酸酯盐。图2-12是磺基琥珀酸二酯钠盐(Aerosol OT)的IR光谱,1250~1220cm-1(νasSO3)出现磺基强吸收,在1045cm-1(νsSO3)出现尖锐吸收。酯基在1735cm-1(νC═O)有强吸收,在1165cm-1(νC—O—C)为弱吸收。

图2-12 AerosolOT的IR光谱图(KBr压片法)

一般磺酸盐非对称伸缩振动的最大吸收多数出现在低于1200cm-1,Aerosol OT和α-磺基脂肪酸酯,由于羰基对邻接磺基的原子的吸电子作用,使吸收移向高于1200cm-1波数区,与硫酸盐难于区别。

⑤脂肪酸酰氨磺酸盐。N-硬酯酰甲基氨乙基磺酸盐(N-酰化甲基磺酸钠)IR光谱的特征是叔胺吸收和磺基吸收。

叔胺在1640~1620cm-1(νC═O)出现强吸收,磺基在1250~1190cm-1(νasSO3)有强吸收,在1055cm-1(νsSO3)出现尖锐吸收,氮原子上的甲基在1495cm-1(δasCH3)和1417cm-1(δsCH3)出现弱吸收。

⑥α-磺基脂肪酸酯盐。α-磺基脂肪酸酯盐的磺基在1235~1195cm-1(νasSO3)、1045cm-1(νsSO3)有强吸收,酯基在1725cm-1(νC═O)出现强吸收。和Aerolol OT的光谱图极为相似,根据1460~1350cm-1的吸收可以和Aerosol OT相区别。

分子中有酯键的磺酸盐用稀硫酸和碱容易发生水解。α-磺基脂肪酸酯水解后并不失去表面活性,而Aerosol OT的亲油基部分因游离成长链醇而失去活性,两者可用这一差别来鉴别。

(3)羧酸盐类。

①N-酰甲基氨基乙酸盐。N-十二酰甲基氨基乙酸盐(月桂酰基氨酸盐)IR光谱的特征表现为叔胺和羧基的吸收。叔胺在1630cm-1(νC═O)出现强吸收,羧基盐在1605cm-1(νasCO)有强吸收,在1400cm-1(νsCO)出现吸收。氮原子上甲基的弯曲振动可在1490cm-1(δasCH3)和1400cm-1(δsCH3)附近观察到。

转变成酸后,羧酸盐的吸收消失,在1725cm-1(νC═O)出现羧酸吸收。

②长链脂肪酸盐。图2-13是棕榈酸钠的IR光谱。烷基和羧基离子产生的吸收是棕榈酸钠IR光谱的主体,特别是羧基离子的吸收可作为特征。羧基离子在1563cm-1(νaCOO-)和1430cm-1(νsCOO-)出现强吸收。脂肪酸盐转变成脂肪酸后此吸收消失,出现脂肪酸的1710cm-1(νC═O)吸收。

图2-13 棕榈酸钠的IR光谱图(KBr压片法)

(4)磷酸酯盐类。

①脂肪醇聚氧乙烯盐。脂肪醇PEO磷酸钠的IR光谱图如图2-14所示,磷酸酯盐的吸收和PEO链的吸收是其特征。磷酸酯盐在1250cm-1(νP—O)、1040cm-1(νP—O—P)附近有吸收,PEO链在1351cm-1(δCH)、1120cm-1(νC—O—C)处出现吸收。醚键在1120cm-1的吸收随环氧乙烷加合摩尔数的增加而变强。根据磷酸酯无νC═O吸收,可得以确认。

图2-14 脂肪醇PEO磷酸钠(EO=3)的IR光谱图(薄膜法)

②烷基酚聚氯乙烯盐。烷基酚PEO磷酸盐IR光谱的特征是,除磷酸酯吸收和PEO链吸收外,还有烷基苯的吸收,磷酸酯在1250cm-1(νP═O)、1040cm-1(νP—O—P)附近有吸收,PEO链在1120cm-1(νC—O—C)出现吸收,苯环在1610cm-1、1510cm-1出现骨架振动吸收(νC═C面内)。

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1)季铵盐类。

①二烷基二甲基氨盐。二硬脂基二甲基氯化铵的IR光谱如图2-15所示。季铵盐和单纯脂肪族烃非常相似,除2900cm-1附近和1470cm-1、720cm-1的吸收以外,只有νCN在920cm-1附近的吸收稍微可辨认,3400cm-1附近和1630cm-1附近的吸收来自试样中的水分。

图2-15 二硬脂基二甲基氯化铵的IR光谱图(KBr压片法)

