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宝寺的得名与传说:历史真实与传奇故事

多宝寺的得名与传说:历史真实与传奇故事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美景,对多宝寺情有独钟的顾汝修禁不住以美文为多宝寺代言,向人们发出“不妨来此一游”的邀请。由此可知,多宝寺并非民间的传说,而是历史的真实。不过,多宝寺的存在虽乃真实的历史,可关于它的来历却充满了传奇乃至神话的色彩。多宝寺正是因了此番历史上的首次大修而名声大涨。

多宝寺的得名与传说:历史真实与传奇故事

查阅典籍,自可解惑。《华阳县志》载:“多宝寺,治东城外十里。寺为魏晋时宝掌禅师道场,宝掌禅师并僧众灵塔在内。大唐显庆间,有千岁宝掌结庐于兹,今窣堵依然无恙。”

清乾隆七年(1742)华阳县进士顾汝修更是在其《多宝寺》一文中,以宏大的视角,对多宝寺的地理位置、山川形胜进行了生动细腻的描述:

城东多宝寺者,未审何年佛刹,徒然混迹乡村,计阙程途,距城十里。而近观其包洛,为山九仞之高,青嶂既列环绕夫三面上沿。驷马含烟,掠树而来;下汇双江,泛绿浮青,以去绝胜。

山阴曲水,所缺者兰亭,比拟湘北浯溪,第榆其境石,并无湍流激浪,最宜画舫之游。虽少峭壁危峰,足写看山之兴。诧密荫之啼鸟,多须问名;数澄潭之媵鱼,不忍投饵。溪边骋目,便有湖海之心,林下停骖,愿为风月之主。唯是人情尚朴,强半封榛莽之中,地势稍偏,终年无车马之迹。修堤筑堰,期先无碍彼农田;削岸通津,然后可横乎鱼艇。云阴雨霁,共此盘桓,春晖秋明,齐来玩赏。三十里之风物,名重锦官。旬日内之遨游,客回香界。裒歌吟而成集,差拟石门之诗;施粉墨以为图,作俟辋山之笔。摹山川之奇胜,与人从同得丘壑之潆回,自我作古。[1]

距城十里,坐落乡野的佛刹,环境优美,有青山绿水,有啼鸟潭鱼。人们不妨在春晖秋明之时,齐来玩赏这名重锦官的三十里风物。面对美景,对多宝寺情有独钟的顾汝修禁不住以美文为多宝寺代言,向人们发出“不妨来此一游”的邀请。

由此可知,多宝寺并非民间的传说,而是历史的真实。真实到仿佛伸手可触——公园占用的这爿土地,正是古刹遗址所在。寺虽不存,筑园记之,其得名也就顺理成章了。

不过,多宝寺的存在虽乃真实的历史,可关于它的来历却充满了传奇乃至神话的色彩。(www.xing528.com)

据传,一千四百多年前的魏晋时期,一位法号宝掌的禅师来到此地。小憩之际濯手于沙河(古称升仙水)。抬望眼,见水清岸绿,郊野苍茫,不由心旷神怡。更何况面前这经城北驷马桥流泻而来的升仙水,早已为人所知,宝掌亦心仪久矣,向往来此修行参禅。如今足踏实地,结庐建寺更待何时?于是,背倚竹林,旁邻沙河,开出一爿净地,建起一座小庙,招收一众弟子,燃香诵经,参禅修行。及至唐代,昔日仅能遮风避雨的简陋小庙,因得到朝廷拨付的一笔钱款,方才土木大兴,得以重建。时任龙朔中官中台司藩大夫的李俨还特此欣然命笔,题写碑文。多宝寺正是因了此番历史上的首次大修而名声大涨。

关于多宝寺的来历,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由李昉、扈蒙等人共同编纂的类书《太平广记》卷九十三《异僧七》中,借异僧宣律师与天人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更见神奇的故事——

较之释迦牟尼更为久远的迦叶佛时代,四川盆地尚是一片汪洋。然而,浩渺的大海挡不住蜀人的脚步,他们远涉重洋来到天竺的西洱河畔。见得鹫山寺新近雕凿的一尊佛像,异常庄严精美,大为心动,便慨然出资请回。返回途中,蜀人射杀了一个路遇的山鬼。不料,此举惹怒了海神而招致大祸。原来这山鬼乃海神之子,为报复杀子之仇,海神掀起了惊涛骇浪,追杀蜀人直至其家门亦不放过,终致船翻沉、人落水,人船一并深葬海底。

星移斗转,至数千年后的魏晋时,有蜀地僧人平整土地,可是把此地一座小丘推平又凸起,总也摆不平,讶异之际挥锄深挖。挖至丈深,致使土地无法平整的三样物件赫然出土——沉船、人骨和佛像。人骨尺寸数倍于常人,佛像更是平生未见。众人惊异万分,忙细细打量。但见佛像头戴绀发冠,眉间放索毫光,普照四方。身相黄金色,结智拳印,身披袈裟,跏趺端坐大莲花上。这尊迥异于释迦如来的佛像,普通僧众茫然不识,佛法高深的大德亦不明其源。迷茫间,有人发现佛像的花趺上依稀有字,忙剥土去泥,竟然显出隶书“多宝”二字。于是,人们就地建寺,取名“多宝”。

不过,竖立在今天多宝寺遗址公园“多宝亭”旁的那方《多宝寺公园题名记》碑却另有说法:“古寺始建于魏晋间,乃天竺高僧宝掌和尚入蜀禅修道场……此僧信奉多宝古佛与《法华经》,即以多宝名寺。”这或许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