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震撼成都,万年场!-万年场

震撼成都,万年场!-万年场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到四十分钟,以“抗战爆发了”为大字标题的号外印刷完毕。成都的大街小巷随处可闻这急促的叫卖“号外”声。仅仅半小时,“抗战爆发了”的号外便撒遍蓉城主要街道。不过手掌般大小的“号外”,却如同巨石投水,激起拍岸浪涛,成都为之震动!成群的人围着持有“号外”者要求朗读;贴有“号外”的墙壁前,则拥挤着阅览和听人朗读的人们。一时间,成都与华阳,城里与城外,人们拿着“号外”奔走相告,群情激愤。

震撼成都,万年场!-万年场

1937年7月7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向北平宛平县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攻击,我第29军宋哲元部奋起反击,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由此爆发。

战火在华北大地燃烧,可千里之外的成都并不平静。1937年7月8日,也就是“七七事变”次日,当天上午,成都《新民报》记者李竹铭来到省政府采访,见到人们神色有些异样,又听闻北平方面好像有什么风声。中午,李竹铭回到位于春熙路东段的报馆,并不急于进去,而是站在门前闲望。记者的敏锐使他心中涌起了一丝隐约的不安,他试图借此方式平定自己的心绪。此时,忽见主编李有伦从春熙路南段督院街省政府方向匆匆跑来,气喘吁吁。他一踏上报馆门前的台阶,便高声喊道:“卢沟桥昨天打燃了,抗战爆发了,赶快出号外!”李竹铭一惊:“哦,难怪省政府里传言北平有风声!”亦顾不得细问,紧随着主编跑到楼上的编辑部。一进屋,李有伦便摊开手中捏着的中央通讯社电讯稿,按照上面的内容心急火燎地编好“号外”,随即交到排字房。不到十五分钟,拣字完毕,随即组版、打样、校样并签字开印……不到四十分钟,以“抗战爆发了”为大字标题的号外印刷完毕。紧接着,报馆员工全体出动,带着号外上街叫卖:“号外!号外!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军借口演习中一军曹失踪,侵入宛平县城,我卢沟桥守军吉星文团当即奋起反抗,抗战爆发了!”成都的大街小巷随处可闻这急促的叫卖“号外”声。仅仅半小时,“抗战爆发了”的号外便撒遍蓉城主要街道。不过手掌般大小的“号外”,却如同巨石投水,激起拍岸浪涛,成都为之震动!

繁华热闹的春熙路上,原本一脸闲适的人们,知悉日军侵略暴行后,震惊之际无不神情愤激。成群的人围着持有“号外”者要求朗读;贴有“号外”的墙壁前,则拥挤着阅览和听人朗读的人们。一个店员模样的青年说:“日本,凶,未必我们四亿多人还打不赢它?”其身旁一位从东北流亡成都的汽车修理工操着东北腔高声叫道:“奶奶的,揍!狠狠地揍!”一名青年更是当街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无数路人亦随之齐呼。雷鸣般的口号声震春熙路,传得很远很远。(www.xing528.com)

与此同时,一批报童和报贩还甩开“连二杆”(小腿)急奔二十里路,把号外送到了华阳县中和场乡下。在他们的辛劳下,就连大门不出,大字不识的农妇也立马晓得“中国和日本打仗了!”一时间,成都与华阳,城里与城外,人们拿着“号外”奔走相告,群情激愤。“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声响彻城乡。[1]

就在同一天,天明歌咏团在成都西丁字街成立,全体团员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枪口对外》《五月的鲜花》《毕业歌》等抗日救亡歌曲,激愤地走上街头游行。随后,拥有二十二个分团的成都市工人宣传队和四川省各界抗敌后援会所属的“抗敌歌咏团”相继成立,《抗敌歌》《募寒衣》《游击队之歌》《长城谣》《慰劳伤兵歌》《做棉衣》《旗正飘飘》……一大批抗日歌曲通过团员们的歌喉,传响在城市乡村。《放下你的鞭子》《古城的怒吼》《“九一八”以来》《打鬼子去》等活报剧、小话剧也迅速在成都街头上演。以大型话剧《保卫卢沟桥》为代表剧目的“抗敌话剧宣传周”,在“川军出川抗日誓师大会”前上演,观众极为踊跃,以致一票难求。大敌当前,在“激发民众,共赴国难”的响亮口号下,成都文化艺术界为抗日救亡摇旗呐喊,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宣传效应,极大地唤起和鼓舞了成都乃至全川军民的奋勇抗日的意志。[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