②烷基三甲基铵盐。图2-16是硬脂基氯化铵的IR光谱图。除νCN在970cm-1、950cm-1、910cm-1的吸收外,几乎没有特征吸收。液体或浆状试样在970cm-1和910cm-1处有两个吸收峰,固体或者结晶状试样的亚甲基链在720cm-1、730cm-1(ρCH2)出现吸收。

③烷基二羟乙基甲基铵盐。烷基二羟乙基甲基氯化铵除烷基的许多吸收和νCN在1000~910cm-1的吸收外,伯羟基在3300cm-1(νOH)附近和1085cm-1(νC—O—H)附近出现强吸收,图2-17为二羟甲基脲的IR光谱图。

图2-16 硬脂基氯化铵的IR光谱图(KBr压片法)

图2-17 二羟甲基脲的IR光谱图

④烷芳基季铵盐。图2-18是十六烷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的IR光谱。此类季铵盐的单取代苯环在730cm-1和705cm-1(5个邻接氢)处出现强吸收,但是730cm-1的吸收和亚甲基链在725cm-1(ρCH)的吸收重叠,苯环的νC═C在1585cm-1吸收微弱。

⑤烷基吡啶盐。图2-19是十六烷基溴化吡啶的IR光谱。

烷基吡啶盐的特征是吡啶环的一连串吸收,即在3100~3030cm-1(νCH)范围呈现弱的波状吸收,1640cm-1和1490cm-1(νC—C)的吸收,1177cm-1(环振动和δCH面外)、775cm-1(δCH面外)、631cm-1(环振动)的尖锐吸收。此外,在1640cm-1的吸收和试样中存在的水分吸收重叠。水分在3400cm-1亦有吸收。

⑥丙邻二胺衍生物脂肪酸酰胺丙基二甲基-β-羟乙基硝酸铵的IR光谱,在1640cm-1(νC═O)和1540cm-1(δCH和νCN)出现仲酰胺的两个特征的尖锐吸收强峰。羟乙基在3330cm-1(νOH)附近和1064cm-1(νCO)有强吸收。硝酸离子在1340cm-1附近出现宽而强的吸收,在833cm-1亦有弱的尖锐吸收。

图2-18 十六烷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的IR光谱图(KBr压片法)

图2-19 十六烷基溴化吡啶的IR光谱图(KBr压片法)

咪唑啉盐。代表性的2-烷基-1-(2-烷基酰胺乙基)-1-甲基氯化咪唑啉的IR光谱图,除咪唑啉环在1610cm-1(νC═N)出现强吸收外,仲酰胺在1665cm-1(νC═C)有强吸收,3200cm-1附近出现νNH强吸收峰,1550cm-1为δCN的吸收峰。

(2)烷基胺及其他盐类。

①烷基聚氧乙烯胺。烷基PEO胺没有叔胺的吸收,所以呈现和一般烷基PEO醚键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非常相似的光谱。除PEO链在1351cm-1和1250cm-1(δCH2)、1123~1100cm-1(νC—O—C)、953~926cm-1、862~833cm-1(δCH2)出现吸收外,无特征吸收。另外,其盐酸盐在2700~2350cm-1(νNH+)出现很弱的吸收,据此吸收可以判断化学结构。图2-20是聚氯乙烯十二烷基胺的IR光谱图。

②醇胺烷基二乙醇胺。除羟乙基在3350cm-1(νOH)、1045cm-1(νC—O—H)有宽而强的吸收外,在878cm-1(ρCH2)也出现吸收,没有特征吸收。

叔胺没有特征吸收,而其盐强烈缔合的NH+在2700~2350cm-1(νNH+)出现吸收。伯羟基在1075cm-1和1045cm-1有两个吸收峰,因氢键的影响在1075cm-1处形成一个最大的吸收峰。十二烷基二乙醇胺盐的IR光谱图如图2-21所示。

图2-20 聚氯乙烯十二烷基胺的IR光谱图

图2-21 十二烷基二乙醇胺盐的IR光谱图(薄膜法)

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醇酰胺型的特征是1640~1620cm-1的酰胺键吸收和1050cm-1(νC—OH)附近的吸收。

酯型除了酯键在1740~1730cm-1和1180~1170cm-1出现吸收外,随多元醇的种类和游离OH基残余的程度而出现相应的吸收,所以,比较光谱的整个图谱对其相互识别是很有必要的。

PEO型的特征是在1120cm-1有宽的强吸收,此吸收与环氧乙烷的加合摩尔数相对应,随PEO键在整个分子中所占的比例增加而吸收增强。其他部分的吸收强度相应减弱。PEO键以外若有苯环、酯键或酰胺键存在,则会出现相应的吸收。具有酯键的PEO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和IR光谱都和上述化合物相似。

