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施高校体育竞赛的关键成功因素

实施高校体育竞赛的关键成功因素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5-1某大学某年度竞赛计划日程表(二)竞赛规程竞赛规程是根据学校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而制定的具体实施某一项次体育竞赛的政策与规定。按顺序写明参加此次竞赛的每个单位。④公布竞赛规则以外的特殊规定。⑥规定比赛的器材、运动员的比赛服装、号码的要求。②仲裁委员会的组成和执行时使用的有关条例或规定。竞赛规程应依据单位或省、市及全国性、国际性体育组织的竞赛计划来制定。

实施高校体育竞赛的关键成功因素

(一)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

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是对全校一学年的体育竞赛活动所做的全面规划和安排,其内容一般包括本学年的竞赛项目、竞赛时间、竞赛地点、参赛单位、参赛人数、主办单位。

制定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时应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群众性:安排时应考虑学生的需求、多样、简便为原则。

可行性:竞赛时间和次数的安排应根据学校教育计划、季节特点节假日等因素综合考虑,次数适宜,时间分布均匀。

常规性:竞赛的项目和时间要相对固定。对于校运会、学校传统体育项目等重点比赛要安排在比较固定的时间,方便学生有计划地训练。

简便性:竞赛日程计划表的排列应便于检查与操作,某大学某年度竞赛计划日程表见表5-1。

表5-1 某大学某年度竞赛计划日程表

(二)竞赛规程

竞赛规程是根据学校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而制定的具体实施某一项次体育竞赛的政策与规定。它对该项竞赛活动的组织管理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是竞赛参加者和组织者都必须遵循的法规。举行任何一项竞赛活动,首先要制定竞赛规程。

在竞赛活动中,竞赛规则和规程共同协调和制约着体育竞赛过程。所不同的是,竞赛规则主要是对技术规范及有关场地器材条件的规定,而竞赛规程则着重于竞赛组织管理方面的规定。

1.竞赛规程的内容

竞赛规程的内容主要是根据竞赛的性质、目的、项目特点而定。竞赛规程一般包括下列内容,制订规程时,可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和规模大小等需要,取舍与补充。

(1)竞赛的名称。竞赛的名称要写全称。

(2)竞赛的目的、任务。

(3)竞赛的时间、地点和承办单位。竞赛开始与结束的年月日(包括预、决赛)、地点都要写具体。

(4)竞赛项目。说明这次比赛设置的竞赛项目、组别。

(5)参加单位。按顺序写明参加此次竞赛的每个单位。

(6)参加办法。

①规定参加比赛运动员的资格或标准。如运动等级、运动成绩、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达标规定、代表资格等。

②规定每单位参加男、女运动员的人数,领队、教练、工作人员人数,每名运动员可参加比赛的项目数,每项限报人数以及参赛的其他规定。

(7)竞赛办法。

①确定竞赛采用的规则、赛制。如采用淘汰制、循环制还是混合制等;比赛是否分阶段进行,对于分阶段进行的比赛,各阶段的成绩如何计算。

②竞赛的编排。

③规定计算名次和计分的办法。

④公布竞赛规则以外的特殊规定。

⑤对运动员违反竞赛规定(如弃权、罢赛等)的处罚办法。(www.xing528.com)

