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微博兴起,对社会舆论起到重要作用

微博兴起,对社会舆论起到重要作用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1 世纪前10年的中后期,以推特为代表的微博开始兴盛并发展起来,国内的发展几乎与国外同步。从各个地区来看,微博的模式都是山寨了推特。这也就是说,一条微博,一定会是一条简短的消息。如此众多的粉丝数量说明,微博是一个具有很强大的社会影响力的事物。事实证明,微博对于社会重要事件的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据统计,2011年,全年共发生349 起网络热点事件,而微博是第一大信息源,由此可见,微博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策源地。

微博兴起,对社会舆论起到重要作用

21 世纪前10年的中后期,以推特为代表的微博开始兴盛并发展起来,国内的发展几乎与国外同步。在推特于全球发展影响力的时候,中国的早期微博形式——例如饭否网、叽歪、腾讯滔滔等先后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2009年8月,新浪微博开放,之后一举成长为中国微博的翘楚

从各个地区来看,微博的模式都是山寨了推特。推特实质上是把从前的博客做了一些改良,从而使这种新的传播手段具有很多新的特性。例如说,微博的即时通讯功能非常强大,这是微博区别于从前的博客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利用QQ 或者当时流行的MSN,微博可以即时的书写。另外,微博也可以即时的传播,借助移动网络,手机用户可以在传播者发出微博的瞬间,几乎同时接受到传播者发送的内容。而因为不少的微博粉丝群足够强大,有的微博拥有众多的粉丝,因此等于说,在第一时间,就可以同时让上百万上千万的受众,同时接收到发布的消息,因此影响面非常广。实际上,微博能够获得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和移动网络的结合发展,正是因为有了移动网络的发展,所以即时接受成为可能,因为移动传播本身具有的随身、随时、随地的特征,改变了从前人们在PC 前才能够接受到网络信息的传播图景。这种变化,使得微博具有更强大的功能特征,而这种功能特征,是微博迅速扩张的重要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了微博,就有了真正的“网络直播”,也可以说有了适应于普通人的“网络直播”,从前那种大机器、大设备、大制作的“直播”形式,被一个小小的手机摄像头和微博这种即时、快速、影响范围广的传播形式所革新。个人利用一个可以上网、带摄像头的手机,就可以完成直播工作。正是这种方便便捷,使得微博迅速风靡。以至于在很多的地方都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人们用手机拍照,用手机上传信息。把身处的现场,第一时间发布出去,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前还没有过这种适合个人的现场直播媒介。这也是使个人成为“媒体”的很重要的一步,正是有了个人即时传播的存在,才可能让个人成为能够同时被众多人们同时关注的一个“载体”。同时,微博也为字数进行了设定,尽管140个字究竟依据是什么,不同的人们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微博字数限定在140个字,却成为一条世界通行的规则。这也就是说,一条微博,一定会是一条简短的消息。类似博客当中的长篇大论在微博中已经行不通了,这也意味着,微博更加适应于碎片化的传播和碎片化的阅读,适合于在闲暇之间,在任何一个场地和时间,迅速的完成信息的接受。另一种说法认为,140个字,使草根和文学大家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即时是普普通通的草芥平民,也可能在140个字之间蕴含着精彩。它本身不需要有多么强大的逻辑结构,多么华丽的语言辞藻,多么优美的修饰装扮,表达一种真实的心态,一种平凡的语境,一种特定感悟,一个自在的所见,都可以。也就是说相对于写博客,尤其是开“名博”的书写压力而言,微博把书写的压力降低到了极致——它需要的仅仅是简短的表达,如此而已。这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完成的工作,这也直接诞生了很多的草根名博,也使得大量的原创性内容,如同爆发一般的出现,使得微博在短时间之内,能够获得迅速的繁荣。还是上面讲过的道理,互联网的重要特征是“用户生产内容”,正是千千万万的用户生成的内容,才使得互联网能够形成真正的“海量”,使得互联网能够成为一个巨大的场域,单单依靠精英的内容生产,一定是无法成为海量内容的。微博正好适应了这样的趋势,他的低门槛使得众多的平民参与到直播和内容生产中,这种变化,也使得微博在短期之内,获得了比博客要大得多的繁荣。

这种繁荣从2010年左右开始,在之后的两、三年中,得到迅速的成长。一个重要的表现是使用微博的人群迅速增多,2013年3月,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03亿。如此巨大的数量说明,微博用户群非常庞大。另一个重要的表现,是微博大号也就是大V的粉丝数量众多,微博女王姚晨在2011年7月,即拥有了突破1000万的粉丝,时至今日,姚晨的微博粉丝数量已近8000万,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数字!在新浪的大V名单中,粉丝数量超过千万的毫不稀奇,而在百万量级的则更多了。一位传媒研究名家曾经说,微博粉丝数量超过百万,就相当于自己开了一张报纸,粉丝数量超过千万,则相当于自己开了一家电视台。如此众多的粉丝数量说明,微博是一个具有很强大的社会影响力的事物。第三个重要表现,则是微博对于社会重要事件的传播和卷入。事实证明,微博对于社会重要事件的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据统计,2011年,全年共发生349 起网络热点事件,而微博是第一大信息源,由此可见,微博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策源地。[3]对于微博舆论的关注同样可见于对“两个舆论场”的研究关注中,在网络舆论中,微博正在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当时一些引起重要关注的重大社会事件都和微博有关,例如2011年春节的“微博打拐”,使微博成为结合社会力量和专业力量的桥梁,为开展重要的社会行动,提供了纽带的作用,在当时形成很大的反响。(www.xing528.com)

由此可以看到,微博在当时的确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途径,它的传播方式和效果,都有别于从前存在的传统媒体,甚至对于PC网络的传播而言,也是一场革新。这种新变化迅速在全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从而成为在社会中形成影响的“社会现象”。如果说在移动互联网初步繁荣的时代,存在着一些“现象级应用”的话,微博一定会是其中的一个。正是因为这些变化,使得传统的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也不可小觑微博的力量,一场纸质媒体和微博结合,并利用官方微博进行“全媒体传播”的大幕,徐徐拉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