(1)脂肪酸醇胺酰类。

①脂肪酸二乙醇酰胺。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的特征是在1620cm-1(νC═O)附近出现酰胺Ⅰ谱带的强吸收带,在3333cm-1(νOH)和1053cm-1(νC—O—H)附近有羟基的强吸收,在1730cm-1有弱吸收表示存在副产物酯类化合物。图2-22是肉桂酰二乙醇胺的IR光谱图。

②脂肪酸单乙醇酰胺。脂肪酸单乙醇酰胺的1640cm-1(νC═O)为酰胺Ⅰ吸收带,1560cm-1(δNH)为酰胺Ⅱ吸收带,1050cm-1(νC—O—H)附近为羟基的吸收。图2-23为月桂酸单乙醇酰胺的IR光谱图。

图2-22 肉桂酰二乙醇胺的IR光谱图

图2-23 月桂酸单乙醇酰胺的IR光谱图(KBr压片法)(www.xing528.com)

(2)聚氧烯烃聚合物类。

①长链脂肪醇衍生物。图2-24是十六烷基PEO醚的IR光谱。PEO链的特征吸收出现在1120cm-1(νC—O—C)。此外,在3500~3000cm-1(νOH)、945cm-1、885cm-1(ρCH2)、850cm-1(ρCH2)的吸收峰,其强度随环氧乙烷的加合摩尔数增加而增强,这是PEO化合物的共同特点。

图2-24 十六烷基PEO醚(EO=5)的IR光谱

②烷基酚衍生物。壬基酚PEO醚的特征是有苯环的吸收和PEO链的吸收,1610cm-1、1580cm-1、1515cm-1(νC═C和环振动)为苯环的特征吸收,根据这些吸收可与其他PEO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区别,壬基酚PEO醚(EO=9)的IR光谱如图2-25所示。

图2-25 壬基酚PEO醚(EO=9)的IR光谱图(薄膜法)

因壬基酚PEO醚是以三聚丙烯和酚反应生成的壬基酚为原料,所以,在1380cm-1附近可以看到甲基的δCH3吸收,此吸收随环氧乙烷加合摩尔数的增大而辨认不出。

③单脂肪酸甘油酯衍生物。图2-26是单油酸甘油酯PEO醚的光谱。其谱形与脂肪酸PEO醚非常相似,除酯键在1725(νC═O)的吸收和PEO醚键在1120cm-1(νC—O—C)强吸收外,无特征吸收。

图2-26 单油酸甘油酯PEO(EO=30)醚IR的光谱图(薄膜法)

④脂肪酸失水山梨醇酯衍生物。单脂肪酸失水山梨醇酯PEO醚的IR光谱与长链脂肪酸衍生物、脂肪酸多元醇酯衍生物相同,除酯键在1725cm-1(νC═O)、PEO醚键在1120cm-1(νC—C)的吸收外,无特征吸收。图2-27是单脂肪酸失水山梨醇酯PEO醚的IR光谱。

⑤长链脂肪酸衍生物。油酸POE酯的IR光谱图,酯键在1730cm-1(νC═O)、PEO键在1120cm-1(νC—O—C)出现强吸收,根据酯键在1730cm-1的吸收可与脂肪醇PEO醚、烷基酚PEO醚相区别。此外,1177cm-1(νCO)的吸收可认为是醚键的肩形吸收。图2-28是柔软剂SG的IR光谱。

⑥脂肪酸酰胺衍生物。椰子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PEO醚的主要特征是仲酰胺在1645cm-1(νC═O)和1550cm-1(δNH)出现强吸收。另外,在1120cm-1(νC—O—C)有宽的强吸收,由PEO醚键的吸收引起。伯酰胺在3330cm-1和3100cm-1(νNH)处有吸收。若在1735cm-1出现小吸收峰,表示有副产物酯化合物存在。

图2-27 单脂肪酸失水山梨醇酯PEO醚的IR光谱图(薄膜法)

图2-28 柔软剂SG[C17H35COO(CH2CH2O)6H]的IR光谱图

⑦聚丙二醇衍生物。其特点是POP键和PEO键的吸收相互掺杂,1110cm-1附近出现宽而强的吸收是两链的醚键吸收相重叠形成的,1370cm-1(δCH3)和1010cm-1(骨架振动)的吸收是POP键的特征吸收,即是环氧乙烷加合摩尔数很高的试样,亦可以从肩形吸收峰辨认出聚氧丙烯链的存在。

(3)脂肪酸多元醇酯类。

①失水山梨醇衍生物。图2-29是油酸失水山梨醇酯的IR光谱,酯键吸收出现在1740cm-1(νC═O)和1170cm-1(νC—O)。失水山梨醇结构中的醚键和OH的吸收在1120~1050cm-1。此外,脂肪酸失水山梨醇酯没有可辨认的特征吸收。通常,油酸及其他不饱和脂肪酸酯在3030cm-1(νCH)处有一肩峰出现,在1660~1640cm-1(νC═C)出现弱吸收,顺式双键在720cm-1、反式双键在967cm-1有吸收。此外,如在1563cm-1有吸收。表示试样中存在长链脂肪酸盐副产物。

