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能力分析:观察心理需求与工作要求

职业能力分析:观察心理需求与工作要求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观察不仅能够发现职业提出的心理要求,而且能够确定职业活动的哪些因素决定着对操作人员的哪些要求。

职业能力分析:观察心理需求与工作要求

一、职业能力分析的步骤

(一)工作特点的分析

在对职业活动能力探讨的过程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总要与某一具体的职业活动相联系。因此对工作特点的分析就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环。工作特点的分析一般包括对工作性质、任务、责任、环境等方面的系统分析。这并非仅指对工作情境或活动的描述与罗列,而关键是在于要从那些错综复杂的活动中归纳出其相对稳定的,即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活动构成;并且赋予心理学上的意义,即建立它的主要心理学特点。

例如,对汽车司机工作而言,运动感觉特性,动作目测、视觉广度及分配、注意的迅速转移,被认为是该项职业活动中重要的心理组成。对校对员说来,则强调注意的转移和稳定,对调度员职业,则要求具有很高的空问想象力、应变思维、情绪稳定等等。

表5—3 织布女工心理学分析

注:图中×号表示肯定

(引自:В. Г. 劳斯著,俞祖元、姚锡棠译《工业心理学》)

显然,上述分析使我们能够对某一职业活动特点有一些更深刻的认识。但是,这种分析并不能令人满意,因为一些特点并没有得到充分阐明,而且对说明这些特点所需要的一些操作实例也没有列举出来,而这里最大的不足是,这些特点仅仅是来自于定性的分析,在定量方面并没给于任何说明,即缺乏说明这些特点在职业活动中所占比重的信息。

一个典型的工作分析表——织布女工心理学分析,充分表达了我们的意图。见表5-3。

(二)能力结构的确定

既然活动效果取决于活动和个人能力在结构上相互对应的程度,所以分析活动的心理构成,也就反映出个人的能力结构。但是,在工作分析基础上产生的“能力模型”,仅是能力结构的雏形,还必须从理论等方面进行推导,使之更具有严密性、准确性和简明性。

严密性 指能力要素的设立要通过必要的科学论证。例如,你所确定的能力要素是仅仅反映了工作环节的表面特征,还是真正描述了那些必备心理属性的有机组成;再有,当你面对一种运动性操作活动时(例如车工),你是仅仅考虑了象手指灵巧、眼手协调等更多带有运动成分的内容,还是同时兼顾了那些必备的认知要素(加三维表象旋转)。

准确性 指所描述的能力特点必须能够真正反映客观现实,符合实际的需要(一般指选拔和训练)例如:“组织领导能力”作为一项综合能力是存在的,但是,从实际出发,就不恰当。因为这种归纳,很难指导人员的选拔与训练。如果把它分解为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甚至更具体一些,就显得更为贴切了。应当指出,这样做完全是出于研究或实际工作的需要。

简明性 指能力要素或者是这些要素的名称,要简单明了,言简意赅,名符其实。既便于直观理解,又能从本质上反映活动的心理特征。

(三)专家评判

这是能力结构设计从专业人员手中,走向实际的重要步骤。准确讲,它应当贯穿于能力结构拟定的所有阶段。专家评判既可采取口头的方式(如谈话),也可采取书面的形式(如调查表)。

专家评判自然是以那些专业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行家为对象,但与此同时,也应注意到同那些从事该职业并未取得成就者的接触,将有助于从不同的侧面了解那些品质。实践表明,在对个人各种能力品质的重要评定的最后阶段中,专家的意见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

(四)选取相应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选取,直接影响能力分析的结果。实际中供实施的方法有许多,选取那种更好,应考虑以下三点:

有效性 指研究方法的可靠程度。由于能力的分析都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来完成,所以选择的指标必须真正能够反映具体要研究的内涵。例如,要测量手部细动作的灵巧能力,直接测量是不可能的,但是以单位时间内拧螺钉的个数多少,则可以很好反映这方面的能力。

可比性 指研究方法不仅能够提供定性的概括,分且还要有定量的描述,并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以定量分析的结果区分不同个体的发展水平。

经济性 所要采取的研究方法应当在时间占用与成本的投入上都要力求经济,具有方便、实用,利于推广的特点。

(五)确定标准的指数

标准指数是反映能力成效的客观尺度,它是在研究方法的局部范围内的试验基础上提出来的。对指数提出的总的要求可以归纳如下原则:从诊断角度,这些指数应符合实际要求;优先运用更好体现活动成效的客观指数;使用多项指数时,要区分出主导指数,并对主导指数以及全部指数对活动成效的反映,做出概括性的评价。

