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阳王寺:历史与故事

高阳王寺:历史与故事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文高阳王寺,高阳王雍之宅也。译文高阳王寺,是高阳王元雍的住宅改建的。元雍被尔朱荣害死,元雍家人捐出住宅建造这座寺庙。陈留侯李崇谓人曰:“高阳一食,敌我千日。”陈留侯李崇对人说:“高阳一顿饭的开销,够我吃一千天。”徐月华曾对原士康说:“高阳王有两位美姬,一位叫修容,一位叫艳姿,皆娥眉皓齿,美貌倾城。修容还能演奏《绿水歌》,艳姿善作《火凤舞》,二人皆为王所爱,倾动后室,在众姬中最为得宠。”

高阳王寺:历史与故事

原文

高阳王寺,高阳王雍之宅也。在津阳门外三里御路西。雍为尔朱荣所害也,舍宅以为寺。正光中,雍为丞相,给羽葆鼓吹、虎贲班剑百人,贵极人臣,富兼山海,居止第宅,匹于帝宫。白壁丹楹,窈窕连亘,飞檐反宇周通。僮仆六千,妓女五百,隋珠照日,罗衣从风。自汉晋以来,诸王豪侈,未之有也。出则鸣驺御道,文物成行,铙吹响发,笳声哀转。入则歌姬舞女,击筑吹笙,丝管迭奏,连宵尽日。其竹林鱼池,侔于禁苑,芳草如积,珍木连阴。

注释

①羽葆:帝王仪仗中以鸟羽连缀为饰的华盖。鼓吹:指演奏乐曲的乐队。虎贲:古称勇士。此指随从。班剑:有纹饰的剑。一说以虎皮饰之。汉制,朝服带剑。晋易以木,谓之班剑,取装饰灿烂之义。后用作仪仗,由武士佩持,天子以赐功臣。班剑亦指持班剑的武士。

②窈窕:幽深貌。

③反宇:指屋边瓦向上高出。

:纵横交错貌。一说旷远深邃貌。

⑤妓女:此指歌姬舞女。

⑥隋珠:即隋侯珠。相传隋侯出行,救一大蛇,事后大蛇衔明珠以报恩。后以隋珠代指宝珠

⑦鸣驺:古代随从显贵出行并传呼喝道的骑卒。后喻显贵出行。

⑧文物:此指仪仗。

⑨铙吹:即铙歌。军中乐歌,为鼓吹的一部,又称“骑吹”。汉代即有铙歌二十二曲,后佚四曲存十八曲。用以激励士气,亦用于大驾出行和宴飨功臣等。

⑩笳:即胡笳,古代一种管乐器。相传汉时由张骞西域带入,其音悲凉。《太平御览》卷五百八十一载:“笳者,胡人卷芦叶吹之以作乐也,故谓曰胡笳。”

⑪筑:古代一种击弦乐器,形似筝,颈细而肩圆。演奏时,以左手握持,右手以竹尺击弦发音。

⑫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泛指音乐

译文

高阳王寺,是高阳王元雍的住宅改建的。在津阳门外三里处御道的西面。元雍被尔朱荣害死,元雍家人捐出住宅建造这座寺庙。正光年间,元雍官居丞相,皇帝赐给他羽葆鼓吹、虎贲班剑百人。他的贵显在臣子中达到了极点,他的财富兼有高山和大海的各种出产,居住的宅邸,可与皇帝匹敌。白色的墙壁,红色的楹柱,曲深连亘。檐头标立似飞,屋瓦突出如仰,房屋纵横,周遍交通。家中有僮仆六千人,伎女五百人,宝珠照耀日光,罗衣随风舞动。自从汉晋以来,诸王的豪华奢侈,从未有过像他这样的。外出有从骑开道,仪仗排列成行,铙歌响亮,笳声哀转。回家则歌姬舞女成群相伴,击筑吹笙,丝管乐器交替奏乐,通宵达旦。他府上的竹林鱼池,可与皇宫内苑相比,园内芳草满地,好似铺在地上的绿毯子;珍木邻里,连成一片绿荫。

