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教育生态环境改变的关注

学校教育生态环境改变的关注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是一种常见的学习形式,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创新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都有很大帮助。而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不仅能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找出改进的方向,适时纠正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四年级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达到的学习目标以及学生的不同特点,以下列举“优”“良”“须努力”三个层面的评价。

学校教育生态环境改变的关注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匹配的教育生态环境。其中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学校文化也要作相应的改革,创建良好的育人生态环境。小学实验学校在实验过程中有所改变。如漕开发小学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

领导重视,全校动员,精心选择参与人员。为了使实验室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成立了学校领导小组,开展了全校课题总动员,进行课题宣传,招募课题研究的教师。最终学校从学科建设和教师培养的目标来最终选定了实验学科,确定了人员。目前,我校参与的研究学科与年级分别是语文、美术、自然、音乐及拓展活动版块,涉及研究的教师为8人。

管理模式相应调整。学校对原有的各项制度进行了修订和细化,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特别建立了立体、全面和细致的“试验组内成员互相听课”制度,并积极推行家常课和研究课相结合的听课、评课、讲课活动,大家进课堂、促规范。其实一开始,教师们也会有顾虑,怀疑这样的听评课是不是一种负担,有时甚至觉得不同学科没有必要互相听课。但是,经过几轮听评课活动以后,大家的观念都有所转变。因为大家发现我们实验组的听课不同于以往的听课活动,我们更注重创新素养环节设计和实施的互相促进。就算不是同一个学科,我们也能针对课题相关内容了解教学设计的目的、意义,大家一起找亮点、扬先进,促进教师改善教学行为,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在实验研究的同时也逐渐提升了我校的课堂质量。

加强学习,为实验顺利开展作好铺垫。为了能够提高课题组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学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经常邀请专家来校讲学指导,或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同时利用校本培训、教研组学习,促使教师迅速形成并提高创新意识、创新素质。除了区科研室下发的创新素养相关材料的学习外,在课题组内,我们选派专人再进行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特点及创新素养情报资料的查找、搜集、整理,以供课题组教师了解、对照、学习。

定期沟通,组织阶段小结。学校每月定期与实验教师沟通,了解研究进展,共同商讨,把握研究方向,以便顺利推进下个阶段的研究。各实验学科在学期结束时也都会进行实验情况阶段小结汇报。

措施激励,提供经费保障。进入课堂教学研究阶段后,课题组要求各实验学科每月围绕课题要求,观察学生,反思课堂,完成教学反思、个案研究,积累学生作品等。学校给课题组教师每月发放一定的研究补贴,学期末根据一学期的实验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奖励,表彰激励的同时,借助谈话等形式帮助教师明确进一步的要求。

又如交大附小的评价改革:

对学生表现的评价——

以前,我们较多关注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过程,导致对结果评价的过度关注。把评价功能直接退化为仅仅对学生分数或会做题的鉴定,这是对学习评价的扭曲。在参加创新素养培养的课题研究以后,我们更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参与度、好奇心、求知欲、合作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与创新素养相关的学习品质;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附一位数学教师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表现的评价案例)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是一种常见的学习形式,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创新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都有很大帮助。而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不仅能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找出改进的方向,适时纠正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会体现出交流、合作、表达、个性、竞争、品德、学习品质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评价也应该体现学生诸多方面的情况,并且要结合每个学生最具代表性的特点进行评价。其次,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方面,且不是每节课都有,教师的评语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通常以激励为原则。

根据四年级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达到的学习目标以及学生的不同特点,以下列举“优”“良”“须努力”三个层面的评价。

优:(www.xing528.com)

(1)你总是有与众不同的想法,真棒!

(2)瞧你,分析问题头头是道,真让人佩服!

(3)你总能耐心、谦虚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从不随意打断,这种品质值得大家学习。

(4)与他人共同探究、共同分享时,你总是那么谦逊。

(5)每次小组活动都能看出你真诚的合作态度。真好!

……

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

对一节课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但是也可以简单化,即主要看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学生是否学会,再看师生配合是否愉快,教师是否能做到面向全体,等等。在参加了创新素养培养的课题研究后,我们的评价有了侧重点,即主要看学生在重要的学习过程中创新素养是否得到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关注了创新素养的培养,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这一重点。以前,一节课要面面俱到,结构完整、过程流畅、不能延时、不能随意压缩教学环节;而重视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课堂,经常会因为一个探究活动的生成与发展而打破原来教学的时空,但学生的表现与收获却是前所未有的。

反思整个研究过程,我们总结出以下三点经验。

一是课题组与学校实验负责人一起交流讨论,逐步厘清学校实验的大致思路和突破口。学校实验负责人组织学校课题组进行学习和研究,形成学校的整体认识和初步做法。

二是专业引领,以校为本,教师为主,主动创造原初经验。充分尊重学校和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给予教师充分的主动思考、探索和创新的空间,引导教师进行自下而上的研究,而不只是提供给教师严密的框架以便照样子实施。所有经验都要基于教师的参与体验、感悟领会、共同讨论的基础上提炼而成,从而让教师在研究中得到实质性的成长。

三是教师先行,学科先行,多方互动。在区域专业引领下,教师通过初步探索与体验,呈现对创新素养培养的草根思考与做法:案例示范,寻找感觉;课例研究,初步体验;持续研究,系统构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