二、 职业能力分析的方法

(一)询问法

询问可以采取两种形式:口头问答和调查问卷。采取那种形式要根据研究目的、受问人员的范围以及时间和技术条件等因素而定。一般而言,谈话技术如果掌握得好,比调查问卷更优越。这主要表现在前者比后者有更大的机动性。当然,这就需要询问者要具有很强的专业意识,及具灵活性。实践表明,通过谈话往往可以使我们获得意外的收获。

使谈话有更大的收效,关键还在于要事先编拟询问提纲。下面是一份对化学生产仪器工人的询问提纲(为实现该项工作培训合理化而拟定)。

1.正常的工艺规范

按安全技术要求提出了哪些操作规范。

2.违章操作

(1)说出你了解的违章操作情况。

(2)哪些违章情况较多。

(3)哪些违章情况对人身或生产过程的影响是具危害性的。

(4)你是否谈出了所有的违章情况。

3.违章操作的规律

(1)违章操作的特点有哪些。

(2)如何发现违章情况(仪器、直接视觉、听觉或嗅觉感知等等)。

4.违章原因

(1)违章原因。如果原因有几项,那么其中哪些多见,哪些更主要。

(2)根据什么判断违章原因。(www.xing528.com)

(3)你是否说出了所有的原因。

5.解决办法

(1)必须怎样做,才能使生产过程符合要求。

⋯⋯

显然,谈话法配以调查问卷,将会收到更好效果。关于调查问卷的编制,可参见心理测验一章有关部分。

(二)观察法

观察劳动过程的步骤和行家的行动,使我们能够对个人根据劳动任务和结果而采取的活动、作法和动作进行更加准确的描述。观察不仅能够发现职业提出的心理要求,而且能够确定职业活动的哪些因素决定着对操作人员的哪些要求。

比较是观察法的重要原则,即通过对劳动生产率高和生产率低的工人,对生产质量高的能手和生产废品的新手,做比较观察和分析。了解不同操作者在完成相同工序时所用方法的特征和连续性,并逐一加以分析,进而查明,在掌握活动时困难和成就的特征与原因,以及职业活动的心理学结构。

观察通常和工时标定一起进行。工时标定可以确定操作者劳动操作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劳动操作的复观频率,生产过程付出的强度,每个劳动动作操作之间的间歇时间。

进行工时标定多利用一种纵向左侧带有“时标”的预制表格。把活动的主要成分事先标记号码,在观察过程中只须把反应(工序)号码记入表格中相应的时间表格里便可。之后,将所有数据材料,从观察记录表抄入同名的主要成分的综合报告中。

观察如果辅以摄象、摄影、变形测定等现代化手段。效果就更为明显。波兰研究者兹比霍尔斯基关于操作动作的研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他比较了先进生产者和一般工人在操作动作方面上的个别差异。方法是把小电珠(或别的发光体)固定在预定要研究的操作者某部位上,然后用自动摄影记录器拍摄下来,即得到相应的操作动作图,见图5-4(根据原片临摹而成)。a图:一般工人;b图:先进生产者。

图5—4 不同操作者的动作比较

(三)等级评定法

评定个人能力发展水平,常用到等级评定法。它的优点就在于能够使研究者迅速、可靠,而且十分经济地获得所要了解的信息。

等级评定是一种制作顺序量表(心理量表的一种)的直接方法。它是把许多刺激同时参照,让指定人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刺激排成一个顺序,然后,把人们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这样,就能求出每一个刺激的各自的平均等级,最后把各刺激按等级排出顺序。

使用等级评定法评定能力必须控制以下变量

1.等级层次的确定 在能力评定中,一般以选5或7个单数等级为最好,层次太少或过多都影响区分度。

2.评定原则 评定必须要有原则。例如,只考虑实际操作水平,不计其它表现(如性格、兴趣等);以同性别作为比较对象等原则都是常常用到的,必须事先向评定者说明。

3.评定内容标准 能力高低都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所以评定中必须列出详细的评定内容标准。例如,评价个人机械操作能力,其具体的评定的内容标准应当包括接受能力强,如进行新课题时,能很快地掌握,操作仔细,产品质量好,废品少等等。