原文

雍嗜口味,厚自奉养,一食必以数万钱为限。海陆珍羞,方丈于前。陈留侯李崇谓人曰:“高阳一食,敌我千日。”崇为尚书令,仪同三司,亦富倾天下,僮仆千人。而性多俭恡,恶衣粗食,食常无肉,止有韭茹、韭菹。崇客李元佑语人云:“李令公一食十八种。”人问其故,元佑曰:“二韭一十八。”闻者大笑。世人即以为讥骂。

注释

①方丈于前:此指食物摆在桌前,一丈见方。

②恡:通“吝”,吝啬。《魏书·李崇传》:“李崇性好财货,贩肆聚敛,家资巨万,营求不息。子世哲为相州刺史,亦无清白状。邺洛市鄽,收擅其利,为时论所鄙。”

③韭茹:韭菜。茹:菜之总称。韭菹:切碎的腌韭菜。

④令公:李崇为尚书令,故称。(www.xing528.com)

译文

元雍嗜好美味佳肴,奉养自己极其丰厚,一顿饭的花费高达数万钱。各种山珍海味,美味佳肴,摆满一丈见方的桌前。陈留侯李崇对人说:“高阳一顿饭的开销,够我吃一千天。”李崇官居尚书令,仪同三司,也富倾天下,家中有僮仆千人。但李崇俭朴吝啬,穿粗衣,吃劣食,吃饭常常没有肉菜,只有韭菜、韭菹。李崇的门客李元佑对别人说:“李令公一顿吃十八种菜。”人们问他缘故,李元佑说:“二韭(九)一十八。”听者大笑。世人就以此讥笑嘲讽李崇。

原文

及雍薨后,诸妓悉令入道,或有嫁者。美人徐月华,善弹箜篌,能为《明妃出塞》之歌,闻者莫不动容。永安中,与卫将军原士康为侧室。宅近青阳门。徐鼓箜篌而歌,哀声入云,行路听者,俄而成市。徐常语士康曰:“王有二美姬,一名修容,一名艳姿,并娥眉皓齿,洁貌倾城。修容亦能为《绿水歌》,艳姿善《火凤舞》,并爱倾后室,宠冠诸姬。”士康闻此,遂常令徐鼓《绿水》《火凤》之曲焉。

注释

①入道:此指出家为尼。

②箜篌: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因其音坎坎应节奏,故又称“坎侯”。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③《明妃出塞》之歌:讲述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匈奴和亲之事的歌曲。相传为晋太康年间石崇作,音调凄婉哀怨。《乐府诗集》卷二十九:“《古今乐录》曰:《明君歌舞》者,晋太康中季伦所作也。王明君本名昭君,以触文帝讳,故晋人谓之明君。匈奴盛,请婚于汉,元帝以后宫良家子明君配焉。初,武帝江都王建女细君为公主,嫁乌孙王昆莫,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送明君亦然也。其造新之曲,多哀怨之声。晋、宋以来,《明君》止以弦隶,少许为上舞而已。梁天监中,斯宣达为乐府令,与诸乐工以清商两相闲弦为《明君上舞》,传之至今。”

④《绿水歌》:《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二·蔡氏五弄题解》:“《琴集》曰:五弄,《游春》《绿水》《幽居》《坐愁》《秋思》,并宫调,蔡邕所作也。《琴书》曰:邕性沉厚,雅好琴道。嘉平初,入青溪访鬼谷先生。所居山有五曲:一曲制一弄,山之东曲,常有仙人游,故作《游春》;南曲有涧,冬夏常渌,故作《绿水》……”

译文

等到元雍死后,那些歌姬舞女都被命令出家为尼,也有嫁人的。美人徐月华,善弹箜篌,能弹奏《明妃出塞》之歌,听者无不动容。永安年间,嫁给卫将军原士康为侧室。住宅靠近青阳门。徐月华边弹箜篌边唱歌,哀怨的声音直入云霄,行路的人驻足倾听,不一会儿就聚集成市集。徐月华曾对原士康说:“高阳王有两位美姬,一位叫修容,一位叫艳姿,皆娥眉皓齿,美貌倾城。修容还能演奏《绿水歌》,艳姿善作《火凤舞》,二人皆为王所爱,倾动后室,在众姬中最为得宠。”原士康听了这话,于是经常让徐月华演奏《绿水》《火凤》曲。