⑥规定比赛的器材、运动员的比赛服装、号码的要求。

(8)录取名次与奖励办法。

①规定此次比赛录取的名次、奖励的名次和奖励的办法等。

②设立技术奖、体育道德风尚奖、破纪录奖及其他奖励的内容、名额、评选办法、奖励办法等。

(9)报名手续与报到。

①规定运动队、裁判员(长)等报名的起止日期。

②规定运动队书面报名的格式、份数、报名表投寄的地点、单位、日期(一般以寄出或寄到邮戳日期为准),以及违反报到规定的处理办法。

③确定运动队、裁判员(长)等人员报到的日期、地点、单位。注明报到时应携带的材料物品以及违反报到规定的处理办法。

(10)裁判员与仲裁委员会

①确定裁判长、裁判员的选派或聘请办法、名额分配等。说明对裁判员的资格或等级要求,及对裁判员赛前准备工作的要求。

②仲裁委员会的组成和执行时使用的有关条例或规定。

(11)注意事项或未尽事宜。

①必要时可以说明食宿交通条件与标准。

②有关未尽事宜的补充和通知办法。

在竞赛活动中,竞赛规程和竞赛规则共同协调和制约着运动竞赛的全过程。规程着重于竞赛的组织管理,规则主要是对技术规范以及确定成绩和有关场地器材条件的规定。一般情况下,综合性的大型竞赛,至少要在一年或半年前下达竞赛规程,使参加者能根据规程安排来调整训练计划,为参赛做好充分准备。基层的小型竞赛,也应在数月前印发,使参赛单位能根据竞赛规程的宗旨、内容和要求,组建队伍,确定竞赛和训练目标,积极准备,迎接比赛。在制定竞赛规程时,应遵照一定依据和原则。

2.制定竞赛规程的依据

(1)以运动竞赛计划为依据。竞赛规程应依据单位或省、市及全国性、国际性体育组织的竞赛计划来制定。竞赛规程是多年度或年度(学校则以学年或学期)竞赛计划中,安排的某一次竞赛活动实施的具体法规。其内容可根据情况发展的需要,进行适当修正。

(2)以竞赛目的和任务为依据。竞赛规程应体现出运动竞赛的方针、政策和体育发展的远期目标与近期策略,有效地调整与推动体育的改革和投资方向。此外,对该比赛项目的训练指导思想、人才梯队建设和良好的赛风起着引导、促进及培养的作用。同时还根据国际、国内乃至本单位的有关规定,以及对运动竞赛的需求,全面考虑竞赛的目的任务来制定规程。

(3)以客观实际条件为依据。即以当时的经费条件、场地设施和人员情况为依据,来制定竞赛规程。

3.制定竞赛规程应遵循的原则

为使竞赛规程制定得科学、合理,保证竞赛的质量,应遵循下述主要原则:

(1)可行性原则。竞赛规程所提出的比赛组织方案和内容,必须从当时的实际出发,做到切实可行。在竞赛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利用人才、物力、财力和时间,本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原则,实施对竞赛过程最优化的设计和组合,以达机构精简,工作效率高,竞赛效果好的目的。对群众体育竞赛项目的确定,要考虑到有群众特点的传统项目和近代体育项目,注意普及和提高、娱乐性和竞技性相结合。对群众性的体育竞赛活动,其时间、场地安排不能像正规的竞赛一样,应根据竞赛的规模、水平、参加对象及现有的场地情况灵活安排,必要时可根据场地条件来设置比赛项目的确定竞赛时间。

(2)公平性原则。竞赛规程是参加者共同遵守和执行的规范与准则,其内容应使全体参加者在客观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展开竞赛。无论是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以及当地所属的主队,或外来的客队,均应享受同等的待遇。在限定的时间、空间和等同条件下进行竞赛,使比赛结果具有真实性。这样才能有利于充分发挥参赛者的技术、战术特长,提高竞赛的质量和综合效益。

(3)稳定性原则。竞赛规程一经公布,就应相对稳定,不能随便更改。若规程中确有不合理的内容需要修正或补充时,须经制定部门尽可能在比赛前进行修改。修改的内容影响到参赛单位和承办单位的准备工作时,应征得多数参加单位的同意,方可变动。一般在比赛开始后,规程不能再改动,以保证规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规程的最终解释权应属主办单位。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保持规程的连续性,综合性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与单项规程之间,不同单项竞赛规程内容之间,以及年度之间应连续一致,不能前后矛盾。文字表达要简明准确,内容要详尽完整,切忌表达含糊,自相矛盾

学校体育竞赛规程的制定时间要提前,一般可在赛前一个月或更长一些时间发给各参赛单位,以便参赛单位提前组织力量进行训练,充分做好赛前准备。

在拟定校内体育竞赛规程的竞赛办法时,应立足吸引更多的人参加比赛,要鼓励争取最好成绩。竞赛的分组,可采用按系、年级分组,以班为单位参加比赛的办法,以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评定名次既评个人名次也评团体名次。确定计分时,对破纪录者可加分,对达标高的班级可加分。竞赛的方法要有利于促进学校群众体育活动的经常开展,有利于提高比赛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