4.评定人选 原则上讲,评定人越多越能真实地反映客观情况,但实际中往往无法做到这一点,因此一般选出3~5名“知情”者即可。但要特别注意其代表性。例如,当从学员中挑选评定者时,应选在班里能力水平居中的学员为好。

5.评定程序 评定中先做什么,不做什么,怎样做等等都应当给予严格的规定。目的是防止各种无关变量的影响。

6.指示语 指示语是影响评定准确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必须事先拟定好。指示语的关键在于要统一一致,简单明确。

最后要指出的是,等级评定往往容易掺入主观因素,因此对等级评定结果应当进行统计处理(相关分析),考察评定者间一致性程度,如果一致性很低,则说明评定结果不可靠,应不予考虑。

图5—5 三名典型案例的机械能力剖面图

(四)剖面图技术

通过心理测验结果而制作的剖面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个人的能力分布状况,例如,有人(张厚粲、田光哲,1988)利用这种方法对技工的机械操作能力进行了分析。图5-5就是根据三名技工(优秀、一般、很差)在机械能力成套测验中的十三个分测验的得分,给出的剖面图。图中可见:优秀者,曲线各点均在平均线以上,明显表现出心理能力发展较全面,特别是识图理解(3)空间知觉(2)、工程尺寸计算(4)、注意稳定(5)、操作知觉(11)、复合操作(12)六个分测验上表现更为突出,反映了他在机械操作方面具有很强的适宜性;一般者相比之下,则首先表现出不稳定性,既曲线各点沿平均线时起时落,清晰地反映出此人在组织整合机能方面存在着较大缺陷,同时也反映出他在机械常识(1),注意稳定(5),操作知觉(11 ),复合操作(12)等方而有明显不足;在很差者的曲线上,我们则又看到另一个极端,曲线各点几乎都在平均线以下,尤其是空间知觉(2),手指灵巧(6),拼板组合(8),双臂随意调节(9),以及双手协调(13)几项更为欠缺,明显地表现了此人在空间转换、动手能力、协调性以及动力定型的改造与建立等方面存在很大缺陷。

显然,上述分析对进一步了解个人问题所在,进一步调整、确立训练方案,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五)区分分析法

通俗讲,区分分析就是指那种把“专家”与“新手”进行对比的研究方法。

例如,有人(张厚粲、田光哲,1984)对技校车工操作的能力结构的分析,就采用了这种方法,研究者首先选取车工专业一、三两个年级的男生作为取样团体,然后再依据每个年级中车工操作水平的分布情况,又选取上、下两端各10名左右学生构成四个被试组。研究者对四组被试分别进行视觉长度估计,间接手部动觉反馈等六个项目的施测,并对施测结果进行t考验,看各组间在六个项目上是否具有显著差异。如果差异显著,则表明该项能力对车工操作是必须的。否则反之。表5-4是该项研究在间接手部动觉反馈一项上的七考验结果。

表5-4不同操作水平各组间接手部动觉反馈实验的t考验

表5-4显示,除三下与一上和一下间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各组间特别是年级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或十分显著的水平。这表明,间接手部动觉反馈能力在车工操作的能力结构中是一项重要因素,也说明车工实际训练时间对该项能力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上例表明,区分分析是建立在统计处理的基础之上的,换言之,判定“差异”是否存在,要取决于它是否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当然,我们的目的决非是单纯为了寻求“差异”,相反,重要的是要为它做出更合理的解释。总之,与其它方面相比,区分分析似乎更具有应用价值。

(六)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是对传统的统计方法的一种发展,它的最大的功用,是能够从许多变量中,抽出少数几个共同因素,并推知因素的性质,以达到科学上以简驭繁,去芜存菁的目的。前面谈到的瑟斯顿的“群因素论”以及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论”,都是建立在这种方法的基础上。

因素分析能够提供三种信息:

1.因素数目与性质:需要多少因素来解释某一能力结构?这些因素是什么?

2.因素负荷量:每个因素能力结构中相对权数,即能力结构与因素的相关。

3.共同性:造成能力高低的变异数有多少可由共同因素来解释。

显然,了解这些信息,可以使我们对某一职业活动的能力的构成(尤其是从整体上)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从而避免陷入“元素主义”的泥潭。不过,因素分析的数学演算相当繁杂,一般要借助计算机完成。在此我们就不多谈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