图2-29 油酸失水山梨醇酯的IR光谱图(薄膜法)

乙二醇衍生物。一般脂肪酸多元醇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酯键特征吸收出现在1740~1730cm-1(νC═O)和1180~1170cm-1(νC—O)。如图2-30所示,二硬脂酸乙二醇酯的IR光谱呈现1740cm-1和1180cm-1吸收,此外没有特征吸收呈尖锐峰。

图2-30 二硬脂酸乙二醇酯的IR光谱图(KBr压片法)

③甘油衍生物。单脂肪酸甘油酯的酯键在1730cm-1和1180cm-1出现吸收。此外,甘油的OH吸收出现在3300cm-1(νOH)附近,仲醇在1110cm-1(νC—OH),伯醇在1050cm-1(νC—O—H)。

4.两性表面活性剂

羧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特征是随着pH的不同可转变成酸型和盐型,各有与其结构相应的IR光谱图。此外,氧化胺也随着pH的改变各有与其结构相应的光谱图。

(1)羧酸型。

①N-烷基甜菜碱型。这种两性表面活性剂羧基离子在1640cm-1、1600cm-1(νasCOO-)和1400cm-1(νscoo-)处出现吸收,δNH在870cm-1处有尖锐吸收。

酸型在1640cm-1、1600cm-1、1400cm-1的吸收消失,新的羧酸在1740cm-1(νC═O)和1195cm-1(νCO)处出现吸收。图2-31是N-硬脂基二甲基氨基乙酸钠的IR光谱图。

图2-31 N-硬脂基二甲基氨基乙酸钠的IR光谱图(薄膜法)

② β-氨基羧酸型。N-十二烷基-β-氨基丙酸钠的IR光谱特征是羧基离子的νasCOO-在1590cm-1、νsCOO-在~1410cm-1出现强吸收。

对于酸型,此吸收消失,在1730cm-1(νC═O)、1200cm-1(νCO)出现羧酸的强吸收,而在2780cm-1、2440cm-1(νNH+)和1595cm-1(δNH2)处有氨基吸收。此外,在805cm-1处出现丙酸次乙基吸收。

对于中间的两性离子,羧基离子在1410cm-1处的吸收移向低波数,与甲基的1380cm-1(δCH3)吸收重叠。这种现象是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所有氨基羧酸的特征。

③咪唑啉环。这种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羧基离子的νasCOO-吸收和咪唑啉环的νC═C吸收在1670~1600cm-1相互重叠而出现强吸收,νsCOO-的吸收出现在1400cm-1,羟乙基在3300cm-1(νOH)附近和1075cm-1(νCO)处有吸收。1735cm-1处为副产物酯化合物吸收。

酸型的羟基吸收在1745cm-1(νC═O)附近。咪唑啉环的νC═O吸收和副产物酰胺的酰胺Ⅰ吸收带在1650cm-1附近出现,相互重叠。酰胺Ⅱ吸收带出现在1550cm-1。1-羟乙基-1-羧甲基-2-烷基咪唑啉钠IR的光谱如图2-32所示。

图2-32 1-羟乙基-1-羧甲基-2-烷基咪唑啉钠IR光谱图(KBr压片法)

蛋白质分解的氨基酸—脂肪酸缩合物在1640cm-1附近有宽而强的吸收,是酰胺键的νC═O吸收(酰胺Ⅰ吸收带)和羟基离子的νasCOO-吸收互相重叠的结果。在1550cm-1还有δNH吸收(酰胺Ⅱ吸收带),1400cm-1处是羧基离子的νsCOO-吸收。

若转变为酸型,羧基出现1720cm-1和1220cm-1(νC—O)的吸收,可以与酰胺Ⅰ吸收带、酰胺Ⅱ吸收带一起明确地辨认出。图2-33是蛋白质分解的氨基酸—脂肪酸缩合物钠盐的IR光谱。

图2-33 蛋白质分解的氨基酸—脂肪酸缩合物钠盐的IR光谱图(KBr压片法)

(2)氧化胺。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的IR光谱如图2-34所示,在960cm-1处有νNO的特征吸收,对于盐酸盐,此吸收分裂为两个峰,氮原子上羟基在2580cm-1(νOH)附近和1515cm-1(δOH)处有吸收。

图2-34 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的IR光谱图(薄膜法)

图2-35 碱性紫3的红外吸收光谱

因盐酸盐吸湿性强,因而在3300cm-1附近和1660cm-1附近有水分的吸收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