原文

高阳宅北有中甘里。里内颍川荀子文,年十三,幼而聪辨,神情卓异,虽黄琬、文举,无以加之。正光初,广宗潘崇和讲《服氏春秋》于城东昭义里,子文摄齐北面,就和受道。时赵郡李才问子文曰:“荀生住在何处?”子文对曰:“仆住在中甘里。”才曰:“何为住城南?”城南有四夷馆,才以此讥之。子文对曰:“国阳胜地,卿何怪也?若言川涧,伊洛峥嵘;语其旧事,灵台石经;招提之美,报德、景明;当世富贵,高阳、广平;四方风俗,万国千城;若论人物,有我无卿。”才无以对之。崇和曰:“汝、颖之士利如锥,燕、赵之士钝如锤。信非虚言也。”举学皆笑焉。

注释

①黄琬:字子琰,江夏安陆(今湖北安陆北)人,东汉名臣。早年聪慧善辩。因公平选举而得罪权贵,遭禁锢二十余年。光和末年,为太尉杨赐举荐,解锢拜为议郎。迁豫州牧,政绩为天下表率,封关内侯。董卓秉政,黄琬官太尉,因反对董卓迁都长安而被免职。后与司徒王允等共同谋划诛杀董卓。李傕、郭汜攻入长安,黄琬遇害。《汉书·黄琬传》:“黄琬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文举:即孔融,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少有异才,勤奋好学。汉献帝时,历官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为官有政声。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为其所杀。《后汉书·孔融传》:“孔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来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众坐莫不叹息。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又《融家传》曰:“兄弟七人,融第六,幼有自然之性。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②广宗:郡名,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潘崇和:事迹不详。《北史·儒林传》言有名潘叔虔者,善《服氏春秋》。或二者为一人。服氏:即服虔,初名重,又名祇,后更名虔,字子慎,东汉经学家。虔少有雅才,善文论,其经学尤为当世推重,著《春秋左氏解谊》三十一卷,《春秋左氏音》一卷,《通俗文》一卷,《汉书音训》一卷。

③摄齐:提起衣摆。古时官员升堂时谨防踩着衣摆,跌倒失态。表示恭敬有礼。北面:面朝北面。故以南面为尊,故尊者、长者坐北朝南,下臣、晚辈则站南朝北。此处“摄齐北面”指恭敬地行拜师之礼。

④赵郡:郡名,治所在今河北赵县。

⑤国阳:国都的南面。即洛阳城南。

⑥汝:即汝州,北魏改汝北郡,治所在今河南梁县。颍:即颍川郡。

⑦燕:即古燕国地,包括今河北北部和辽宁西部。赵:即古赵国地,包括今河北南部和山西北部。

译文

高阳王宅邸北面有中甘里。里内有颍川人荀子文,十三岁,年幼而聪慧善辩,神情意态高起非凡,即使是黄琬、孔文举也不能胜过他。正光初年,广宗人潘崇和在城东昭义里讲《服氏春秋》,荀子文提起衣摆,面朝北面,接受潘崇和的教导。当时赵郡人李才问荀子文说:“荀生住在何处?”荀子文回答说:“我住在中甘里。”李才说:“为何住在城南?”城南有四夷馆,李才因此讥笑荀子文住在夷人聚居地。荀子文回应说:“国都南面是好地方,你何必觉得奇怪?若要论河流,那里有深险的伊水洛水;若要论大物古迹,那里有灵台、石经;若要论壮美的寺庙,那里有报德寺、景明寺;若论当时富贵,那里住有高阳王、广平王;若论四方风俗,那里有万国千城的气象;若论人物,有我没你。”李才无言以对。潘崇和说:“汝、颖之士犀利如锥,燕、赵之士迟钝如锤。确实不是虚言。”满座从学者都笑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